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情深记忆女附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钟秉琴

    母校的记忆

    中国的语言有意思,把老家叫故乡,把客居地叫他乡,于是乎,常有思乡之人“错把他乡当故乡”。人们又把曾经就读过的学校称做母校,有时候开玩笑地叫做“妈校”。“妈校”也好,母校也罢,前面这个冠词很重要,至少说明对它的情感和它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母亲一样重要。当我们长大成人,当我们鬓发如霜,当我们回忆过往生活的时候,有关母校的回忆,就像是用长焦镜头把过往的一切调到了眼前,母校的曾经是那么的清晰,是那么的美好……让我们举起记忆的相机,拿起手中的笔,倾诉关于《母校的记忆》。

    早晨,我送孙女雨儿去幼儿园。电梯里遇到了背着大沉书包上初中的小宇,雨儿兴奋极了,亲热地喊:“小宇姐姐!”自从小宇上中学后,我们难得碰上她。我庆幸教育部有规定:早晨学生上课不得早于8点。可小宇告诉我们:“晚上放学的时间往后拖了好长好长,还不如早晨早点儿上学呢!”小宇看着满脸灿烂笑容的雨儿:“好羡慕你啊!”

    是啊!许多孩子上中学后,就成了进笼子的鸟儿,属于自己支配的娱乐时间几乎是零,他们感到生活的无奈。想到这儿,我的思绪回到整整半个世纪前1959年我的母校——北京实验中学(原师大女附中)。

    当年上学时,我们用的课本是实验课本,比普通中学的要难一些,但学生们只要在自习课上抓紧一些,作业很快就会完成的,绝不会像现在,孩子们永远也写不完的各类作业沉重地压在他们的头上,使他们如同“欠”了终身大债!

    我们上学那会儿,每天六节课后的时间就是自己的了!操场上参加体育活动的学长在进行垒球比赛,“一垒”、“二垒”喊声不断;小礼堂里,高中部的姐姐们正和从北京八中“借”来的男生排练话剧,刘涛(刘少奇之女)在其中还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图书馆里挤满了借阅图书的读者,但是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儿声响;后院小园地里草莓结了不少,负责这块地的“农夫”拿着小篓在采摘;负责本周气象预报的“实验员”,走进了小巧别致的“地理园”,观察风向标,打开百叶箱,记下测出的温度、湿度,并对早晨的记录做些补充……

    我们初一(3)班又传出了优美婉转的女声合唱,每周学一首新歌是我们班一直坚持的。书法好的同学事先把词曲用毛笔抄在报纸上,文艺委员教大家唱,悠扬的歌声在教室内外萦绕,一直到去餐厅的路上,在寝室的洗漱间中,都有人在复习这支歌。

    我们班是一个极为活跃的集体,几乎每月都会有新的节目问世。我还清楚地记得班上的几个经典节目。

    其一,芭蕾舞《天鹅湖》片断。郭平英(郭沫若之女)演天鹅妈妈,四只小天鹅由边绍绮、赵博、杨明传、王幼芬扮演,老鹰由体育委员马静静扮演。服装则是班主任马新云老师(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夫人)和大家一起用郭平英从家里带来的窗帘缝制的。我们还做了白色小花的发箍给天鹅妈妈和小天鹅戴上。后来这五十年,我不知又看过多少回《天鹅湖》,但在我眼中,我们自己排演的《天鹅湖》是我一生中观看过的最美的芭蕾舞。

    其二,雕塑剧《刘文学》。易小冶(江姐之子彭云的夫人)演刘文学,王龙槐演老地主。分两场表演,旁白是谁我记不清了,是吴津津,还是周菲菲,还是王原,还是冯月辉……易小冶两手拽着王龙槐的衣领,两眼射出愤怒的光芒,王龙槐屈腿打着哆嗦……前几天翻览旧书,无意间看到了小人书《刘文学》,易小冶她们的表演,竟又活灵活现地重回我的眼前。

    其三,话剧《青年近卫军》。这是全班三分之一以上同学都参演的一场戏。夏莹演苏联老妈妈,杨秀瑛唱原声俄文的《青年近卫军进行曲》,在浓郁的抒情气氛中,近卫军战士从集会场所撤离……这几天看《俄语歌赛》,我眼里盈满了热泪。

    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温暖和睦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课余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全班50名同学的姓氏有趣串联,编成了半部“百家姓”。班上50名同学,几乎都有可爱的外号:冯月辉——小熊猫,王燕茹——小猫,杨明传——小白猪,郭平英——蝈蝈儿,薛振珣——面包,杨一中——面条儿,王原——小博士,贾玖——贾政……

    炎热夏天的中午,郭平英会骑车到大院胡同的家里取些冰棍,用保温桶带到教室里分给大家吃;秋天凉风骤起,生活班长崔兰轩会用跑百米的速度回宿舍(当时宿舍在校外800米外的一个大院里),把自己所有的衣服都拿来,供同学选穿;为了让全班同学体育达标,马静静一次次地为大家掐表计时练百米跑;圣诞节前,我们到后院从倒地的桦树干上剥下树皮,制成精美的贺卡互相赠送;李于苏(李菊生之女)生病住院了,她的父母均在国外大使馆工作,几个同学凑钱买上礼物去医院看望;赵棣棣的全家与毛主席合影了,她把照片拿来给大伙儿看;马新云老师星期天还邀请同学们去大石作胡同10号她的家里玩……

    当年,我们不只要学好功课,还有许多课外活动给我们开了接触社会的“第二课堂”。陶承妈妈《我的一家》出版了,贺小明(贺龙之女)打着小队旗带我们到陶妈妈家去座谈;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后,贺小明又领我们到华侨大厦,去向庄则栋、李富荣他们表示祝贺,送给他们秀丽的文竹花;高士其伯伯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世人,我们就安排到高伯伯家访问……

    三年的初中生活,给我奠定了坚实的做人、做事的基础,影响了我的一生。孙岩校长(林默涵的夫人)当年曾在全校大会上宣读刘少奇给我校的题词:“同学们,你们要立大志,攀高峰,这不仅是为了个人,而首先是为了大家,为了社会。”我就是按着这段话的精神,在又三年的师范毕业后,努力“为了大家”,“为了社会”工作,受到多项表彰,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五十年前的初中生活,一幕幕在我眼前闪现。每每回忆,我心里都充满了欣喜与满足。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又看到小宇他们今天上学的情景。两相比较,今天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变化真大啊。但是,我总觉得他们好像缺失了很重要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23:32 , Processed in 1.10327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