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留住我们城市的记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北京四合院:留住我们城市的记忆》 乐倩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 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岌岌可危”。在刚刚召开的第10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上,一位专家,不,恐怕是很多位专家在形容四合院眼下的境遇时都用上了这个严重的措辞,痛惜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可不少邻里、老少几代都住一个小四合院中的人们,却天天盼着能够离开这个拥挤、混乱、生活又极其不便的地方。 交通、房管、电力、消防、派出所等等部门,一提起那成片成片的破旧危房, 就不禁感到头疼,这些地方对管理者来说永远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四合院,相伴北京城共同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却容颜依旧的古老民居建筑, 今天该如何走出自己的尴尬? ■四合院的尴尬 第10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秘书长王程列了三个“紧张”:“有的四合院,一到雨季,房管局就紧张;一到夏季,供电局就紧张;一到冬季,自家采暖紧张,有的人家根本没有采暖,有烧煤取暖的,还污染空气。” 他很遗憾地说,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全世界的一个象征,可目前某些四合院里的居民都是处于危房之中,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北京市来说,质量是相当次的。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有的四合院里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被搭上了各式各色的小房子、小棚子,住人、做饭、储菜、存车,堆煤……干什么的都有,拥挤不堪。这种破坏有时是不可逆的。在前廊打出一块厨房来,就要把前廊的坎墙拆掉。而坎墙原本是磨砖对缝,几百年前这砖的烧制工艺和砌墙的技术,如今是已 经完全不同了。 而市政设施的落后又给这里的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厕所是公共的;自来水一个院子里一个龙头,进不了屋;要电,电线是房顶上飞着走的,而且很多老化严重;下排水不好,并且随着道路的垫高,致使大胡同高于小胡同,小胡同高于院子,一下雨院子里就成了小池塘。出了门,东一堆烂木头,西一个大纸箱,各种破乱杂物随意堆放,走路像绕“地雷阵”。而这样的环境中往往还隐藏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作为北京城象征的四合院,在这种混乱的环境里早已面目全非,有的被超负荷 的使用“累垮”了,有的在私搭乱建中伤及“筋骨”,还有更多的则是在推土机的轰隆声中坍塌,被夷为平地。 有资料显示,北京旧城内昔日数也数不清的四合院,现仅存300多万平方米。 ■保护的不仅是一幢旧房子 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自元代正式建都、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就已经出现了。明清以来不断完善,才形成今天的四合院格局。 王程说,一个简简单单的四合院,有的人把它归结为封闭的产物,但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的建筑科学。大门开在东南角,是因为北京城东南方向来的是暖湿风;西北方向的墙高,是为了挡住凛冽的西北风。就拿屋面来说,为什么要设计成曲线的?这是考虑到雨水流下来时可以顺着曲线朝边上走,不会滴下来溅在人的身上, 也不会损坏柱子。而层顶一垄一垄地弯起来,太阳一斜,就会有阴影打在屋顶上。这样有吸热的地方,有散热的地方,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马上就提高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屋面,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人居创造的完美结合。 老北京常常夸耀的“天棚鱼缸石榴树”,是只有四合院里才能找到的陈设。由于院落宽敞,可以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祥词句,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更是风雅备至。 北京建工学院的汤羽扬教授在考察国子监地区的四合院时,拿现在的图和当年的乾隆京城全图比较,发现很多四合院和胡同的布局隔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是街道两旁的200多个四合院中,严重损毁的竟约有20%,维持使用的多达70%,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受到较好的保护。 王程说:“民居从一个很广的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保护四合院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一幢旧房子,而是保护咱们的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如果这些活生生的历史见证消失了,那么我们就无法如此真切地体会到过去我们的先辈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 面对大量四合院的拆迁,著名文化学者舒乙曾经很激动地说过:“四合院不是大杂院,不是一进门就上炕、出门上公共厕所的农村大院,它是我们的家庭,是和颐和园、紫禁城一样的宝贝。” ■给城市留下记忆 有人说:“盖新楼就得拆旧房,这是一对矛盾。北京不需要建设吗?北京不需要发展吗?”民居研究者说,还是要建设,还是要发展,关键是怎么处理好发展与保护民居的关系问题。 民居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是很有地位的,在德国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也有9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的民居研究从梁思诚那时就已经开始,但因为处于大变迁的时代,工作一直是断断续续。1988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此后一年一届。 新城发展与旧城保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法国巴黎的保护方法是“围着老城建新城”,意大利罗马则是“撇开老城建新城”,我们又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路呢? 