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北西苑小学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尊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那极为不平常的岁月里,为建设新中国和新首都北京,一批革命干部随解放大军进了京城,但家属成了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安置,便成了当务之急。为此,中共中央华北局行政委员会于1952年7月,因陋就简,在自己的工作机关大院内,就地取材,利用侵华日寇旧军营遗留的一栋破旧楼房,建立了一所食宿干部子弟学校——“华北西苑小学”,解决了这批革命干部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这所干部子弟学校,就是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母校,成为我一生中的永恒记忆。

    “华北西苑小学”始建初期,规模不大,且十分清贫简陋,只有十余名教师,近百名学生,1953年学校迁往颐和园北边大有庄村新校址,规模才有了扩大,教师员工增至近六十余人,有了十二个班级,四百多名学生。记得当时的首任校长是秦宗汤,主任为孙克宽。同年,由平原省(现河南省)“育才小学”调来校长李亭芬,秦校长调离。1955年学校充实领导班子,调来复员转业军人姚炳文,任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调来程丽任教导处主任。

    我清楚地记得华北西苑小学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天南海北的乡下农村,生活俭朴、为人诚恳厚道、淳朴憨厚、朴实无华。虽然大家说话南腔北调,但却是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非常和谐团结。学校常年不断坚持组织全校师生聆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广播,到现在大家也始终不忘故事爷爷孙敬修。

    学校老师们呕心沥血,对我们进行孜孜不倦的教诲,教学质量相当不错,使大家的学业扎扎实实,学到了不少的科学文化知识,在道德品质修养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校风端正一流,与当时的北京小学、北京八一小学、北京育才小学、北京十一小学、北京育英小学、北京中古友好小学等校一样,在北京市是响当当的。

    我是1954年9月到的华北西苑小学,就读于四年级二班,班主任是李昇灿老师。

    从贫穷落后封闭的农村初来乍到北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感到新鲜,表现得无知愚昧,没有学习目的,更谈不上理想目标,是华北西苑小学的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使我们这批学子学业有成,以后未辱使命,都成了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的学子还步入了省部级领导的行列。“华北西苑小学”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功绩不可湮没。

    十分遗憾的是,1957年整风时,在有关座谈会上有人提出批评意见,称华北西苑小学、北京育英小学等校为贵族学校,中共中央随即作出决定,撤销了华北西苑小学。短暂的经历,却成了我们朝思暮想的永恒记忆,总难忘却那段刻骨铭心、弥足珍贵的情愫。华北西苑小学让我们时时思念,那里的生活历历在目,在我们的心头总是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怀旧之情。

    人生百味,岁月无常,师恩难忘。后来,分别四十多年的部分学子与令人崇敬的园丁们有幸重又相逢,大家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百感交集。老师们年逾古稀,两鬓斑白,为耄耋老人了;我们也都失去了昔日的少年青春,从青丝少男少女,变为了白发苍苍知天命人了。双手相握时,望着对方激情难抑的眼神,感慨万千,还未来得及诉衷情,已是泪如泉涌。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少滋味尽在不言中,彰显了师生深厚情谊。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将永远思念老师们的情怀和同学们的友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0:32 , Processed in 1.10058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