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小吃的滋味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佟金华

    有位外地朋友跟我说:“都说北京的炸酱面有名,我在外边吃了一顿,难吃。”我忙向他解释,有些饭馆做得不正宗,另外原料也不行,面条是机器轧的,过去的黄酱是黄豆做的酱,而今是蚕豆做的酱,炸出的酱味能正吗?后来我请他到家,自己动手给他炸一碗酱,手工擀面,他吃了后直说:“比外边卖的好吃多了。”想想,现在京城的小吃品种少多了,走味的多了。

    旧时的北京已是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城内百姓有闲者以“吃”为重,从早到晚,从春季吃到冬季,但其所食之物,皆为应时食物,谓之“尝先儿”(尝鲜)。京城的人们除正餐外,均有爱吃小吃之习气,旧时京城小吃品种多,花样也多,还分季分时供应。

    先说早点吧。早起各大饭馆、饭庄、小摊上有面条、豆浆、炒肝、杏仁茶、豆腐脑、老豆腐等,配上焦圈、排叉儿、薄脆、油条、油饼和烧饼,还有炸三角、烤白薯、热切糕、芸豆饼、芸豆卷、芸豆糕、炸糕……

    白天供应有艾窝窝、豌豆黄、粽儿糕、盆糕、碗糕、小豆粥、油炒面、炸馓子。面食更多,有懒龙、扒拉粉、拨鱼儿、尜尜、杂面汤、荞面条、炸肉松、炸馓子、锅贴、门钉肉饼、烧卖等;下午供应有豆汁、焦圈、凉粉、扒糕、焖子、豆面糕(驴打滚)、元宵、灌肠、螺丝转、蜂糕、烧卖、马蹄烧饼、脆麻花,还有蜜麻花,也叫“糖耳朵”,褡裢火烧、京东肉饼、爆肚、肥卤鸡等;到夜间,则有炸豆腐、馄饨、羊霜肠、烩丸子、卤煮小肠,加上火烧叫卤煮火烧、硬面饽饽……

    春季,卖的有炸春卷、榆钱蒸糕、春饼、萝卜丝饼,夏季则卖“冰盏儿”的冰激凌、信远斋的酸梅汤、果子干、冰碗、莲子粥、河鲜有菱角、鸡头米、荸荠、江米藕,各种类凉粉、温卜等;秋季有涮羊肉、炮羊肉、炸豆腐、炸丸子、羊肉汤、猪皮冻、各样馅饼,京城人们谓之贴秋膘;到冬季,冰板儿、冰糖葫芦、山楂糕、糖炒栗子、秋梨膏、大麦米粥、腊八粥、关东糖、北京烤鸭、烤肉、白水羊头、白煮肉、涮牛羊肉,很受欢迎。

    北京常见的小吃芝麻烧饼,卖的不少。其实烧饼是小吃中的一大类别,又细分为焖炉烧饼、马蹄烧饼、吊炉烧饼等花样。

    焖炉烧饼是以白面制成,放入焖炉中烤熟,有馅、有甜咸荤素多种;吊炉烧饼则是由吊炉烤熟的,比一般的芝麻烧饼略大,一面有芝麻,有层层瓤儿,吃的时候夹上焦圈;马蹄烧饼也是一面有芝麻,无咸味,形状像个马蹄子。现在京城市场上的烧饼各式各样,但和原来老北京烧饼的外酥、内软、味正逊色多了。

    油条是南北方各地都有的小吃品种。用两小块面团叠加在一起抻长成长条状,放到油锅里炸熟即可食用。油条北京人叫它“油炸鬼”。与油条相似的是油饼——将面团压成片状,中间划上两道,放油锅里炸熟。面团小而薄,炸的焦脆叫“薄脆”。面团上加以红糖就成了糖油饼。焦圈又叫“小油鬼”,炸熟后像一个圆环,焦香酥脆,北京百姓常用来夹入马蹄烧饼中同吃。

    脆麻花是用面粉加入白糖、桂花和辅料和成面团,搓成条状拧成麻花,用温油炸熟,晾凉之后食用。天津十八街的大麻花就很有名,它还加入了芝麻、果仁之类等作料。北京的麻花比较小。蜜麻花,也叫“糖耳朵”,是用米发面切成粗条,盘成人耳形状,炸熟后再蘸上一层糖稀而成。

    再有更多的是卖馄饨的,几乎每个早点铺都有。当年最有名的是东安市场的馄饨侯,味正醇香。那时真正老京味馄饨,皮薄、馅小,高档的馄饨用鸡蛋清和面,整鸡吊汤,撒上虾子、豆苗、蛋皮丝等作料;低档的馄饨用猪棒骨吊汤,撒上虾皮、冬菜、紫菜、香菜等作料,人们常就着馄饨吃烧饼。

