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明神宗的石景山情结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杨博贤

    明神宗朱翊钧的石景山情结源于永定河的水患。
    万历十五年(1587年),永定河(时名浑河)发大水,淹了北京城,大水40多天才退。神宗由此得知发水原因是浑河上游石景山段决口,就记住了山名,想找机会到石景山看看。第二年秋天,浑河决口处大堤合龙,神宗要亲自主持合龙仪式,便在众多大臣的陪伴下,登上石景山观望浑河水势。
    石景山形状独特,东南坡舒缓,满目苍翠;西北崖陡峭,怪石嶙峋。明许用宾在《重建石景山天主宫碑记》中说,“神京之西,四十里许,山曰石经,又云湿(应为tà音,至明代误读为shī音)经,亦名石景。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第一仙山也”。从此,石景山便有燕都第一仙山之谓。
    那年神宗正值青春年华,由南天门径直登上金阁寺塔,转身西望,只见一条黄色巨河游龙般从西山奔涌而出,掀着巨浪向南飞流而去,撞击着石景山,有种地动山摇的感觉。神宗初识浑河真面目,方知治理此河不可懈怠。
    下山主持大堤合龙仪式后,神宗沿河巡视,信步来到浑河的板桥边,迈步踏上晃晃悠悠的板桥,在太监的帮扶下,一步一摇地走到河心。只见脚下浑黄的滔滔河水翻滚激荡,浊浪像扑面而来,又奔腾而去,让人心惊肉跳,便马上问起这条河的来龙去脉。首辅大臣申时行告诉他:“这条河的源头在高原大漠,过居庸关时已经汇集了几十条河的水量,从石景山流向天津,注入渤海。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比前门楼子还要高,这里一决口子,整个京城就要被淹”。神宗不禁感叹道:“看见这条河,那黄河的可怕,闭着眼也能想象出来了!”他吩咐申时行:“我总听说黄河水势如何如何,我还有点儿不信,现在看见浑河这么可怕,就知道治理黄河有多难了。你一定要帮我选用得力的人管好治河,让工部的官员务必小心谨慎,抓紧加固堤岸。”
   神宗触景生情,到行宫吃罢饭后,命令大臣们奉献诗文,记载他巡河之事。众大臣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抖擞精神,各显神通,利用绝佳机会拍起神宗的马屁来。这个说,浑河“惊涛喷薄三千尺”,皇帝到此“河出图,洛出书”,跟汉武帝视察黄河一样,为的是“坐令陆海俱安澜”,使江山万年巩固;那个讲,皇帝驾临石景山,是“皇情一日遍九州”,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体恤百姓,大臣们“恭承宣诏非敢后,驽马不及随飞龙”,是欣逢盛世;还有的说皇帝视察的场面是“万岁呼声起山下”,“君臣鱼水同徘徊”,“翠华行处天颜喜”……不一而足。神宗好大喜功,自然听得惬意,高兴得合不拢嘴。
    明神宗巡石景山、临浑河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石景山上留有他的亲笔手书“灵根古柏”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9:01 , Processed in 1.11809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