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简陋的思陵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高文瑞

 
 
  思陵陵园
 
 
    思陵位于十三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距西山口一里。这里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陵墓,陪伴在左右的是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思陵没有其他陵墓的规模,只有享殿三楹。三间配殿上盖的是黑瓦。碑亭4丈8尺见方。陵内建筑安排得都很紧凑,三个宫门距碑亭11步;享殿距门13步;灵寝门距殿4步;明楼距门11步;石供案距明楼10步,当年案上的石五供曾放在地上,中间是一个方鼎,与其他陵不同。宝城只有6尺高的墙,中间用石灰起冢,高4尺。享殿前有一株大杏树。陵前松树左有8株,右有7株。这样的陵制规模与任何陵墓相比,也是小而又小,甚至是简陋,还不如有的妃子墓。

    崇祯在位十七年,没给自己建造陵寝,无合适陵地,又忙于政务,无暇顾及。此处本不是崇祯皇帝的墓地,而是为贵妃田氏所建。田贵妃先走一步,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去世。崇祯十七年正月下葬。《昌平山水记》载,田贵妃之墓也是未卜山陵,在悼陵下东边不远处建造了陵墓。当时派工部左侍郎陈必谦等人督办此事。田贵妃的陵墓尚未修完,李自成起义军便攻入了北京城。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的晚上,宫中大乱。崇祯皇帝万念俱灰,传下旨意,令后宫一应人等自裁。周皇后及贵妃宫嫔及受宠之人都遵旨自缢,惟长女长平公主拒不从命。崇祯皇帝大怒,午夜时分,来到寿宁宫。只有十六岁的长平公主不愿死去,牵着父亲的衣服大声哭泣,祈求留下一条性命。崇祯皇帝忍痛说:你为什么偏偏生在我家。拔剑向公主砍去,断了左臂。公主立刻倒在血泊中,昏死过去,被人抬到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五天以后竟然活了过来。顺治二年(1645),长平公主上书给清世祖,请求准予出家当尼姑。清世祖不同意,命将长平公主许配给崇祯皇帝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并赐给土田、府邸、金钱、车马。经历了家破国亡,长平公主抑郁寡欢,于顺治三年(1646)死去,葬在广安门外,此是后话。

    崇祯皇帝有六个女儿。他又来到昭仁殿,砍死了昭仁公主。这时熹宗身边的太监王永寿刚从懿安皇后宫中验查回来,对崇祯皇帝说:懿安皇后已经缢死宫中。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便走向万岁山(即煤山),在那棵歪脖树上自缢而亡。临终前,他在衣襟上写下遗嘱:“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李自成下令用宫里的门扇将其抬出,与周皇后一块,用棺殓之,停放在东华门外。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崇祯皇帝无面目去对祖宗开创的事业,心情自然纷繁复杂,如其所言,脸上盖满了长发。

    三月二十五日,起义军顺天府官李纸票要求,昌平州官吏动用官银,雇用人力,打开田贵妃的墓穴,安葬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四月初三发引,初四下葬,不得延误,速办。

    当时,昌平州库贫如洗,到哪儿去找钱。时任昌平州署吏目事省祭官赵一桂等十个人捐了“三百四十千”文,“官民共同捐助,葬崇祯”。先要打开墓穴,雇用人力来挖,隧道长13丈5尺,宽1丈,深3丈5尺,不分白天黑夜,用了四天时间才挖到石门。用拐钉钥匙打开第一道石门,进入墓穴。里面享殿三间,陈设着祭器。两盏万年灯,灯油只有二三寸厚,缸底下都是水。大红箱内放着衣物,另一边放着被褥,都是墓主生前所用。被子只有一面是锦绣的,其余都是布的。据当年一块儿参与下葬人的目击,田贵妃墓穴内地上很湿,当时非常仓促,该用石头的只能用砖来代替。金银器都是用铅铜冒充的。

    进入第二层石门,有大殿九间,石床高1尺5寸,阔1丈。上面放着田贵妃的棺椁。崇祯皇帝无椁,只能用田贵妃之椁。崇祯皇帝居中,田贵妃移右,周皇后在左。赵一桂亲手点起万年灯,关闭两座石门,率领众人祭奠一番,又组织当地人自备筐担,挑来土,筑起墓冢,并再次与几个人一块捐资“五两”买来砖,建起五尺多高的冢墙。

    一代皇帝就这样草草了结了,也多亏了这位赵一桂,换个别人也许是另外一种做法。

    相比定陵真有天壤之别,定陵出土文物:纺织品有600多件,金银器有500多件,铜锡器有400多件,瓷玉琉璃等器皿也有百余件,首饰等物件更是众多。尤其皇帝戴的金丝翼善冠和皇后戴的凤冠,更是精美绝伦、叹为观止。而思陵则凄惨多了。 摄影:刘望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6:28 , Processed in 1.07618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