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个新北京的悠悠胡同情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爱社

    早想写一篇有关北京的文章:用一种取得北京“绿卡”的“外地人”的眼光;以一个尚未理解并破译胡同文化底蕴所含“密码”的普通市民的见解;凭着深切感受日新月异这句话,来形容京华建设而产生“早晨上班,晚上回来摸门不着”的感觉。
    旅居京城,从1986年求学人大算起,至今已有22年“侨居”与“安居”的时间了,期间在海淀,丰台,宣武,西城,东城都住过,随着工作单位的变换,也把古都风貌“兜了个遍”。曾经戏称自己是“天天去东安门上班。月月回朝阳门居住,年年到天安门观升旗,徜徉‘十.一’花海。”记得刚进京那会儿,正值举办逛博物馆活动,我曾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浏览所有的景点,只可惜后来虎头蛇尾没能坚持下去。今天,当自己像一名地道的北京市民深居民巷时,却对构成古都的独特的风俗景观、生动的人文教材——胡同,产生了一种像喝豆汁般的感觉——品味悠悠,回味绵绵。
    刚进京那会儿,也曾对横平竖直的北京街巷格局产生了悉数游历一番的念头,但马上被胡同“有名三千六,无名如牛毛”的俗语给蒙住,不敢再瞎耽误工夫。改作“重点进攻”。什么抄手胡同,八道湾胡同等名称怪异的特色胡同更能激起自己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为此,我还专门购买了像《北京街巷指南》、《北京四合院》等导游书,浏览了《北京的胡同》《旧京大观》等大部头的工具书,先看后访,边走心里边唱着:胡同博大,雅俗共赏。
    我曾经居住的位于朝内地区的一个胡同里,有一个大院,盖有几幢楼,住着几十个单位的人,拥有几百个单元房,住着上千号的百姓。这里从早到晚,上演着一幕幕的“人间喜剧”。傍晚传来的京腔京韵盖过了吵闹声,邻里早出晚归,相逢一笑的问候,抵消了彼此的猜疑和不快。张家的孩子还没放学回来,大人有急事外出,尽可托付王家代接;李家临时来了客人,需招待缺椅子少桌子时,尽可以向赵家求援;我自己也多次因家人探访无地安排而请同事帮忙,没本的罐需要换气,洗好的衣服要熨烫而找大妈代劳。虽说是小事一桩,但我深深地感激他们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所提供的方便。
    胡同幽深。雨中的小巷更能领略戴望舒的《雨巷》中的意境,虽从未遇到“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却在踯蠋雨巷中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宁静。
    胡同悠长。虽说远离尘嚣,但每每传来的吆喝声、叫卖声,无不传达着老北京的浓厚气息,折射出平民的生活乐趣。
    居住这里,也目睹了京城的巨大变化:先是朝外大街的启动,然后是新的外交部办公楼的拔地而起,再则朝外大街又拓宽改造。后来的平安大街的改造,更是给这一地区的建设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当我面对宽敞笔直的朝阳门内外大街时,深切地感受到用“日新月异”的含义。记得刚动工那会儿,确实在下班回来的一刹那找不到进胡同的道口而发过呆。
    更大的变化来自于拆迁给大伙儿带来的欣喜:2001年开始,市政府对朝内地区整体规划,在这里盖起了经济适用房,回迁了许多原来世代蜗居在这里的“老北京”们。
    原来无序的生活设施被统一规划安置了,原来狭窄的胡同被通衢大道替代了,车辆通行畅快了。按照北京市的规划,这里也是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的一部分,由此,入选世界五百强的中石油等企业也入驻这一地区了,新保利等一批高等级商务楼拔地而起,其造型外观真是千姿百态、争奇斗妍呀。
    大景观日新月异,小景观也旧貌新颜:居民楼里的有线电视已经数字化了,小区里装上新邮箱了,灌装煤气改为石油天然气了,许多居民住上楼房了……
    面对这一切,作为一名新北京人,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欣慰。但面对着嬗变,又从心底里涌出一些感慨:马路宽了,心眼不要窄了;楼房高了,觉悟不要低了。这既是老北京的感受,也是我这个新北京的真诚心愿,我为自己是一个新北京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希望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物质载体——古建、胡同、四合院之类的建筑能善加维护、长存世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23:48 , Processed in 1.09439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