国际建筑学界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改造城市街区,要留下标识。 有些老学者激动地指出,现在到北京不去天安门,不知道到了北京;到上海不去外滩,不知道到了上海。很多海外学子归来,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些话可能有些偏激,但也强调了保护城市特色建筑物的重要性。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标志,就像一个人没有了记忆,很快就会被湮没了。 汤羽扬教授说:“我们在国子监做调查的时候,常常碰到一些老外,他们看了国子监还不过瘾,非要钻到小巷子里看一看。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小门洞的背后都是什么。但如果是大街上现代化的宾馆,恐怕他们就不急着进去了。所以别人对你这个城市感兴趣的,还是你特有的传统的东西。” 王程说,现在虽然可保护的民居少了,但人们保护民居的意识确实强了。 最近,本市公布了首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工作开始全面展开,保护区有关管理规定将于年内出台,保护区内任何建设项目都将以此为尺度运作。这些保护区中有很多包含了大片的四合院民居,如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做好这些地区的保护规划,也就保护了北京市历史文化的主要精华。 首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将全部拆除,它的保护规划编制将在年底前完成。《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规定》也将同时完成,规定将落实到一草一木的细微之处。 ■好心保护也有可能步入误区 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四合院民居,是本届中国民居大会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 据民居保护专家分析,过去人们在保护四合院时,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误区。 一是把人全都迁出去。 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四合院并不是文物,而是传统的建筑文化,它不能按照文物的保护惯例来操作。房子过度地使用要坏,但是没有人使用,也就没有人维修,俗话叫“没有人气儿”的时候,也要坏。不是把房子空下来,搁置起来就叫保护,合理的利用、开发,才能更好地保护。 二是推倒重来,大拆大建。 有些四合院老旧了,开发者会把它拆完了再重建一遍。但当时的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现代人怎么模仿也是模仿不出来的,往往弄得不伦不类。即使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也是假的,找不到历史文化的感觉。 三是私自改造。 四合院的改造、维修,应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不能因为是私人继承的,或是某个单位买下的,就私自改造。最起码应在规划局和文物局的双重指导下进行,不能把四合院改得离原来的风貌差得太远,原有的部分和新添的部分要能有机地融合 在一起。 ■微循环改造或许是条不错的路子 王程说,“假日经济”的出现给四合院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北京市西城区就十分重视对民居、胡同等民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四合院一日”、“胡同游”等一批以民居观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渐渐兴起。旅游热了以后,随后带来的是旅游纪念品的生意。再加上进去吃一顿、住一晚,体会一下四合院的休闲生活,欣赏一些传统剧目等助兴节目,定会受到众多中外旅游者的欢迎。 1998年该区接待众多中外游客,旅游收入达20亿元。 这种保护方法需要市政部门、房地产开发部门、旅游部门及住在四合院里的居民的多方配合。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保护四合院还可对其进行功能置换。比如说改建成幼儿园,孩子们可以在正房里上课,在东西厢房里睡觉,在院子里活动,与四合院的功能比较接近。或者出租给文化类的公司使用,或是建成别致的四合院宾馆、四合院饭店,这样的思路,还能产生一定的效益,满足自身的维修运转。 在众多的规划设计思路中,北京建工学院的汤羽扬教授带头研究的“微循环”式的四合院革新模式,在去年举办的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总排名第二和亚澳地区第一名。 汤教授说:“我们的方案是,基本上居民还是保留在原有的这个区域,对老四合院进行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块,如厨房、卫生间等,方便生活。” 她认为,旧城区不能采取一律推平的方法;而有些胡同太窄,连车都进不去,功能置换租给公司也不合适。“微循环”是指逐步改造、渐进更新的办法。战后欧洲许多国家也曾遇到过旧城改造的问题,他们也都是采取渐进的办法,但一定要先有规划,再按照规划一步步实现。 在往常的大规模综合开发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是投资主体;居住者只是被动接受,让你搬迁你就得搬迁;建筑师则是受委托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产生的问题是,政府的开发能力有限,开发商受经济利益驱使,有些拆迁成本较高的项目就不愿意开发,而居住者只是消极等待开发。在汤教授的方案中,居民是房屋改造的投资主体,政府是市政改造的投资主体,开发商来做投资的辅体,而建筑师来做指导性规划设计。 汤教授和她的课题组在四合院内做了详细调查,这一院有几户,每一户有多少人,经济收入怎么样,愿不愿意或有多大能力来进行房屋改造,再为他们做一个概算。只要居民愿意出资改造,政府出一定政策和资金扶持,这一改造不难实现。 汤教授在本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上介绍完这一规划方案后,西城区政府的领导当即走过来对她说:“汤老师,您的那个方案我们可以一起仔细讨论。”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汤教授说:“其实,四合院并非过时不宜居住了,只是人口密度太高时就带来一系列麻烦。据测算,要保护四合院,第一步起码要迁出30%的人口,缓解过度使用四合院的压力。如果能迁出50%的人口,再加上改建翻新,剩下的居住者就能生活得相当舒适。很多人仍然希望住在四合院里,水暖电也都可以通过市政改造解决。即使你不去改,他自己也在改,如果有人去指导他,是一件好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3 16:12 , Processed in 1.1035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