代表易经宇宙观的太极图,外面是一个大圆圈,通过圆心的“S”将大圆圈分隔成了一幅相反对称的图形:一黑一白头尾勾咬的两条鱼。 悠悠的清水河在东、西胡林两村之间绕了一个漂亮的“S”弯,惟妙惟肖地画出了这幅太极图,南、北两岸的东、西胡林村恰好就是那黑、白两条鱼的眼睛。大自然的造化竟是如此神奇巧妙无所不能,又令人无法不信。 西胡林村西距斋堂镇政府3.7公里,汉代建村,历史悠久。村子由秦始皇东游时驻扎清水河西的西护驾御林军演变为辽代的护驾林而得名,明时分东、西二村,时称西胡家林村。 马淑琴 摄 西胡林村的青山绿水,田畴园圃,幽静的小巷,精致的村居,把人们带进了沉潜的京畿山乡文化的底蕴之中,去领略当年那深山小村升腾的气象和骄人的风采。 村里至今仍保留着多处明、清时期的建筑。 村子西北头原有一座九圣庙,顾名思义,供奉着九位神圣,主奉龙王。据明《宛署杂记》载:“九圣庙,在西胡家林,离城一百八十里,先朝建……”九圣庙坐西朝东,由山门、正殿、配殿、后殿、钟楼和鼓楼组成。抗战时期,遭日军焚毁,仅存钟楼、鼓楼。 钟楼、鼓楼分别位于庙的东南角和东北角。正方形重檐建筑,大式做法,砖砌半圆券门,筒瓦覆顶。尖山式悬山屋面,有吻兽、小兽等脊饰。其余建筑唯留残基,正殿台明之上的四个通径一尺七覆盆式柱础至今尚在,状似仰天浩叹。 戏台在九圣庙的对面,建于清代。面阔三间,进深八米,石砌台基,前、后檐柱各4根,支撑梁架。悬山卷棚、筒瓦屋顶,木博缝、排山沟滴。台口高三尺六,后墙开圆券门洞三个,北门券上书“出将”,南门券上书“入相”。戏台北墙墨书:“大清咸丰丁巳年仲春经始仲夏落成”。屋架上有18幅颜色鲜明的彩画,内容为戏曲故事,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西胡林村遗存古旧四合院52处。那些装饰考究的门楼,庄正气派的影壁,制式严整的房屋庭院,翘如飞翼的屋脊,精巧生动的石雕、砖雕、木雕,古朴典雅,风韵犹存。 西胡林村外风景如画。 村西大平台。一块面积200余亩,高出村落100余米的黄土塬地,巍然矗立,千百年来遮风挡沙,拦洪避灾,是西胡林村的一道天然屏障。大平台上,地肥水美,养殖梅花鹿,惠及一方。林果繁盛,春华秋实。物阜景明,夏霁冬雪,素有天然盆景之美誉。 村南通州峪,又称“爨境”。沿山路逶迤而上,步移景换、幽丽奇绝,目不暇接。通州峪远接原始森林,绿海茫茫。去通州峪的小径就是村人引为自豪的“七里林荫道”。炎炎夏日,密荫匝地,凉爽清宓,净心怡神。过林荫道,攀险上到“十里采摘林”。林中出产山杏、梨、枣、蜜桃、油桃、苹果、葡萄、红果、核桃,路边的酸枣摘不完、吃不净……沿山溪斗折蛇行,若闻雷鸣般的水声轰响,就是“爨境大瀑布”了——瀑布飞落15米,水帘虹幕惊心动魄。 最怪特的景观是古道之间的“乾坤石”,也叫摞摞石——一块五米见方、两三米高的紫色“坤石”在下,另一块“乾石”在上,两块巨石叠在一起,意蕴深远,风雨安然,屹立古今。 千年不冻暖铺泉——汩汩的泉水三九天不结冰,溽暑季节,喝上一口,冰冷扎牙——冬暖夏凉。泉边的“羊菜”四季常绿可食。相传泉旁曾有一家人称“暖铺”的茅庐小店,为花园沟古道上的客商服务,泉水因而得名。 万年不化冰——从崖下的洞穴——“熊窝”流出的山泉水,凝结成一块底径十余米、高逾六七米的锥形冰坨,经年累月虽盛夏不融,背倚青山如碧海玉蟾,蔚为大观。 西胡林村有耕地1750亩,平整、肥沃。自古以来,得天独厚,靠着清水河的浇灌,旱涝保收。 明、清时期,随着贸易的活跃和大量的移民融入,西胡林的商业日渐发达。村街上商铺相连,买卖兴隆,著名字号有石德堂、万隆店、万隆裕等十多家,农商互利,富甲一方。鱼米之乡西胡林进入21世纪,农、林、牧、渔、工、商、旅游多业并举,古老的山村正孕育着一个喷薄而出的新梦。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3 , Processed in 1.26647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