    现在找到家够味的炒肝更难,不是肝儿又厚又大,没煮透,就是吃着有苦腥味,勾出的芡不是稀就是稠,喝光肝儿,酱油汤还挂在碗里。旧时北京鲜鱼口内的天兴居炒肝儿,盛在小碗里转着圈喝,鲜嫩的肝,煮的透的肥肠,阵阵蒜香,真是口香四溢,还很便宜,一毛钱一碗。

    灌肠也是京城百姓普及的小吃,现在少多了。灌肠是用猪大肠洗净后灌入淀粉和大料、花椒、陈皮、桂皮等香料调匀的“糊子”,两头套接成圆圈状,边煮边用竹扦扎眼放气,煮熟后晾凉,切成片状,然后放在铛中油煎,蘸盐水蒜汁吃。

    卤煮小肠也是老北京人爱吃的品种之一。原料是猪肠、猪肉、猪肺、心、肝、舌等下水,加酱油、丁香、砂仁、豆蔻等香料煮熟,另外还可以加炸豆腐、火烧,吃时切成块状,淋上辣椒油、蒜醋汁。加入火烧的也叫卤煮火烧。现在也有卖的,味道差了许多,这主要是原料的问题。

    前些日子去了趟京东一个小有名气的地儿要了碗豆汁、焦圈和一碗面茶。一喝豆汁,稠糊糊,显然加上淀粉勾了芡的,和老北京的豆汁味差远了。面茶上面有一层麻酱,喝起来咸糊糊,味不正。老北京风味的面茶是用糜子面掺少量的小米面熬成的半流质食品,熬成后淋上香油调稀的芝麻酱,还要撒上芝麻盐,喝面茶时不用勺,手把碗底,转着圈。这个北京独特小吃,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上年纪的人喝着不对味。

    豆汗也是京味独特品种。豆汁是粉房里做粉皮、粉丝的副产品。粉房里将绿豆加水磨成浆后,将淀粉做成粉丝,留下来的稀汤就是豆汁,再经自然发酵,味道带酸微甜,煮开后盛上一大碗,就着咸菜丝喝。豆汁颜色灰白,不知者以为是泔水,嗜此者喝起来没够。我小时经常和二弟去西城辘轳粑胡同担一桶豆汁回家喝,才几分钱,非常便宜。老北京人一般都爱这一口,据说在清朝时连清宫里的御膳房里也有豆汁。

    现在北京已绝迹的小吃叫羊霜肠。羊霜肠是用羊肠洗净后灌入羊血煮熟,然后切成片状蘸作料吃。因羊肠外有一层油像白霜而得名,如果再加上其他羊下水就叫羊杂碎汤。《天桥杂咏》书中有一首咏羊杂碎的诗曰:“纵使荤腥胜苦韭,充饥何必饮灰泥,清贫难得肥甘味,莫笑卫生程度低。”此食物只因价廉,早年间西单、西四晚间都有小摊供应,食者众多。

    再说说涮羊肉。在京城随处可见,但都是机器切的冻肉。过去正宗涮羊肉不用冻肉,肉一经冷冻,细胞膜必然胀破,待解冻化后,鲜味流失,味不纯正了。正宗的做法是一层肉、一层荷叶、一层冰,压出血水,肉变成麻冻儿,然后人工用长柳叶刀切出肉片,那肉味才叫地道。我年轻时去东安市场路过东来顺,总会有师傅们切肉片,那才是真功夫。

    爆肚,是用羊肚洗净后切成丝,然后下开水锅焯一下,迅速捞出,放入碗内,加上芝麻酱、卤虾油、辣椒油、酱油、香菜等作料与小烧饼一起食用。羊肚可分为肚板、肚领、散丹等不同部位。

    还有不少现在已经消失的京味小吃,如杏仁茶、荷叶粥、烂面肉、芸豆饼、烩丸子、螺丝转、玻璃粉、熏鱼等。熏鱼实际上不止是鱼,还有熏猪头肉、熏鸡杂、熏猪肝、熏对虾等,但旧时小贩们卖时只吆喝:“熏鱼儿哟!”熏制的方法是,灶上放一圆形铁箅子,将肉鱼等码放在箅子上,然后扣上铁锅,灶中点燃松木锯末和松塔,锯末上撒上少量的黑糖,起到上色入味的作用,能使熏制品外表焦黄油亮。还有卖肥卤鸡的,现已绝迹。

    到夏季,京城还有卖凉粉、江米藕、酸梅汤、雪花酪、刨冰、果子干等小吃。还有河鲜小吃,如菱角、鸡头米、莲子、荸荠、茨瓜、鲜藕等。夏天上市后,小贩们沿街叫卖成京城一景。还有一种叫冰碗的风味小吃,是用河鲜加上杏干、核桃仁、加上冰块,吃到嘴里清香、爽口、沁心。《天桥杂咏》中诗曰:“六月炎威暑气蒸,擎来一碗水晶冰,碧荷衬出清新果,顿觉轻凉五内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3:32 , Processed in 1.1002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