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帽儿胡同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潘璠

    帽儿胡同在北城是条著名的胡同,它所坐落的区域,是最具老城区特点、四合院最多的地区。据镶嵌在胡同东口的牌匾记载,这条胡同长达585米。明朝时候,此地称为梓潼庙文昌宫,自清代形成并始称帽儿胡同,延续至今。我在这条胡同出生,并在这里居住了四分之一世纪。小时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胡同中。后来,才越来越整明白,这条胡同的名气实在是大。时至今日,我还经常回到这里,在胡同内徜徉,重温往日的欢乐,畅想未来的景象。

    久居京城的长者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叫“东单、西四、鼓楼前”,说的是老北京几处最繁华的地方,而其中鼓楼应该是最具京味儿和代表性的标志物,不仅因为它宏伟辉煌、古色古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更因为它坐落在老北京城中轴线的北端,与地安门、景山、故宫、天安门、前门、永定门一起,把整个元大都系于一线。

    从鼓楼到地安门、到宽街、到交道口、再回到鼓楼,由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东大街、交道口南大街、鼓楼东大街,四条笔直的大道,构成了一个东西略长于南北的长方形。在由西向东约五分之三处,一条比大街窄、比胡同宽的道路,将这个长方形打了一个“隔断”,这就是著名的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东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炒豆胡同、板厂胡同、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等;而在南锣鼓巷西侧,一一对应着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等。有趣的是,西侧的这一干胡同,只有俺居住的帽儿胡同直通地安门外大街,而其他的胡同则或被其他的道路斩断,或七拐八拐、拐成了别的胡同。所以说,帽儿胡同是这个长方形中最长的一条胡同,也是北京城里最长的胡同之一。它就像一把长方形扇子的扇杆,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

    由其位势和其中的人与物所决定,它不仅是老北京一条具有代表性甚至是标志性的胡同,也堪称一个了解和认识北京的活课堂和活字典。

    在帽儿胡同内,有多处名人故居和文物保护单位。35号院和37号院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妻婉容的婚前住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号院和11号院称为可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号院是冯国璋的住宅,45号院是清朝提督衙门。而明代的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话传说中掌管文运的神仙。到了我出生和生活的年代,文昌宫变成了帽儿胡同小学,胡同里那些深宅大院也早已物是而人非,如冯国璋的住宅就成了朝鲜大使馆。我家小院与粟裕大将的家一墙之隔,秋日里,那边一摇枣树,就有熟透的红枣落入院中。在我们胡同及这个四方形中,还住过朱德、邓小平、余秋里、茅盾、庄则栋等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

    我们这条胡同,也是京城四合院最多的胡同之一。既有曲径通幽、前廊后厦的深宅,也有居住着许多人家、热热闹闹的大院,还有许多像我家那样、既非深宅又非大院的小院。但不管是深是浅、是大是小,只要称为四合院,一定是工整对称、四四方方,南房面北房,东屋朝西屋,甚至是门对门、窗对窗,在建筑学和美学上都独树一帜。

    我家居住的小院,可以说是个典型四合院,五间北房面向五间南房,一间东房对着一间西房。姥爷家住在与我家一墙之隔的另一个院里,是一个非典型四合院,南房和北房不对称。我家在小院里租了三间南房,北房则是房主居住,另两间南房住的是房主的亲戚。我们三家是常住户,东西房的房客则不断地变换。“文革”时,连房东都到房管所交房费了,但居住的格局没有改变。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坐上锅发现没火柴了,到邻居家借几根都来得及。当然,所谓借,就是这么一说,根本不用还,因为今天我借你的,说不定哪天你再借我的。谁家大人下班晚了,邻居们也不会让他家的孩子饿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我们的小院就是一个花园。院中央有一个像司马光砸缸那么大的缸,里面有中山公园才有的那种大红色的金鱼。周围是各家种的、未必名贵但很值得观赏的花卉,如我家摆出来的,就有无花果、夹竹桃、橡皮树、刺儿球等。春夏时节,花色渐浓,五彩缤纷,花红叶绿,引来蜂飞蝶舞,带来鸟语花香。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家用上煤气罐了,小小的院里搭了四个小棚子,花园的美景就荡然无存了。

    离开帽儿胡同之后,我几乎每年都故地重游,对胡同内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了然于胸。当现代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CBD、金融街、鸟巢、水立方日益成为新北京城市符号的时候,胡同内依然一派京腔京韵,京味儿十足。

    可园、婉容故居等多处名宅,都或立或挂上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我曾经居住的那个院子,已经成为房主后裔的“一统天下”,经过彻底地翻盖,如今是大红门高台阶,一边一个石门礅。与我家仅隔一个院落的叶三儿家的院子,也旧貌换新颜,与我家住过的那个门脸几乎一模一样。而姥爷家那三间高大宽敞的北房,经过翻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酒吧,就跟南罗鼓巷和什刹海的那些酒吧一样。胡同内还有几个小店,那形象跟南锣鼓巷的名店如咂摸、创可贴、锣鼓洞天大同小异。上世纪六十年代,胡同中段有一个大食堂,我们常去吃饭。现在,这里换了一个招牌,叫京香村。

    前不久,我和家人再一次故地重游。来到婉容故居,只见35号院红门紧闭,上面写着“谢绝参观,请勿打扰”;而37号院虽然开着门,门上也赫然标示“谢绝参观”。包括一些“老外”在内的游客们痒痒地站在门口欲罢不能,只好像我一样端起相机拍照留念。而大名鼎鼎的可园,更是大门紧闭,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的样子。其实,近40年前,我有一位姓张的小学同学就在院里居住,我们还到他家上过学习小组呢。

    作为历史和文化象征,作为北京城市符号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条胡同都有着自己悠远的过去,有着自己漫长的记忆,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

    帽儿胡同的西口,正在后门桥下。有桥就该有水。确实,据老人们说,当时确有来自于积水潭、后海方向的河水从桥下流过,流向离胡同不远的东不压桥、西板桥、东板桥。如今,胡同西半段南侧的所有房屋已经不复存在,新的河道已经修通。所以,帽儿胡同的明天,或许真是秦砖汉瓦,灰墙红梁;绿水碧波,穿屋过堂。像前天,但比前天更时尚;像昨天,但比昨天更传统;像今天,但比今天更精彩。到时候,我是一定还要来欣赏和享受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26 , Processed in 1.0895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