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本是皇帝与重臣处理军国大事的场所,本应该设在皇宫内院,而地处京城西北郊的海淀哪来的军机处呢?这都是当年海淀镇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在当年的海淀古镇上,有一条闻名于京城的商业街叫老虎洞,此街长约一里左右,东西走向,街道两旁商家林立,义兴当铺、吴德利茶庄、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铺、一盘香蜡铺以及各种不同档次的茶馆酒肆。在老虎洞街北侧偏西部分有一条不宽的胡同,因当年大清朝的军机处曾设在这里,人们就叫它军机处胡同。 军机处创立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为对准葛尔策妄阿拉布坦用兵的需要而设。军机处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诸王、贝勒大臣会议,也就是一切军机大事通过此会议方可执行操办,包括皇帝立储皇帝登基都要由诸王、贝勒大臣会议决定,顺治帝及康熙帝继位均由此会议决定。一六四四年清入关后一度曾延续着这一制度,到康熙帝亲政后,尤其在剪除鳌拜以后,皇帝在离寝宫不远的南书房设立了一个亲近大臣议事的地方,较之以前的诸王、贝勒大臣会议前进了一步。雍正继位以后觉得此政策有许多不妥之处,使皇帝不能随时了解全国各地军情民情,因此,改南书房为军机处。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由皇帝从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中指令充任,人数不限,正式称呼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统称办理军机大臣,下设有章京和笔贴式等一班办事人员。 军机处最初设在乾清门外西边,不久就搬进了乾清门内,最后移至隆宗门内西边,总之都是离皇帝寝宫很近的地方,以便有要事随时沟通。军机处首辅是康熙帝诸皇子中与雍正关系最密切的十三子怡亲王允祥,而汉大臣是顺治康熙雍正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从这里可以看出军机处在雍正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海淀军机处是随着“三山五园”逐步建成以后,海淀成了皇帝避暑的夏宫,康熙帝长住畅春园,从雍正起逢夏季必到圆明园消夏。皇帝既然长住这里,他的心腹大臣自然不能离开皇帝的左右,在海淀建一座军机处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军机大臣们不仅仅在海淀办公,为了伺候皇帝方便,同时也为自己消夏便纷纷在海淀建造别墅和花园,礼亲王后裔在海淀南镇建了一座花园名大观园,恭亲王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建立了朗润园,醇亲王在畅春园北侧建立了蔚秀园,庆亲王一度占用了承泽园,同光两代帝师翁同龢与慈禧青梅竹马的小情人荣禄也在六郎庄建起了豪华的府邸,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李莲英更是不甘落后,一下子在海淀镇建三座住宅,一座在南大街彩和坊,一座在椎房居,第三座就建在了军机处胡同北侧,其显赫可见一斑。 海淀军机处胡同长约300米,南北走向,上世纪八十年代尚有遗迹可寻,虽然只剩下半截仍名军机处胡同,北半截因解放初期修筑西直门至颐和园大路,把它拦腰斩断了,使它成为了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据说只剩下两棵百年古槐佐证它的历史了。它的南半截消失于本世纪初,2002年,为修筑四环路,把它彻底夷成了平地,成了四环路平坦的路面和两旁的绿化带。 海淀军机处自诞生以来,延续了一百多年,在此期间,不仅有王公大臣们频频光顾,演绎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审讯英国公使巴夏礼等。民国以后也饱经了历史沧桑,有数不清的社会名流出入于此,一九三四年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燕大任教时,曾入住在军机处胡同8号的一座大院里,但今天这里已是高楼林立的北大校园了,海淀军机处胡同也和海淀古镇一样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7 , Processed in 1.09308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