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阿灵顿与《古都旧景》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双林

    自元代开始,北京成为了全中国的国都,政治地位超出了在历史上诸侯国的王都(如蓟)和陪都(如燕京、南京),故而记述北京的书籍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今天能知晓的只是其中一少部分,有许多宝贵的文献散失了,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有趣的是,关于北京的书籍,不仅出自于中国人之手,还有许多外国人的著作。外国人所著的图书,尤其是自清代开始,数量更是惊人。这些外国人中,不但有传教士、军人、旅行家、冒险者、商人、还有一些学者,学者所著的书籍,一般说来少有走马观花的印象记录和以讹传讹的现象,基本上是严肃认真的,其中一些对中国人友好的学者,更是如此。如美国学者刘易斯·查尔斯·阿灵顿(1859-1942)所著《古都旧景》,又称《寻找老北京》就是一本不错的书。

    阿灵顿在北京生活、工作和居住了50余年,曾在大清邮政局任邮政司,1920年退休之后专门从事写作和研究,最终成为了一位汉学家,并著有《中国戏剧史》和编译了《中国名剧集》等著作,当年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他所著的《古都旧景》(《寻找老北京》)1935年在上海用英文出版,中文版由赵晓阳译,1999年在北京出版。

    阿灵顿因居京多年,对北京是有感情的,他笔下的北京,不像有些西方人以猎奇为主,或者专门搜罗和编造老北京的丑陋、落后。阿灵顿的《古都旧景》是充满健康感情的,正如他在有的书“介绍”中所言:“北京的诱惑力,在世界的声誉和魅力是经世不衰的,近三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古老中华帝国的首都,是最有能力、最有文化、最具艺术鉴赏能力的地方。”他还认为北京“不仅是中国,而且是远东历史上最优秀的部分,这座城市里曾发生过许多戏剧化的事件,这个伟大城市里没有任何一座建筑没有为国家的历史做出过贡献。”

    《古都旧景》共二十五章及附录十二章,不仅全面、简要地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沿革、风景名胜、文化艺术和民俗,而且还加入了作者的感受和认识,与一般的旅游图书有所不同,在“使馆区”一章中,作者介绍了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成因和经过。其中对1900年围攻使馆区的事件记述的十分详细,而且有些内容还很客观。阿灵顿对于洋人后来写的此类内容的书是不欣赏的,认为这些书“都对围攻使馆进行了错误的描述”,并认为“这件事涉及许多民族,一本完全公正的书可能永远地写不出来。”

    在阿灵顿出版《古都旧景》之前,西方国家出版了不少关于“庚子事变”的书,作者多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对中国、对义和团多有诬蔑、诽谤、丑化之词。阿灵顿没有这样做,他还觉得在事件中西方人并非自己标榜的那样“英勇无畏”,而认为使馆区的外国人“每个民族都怀疑其他人想消灭自己,结果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慌,防御线甚至没放一枪就撤了,如奥地利使馆和意大利使馆士兵。中国人看见外国人逃跑变得更大胆、进攻更猛烈了。”同时,他认为西方人夸大事实,指出一些书籍称使馆区“被百万中国人所包围”是胡编乱造,“其实,只有几千中国人参加了这次战斗”,而且“大部分中国人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是心中非常关心事态的发展。”

    对于1900年义和团围攻使馆事件,阿灵顿也有自己的见解:“围攻使馆出现了现代社会最特别、最有趣的事情,悲剧和喜剧交织在一起,在这小小的天地里能看到所有人类天性善良和丑恶的一面。但它最主要戏剧化表现是双方领导的无能和动摇所带来的巨大矛盾和许多身份低下的参加者顽固的勇气。”做为历史见证人之一,阿灵顿,他记述了北京城被八国联军破坏的惨象,“很难说清楚炮火到底破坏了多少地区,但肯定是很大的地方”。“当外国人能再次进入北京街道时,跃入眼帘的就是破坏”,“北城和南城一里接一里的繁华街道上,没有一家商店开门,几乎看不到一个人”。这些描述对于了解“庚子事变”时的北京是有参考价值的。

    《古都旧景》最多的内容是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对于这部分内容,作者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不侧重介绍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更侧重介绍的是人文价值,如在“东郊”一章中介绍东岳庙时,只是说“是北京最有趣的地方之一,里面供有许多中国神像”,他认为东岳庙的“泰山神”是黄飞虎,说明他很熟悉《封神榜》之类的作品,并幽默地写道:“即使神也必须面对习俗,黄飞虎是个已婚男人,但也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下面展示他的两个妻子,她们在后院专门设立的殿里坐着,两边各有五个侍女,但人们完全忽视了她们的存在。”

    对于东岳庙中的“鲁班殿”,阿灵顿对“无人光顾”有些愤愤不平,他在书中记到:“最后我们决不能不提鲁班的灵位,在我们‘寻找老北京’的过程中曾多次见过他,他是和修房子的五种职业连在一起:木匠、泥瓦工、砖石工、绘图工和裱糊工,他的庙现在无人光顾,完全败落了,可能是现在的工匠都很嫉妒他的功劳吧。”表现了阿灵顿的价值观,从侧面歌颂了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

    至于对紫禁城、北海、颐和园等皇家建筑的记述,阿灵顿是用导游式的文字写的,既讲述这些建筑和园林的历史和典故,及参观路线安排,又加上自己的评论。如在“北海”一章中,他“希望中国公众能保护好这些他们休闲时游玩的美丽建筑,富有的人能为保护古建筑而捐款……”在“颐和园”一章中,在讲述了颐和园的来龙去脉后,认为“颐和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命运”。有这种见解的外国人是不多的。

    阿灵顿对北京的了解不亚于一般的“老北京”,尤其以欧美人独特视角来记述,表现出“旁观者清”的特点,同时,他看了和参考了不少关于北京的书,对北京的历史文化等有深入的研究,《古都旧景》是有学术价值的,故而本书的中文译者评价很高,称之为“是继瑞典汉学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后,外国人研究北京城的第二部著作。”

    近年,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外国人编著的关于北京的书,但大多数是游记或回忆录形式,真正认真研究的作品不是很多。阿灵顿的书应该是弥足珍贵的,很值得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7:06 , Processed in 1.0961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