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城古枣树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文丞相祠内指南古枣树
 
 
    北京最著名的一棵古枣树,是位于东城府学胡同文丞相祠内的“文公手植古枣树”。在南宋时,丞相文天祥率军抗元,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俘。后被押解到大都(北京),囚禁在北兵马司监狱(现文丞相祠)。文丞相宁死不降,并写下了凛然正气的诗篇《正气歌》,后英勇就义。明洪武九年,为了纪念忠臣,在此建祠。就在祠的后院,屹立着这棵古枣树,人们传说它是文丞相所植。其高达8米,干周长2.5米,实应为明初建祠时所植,距今五百多年。它的主干向南倾斜,成45度角,故又称“指南树”。人们附会说,这是表示爱国民族英雄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怀念南方故国之情。此树所结大枣从不生虫,表达了文公的一身正气。这些传闻,把古枣树拟人化了,这是寄托了人们对文丞相的敬仰。文公就是在这棵古枣树下写下了浩然正气的诗篇《正气歌》,而文公的名篇《过零丁洋》中的佳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

    东单东裱褙胡同的于谦祠内,在里院有一棵高大的古枣树,传为于公手植,人称为“于公手植古枣树”。于谦是我国明代正统、景泰年间的爱国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一位清官,在他被害抄家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而且为保卫北京,打退当时北方的蒙古族瓦剌部的入侵,挽救了大明朝的命运,立下了不世之功。因他十分敬仰南宋时的文天祥丞相的爱国精神,而在文丞相祠内有一棵著名的古枣树。相传于公为了学习文丞相的榜样,也在府中的里院手植一棵枣树。现其高达10米,干周长达2米多。在祠的前院,现也有两棵百余年的古枣树。在于公故居的西墙外,过去为于公的西院竟屹立着一棵巨大的古枣树,其干周长达2.8米。于公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也广为后人传颂。

    西单石虎胡同驸马府(现民族大世界商场一部分),这里是明代的“常州会馆”。是江浙一带举子进京科考居住的地方。到清初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太祖的十四女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所以人们一直称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这里改为清右翼宗学,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习。就在此府的一个北院内,高矗着一棵巨大的古枣树,它高达10米,干周长达2.9米,为明初所植,距今已六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枣树之最”,所以人称其为“京都古枣第一株”。它的主干挺拔盘错,巨冠如怒龙昂首向天。这棵古枣树又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在向闹市区的人们讲述着古往今来的世事沧桑。在明代,有多少江南的落榜举子在古枣树下仰天长叹。十年寒窗,付之东流。在清雍正年间,曹雪芹曾和好友敦敏、敦诚在古枣树下借酒消愁,吟诗赋词。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国期间,这里为蒙藏民族学校,李大钊曾在古枣树下,向少数民族的进步青年讲述革命道理。我国五四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也在这个院中住过。

    位于阜成门内鲁迅故居是先生在北京的第四处住房,先生就是在这个小院北屋的“老虎尾巴”里写下了《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在故居的前院通往后院的甬道墙内外,各矗立着一棵已百年以上的古枣树。它们的枝干似钢筋铁骨刺向天空,仿佛是在向反动政府呐喊。鲁迅先生在散文集《野草》的首篇《秋夜》中,一开头就描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先生为什么用重复的语言写枣树排队呢?原来这寓意着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之意。由于先生的着意描写,使这两棵古枣树成为京城名枣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8 22:09 , Processed in 1.1042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