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花会,炫超篮球宝贝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辉

  “开路打先锋,五虎少林紧跟行,门前摆着侠客木,中幡抖威风,狮子蹲门分左右。双石头门下行,石锁把门挡,杠子把门横。花坛盛美酒,吵子音乐响连声。杠箱来进贡,天平称一称。神胆来蹲底,幡鼓齐动响(享)太平。”
  如今,还能看懂这段话的人,寥寥无几,那里面所介绍的北京传统13档花会,已失传了一多半。
  花会源于民间香会,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明代起,北京花会走向繁荣,至清康乾时达到高峰,最盛时北京有300多堂花会,仅侍应“皇会”的就有80多堂、3000多名演员,翰林院、工部、吏部等都有相应的花会。
  北京花会素以规矩严格、技艺精湛、注重礼节著称,中幡、高跷等技艺均出自花会。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过年要没有花会,年味儿就会大打折扣。一堂花会虽小,却包含了老北京人的精气神。
  近年来,每到春节,各大庙会都会推出相应的花会表演,但结果却往往是“叫好不叫座”,绝大多数年轻观众看不懂,也不愿参与其中。而与此同时,随着传承人日渐年迈,传统花会技艺则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如何才能保住北京花会,保住老北京文化的根?为此,记者专访了老北京网总编张巍。
  靠花会手艺养不活自己
  晨报:据您了解,北京花会目前生存状况如何?
  张巍:应该说,比前几年有了较大改观,一些项目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政府各部门给予了较大的扶持,比如崇文区投入几十万元,恢复了失传多年的“杠箱会”,不久前又投入几万元,让它参加了前门大街“踩街”活动。
  晨报:这是否意味着北京花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张巍:还不能这么说。政府大力扶持,对传统花会的传承和发展是肯定有帮助的,但不能盲目乐观,因为两个最根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是观众太少,绝大多数观众并没有接受花会这种表演形式;二是传承有危机,老艺人年龄都比较大了,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学。
  晨报: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学?
  张巍:现在一个正规的花会组织,除几个民俗节日外,一年下来没什么演出机会,即使有演出出场费也很低。对于中幡那样人数少的会来说,每个成员也许还能分点钱,而像“五虎打路”这样有三四十名成员的会,怎么分?就我所知,目前绝大多数正规花会的成员都是义务参演的,既然靠花会的手艺养不活自己,谁还来学呢?
  建议花会替代篮球宝贝
  晨报:年轻人不愿意学花会,政府补贴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巍:政府对花会的补贴已经很多了,单靠补贴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对花会中“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据说政府会给每月800元的补贴,但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就算给800元,一堂会那么多演员,800元钱怎么分啊。
  晨报:您认为,如何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呢?
  张巍: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让花会表演定期化、规范化,这样才会有造血能力。花会表演本身是有魅力的,关键在策划和推广,比如把花会开发成民俗旅游项目,一定能吸引外地游客。还有像CBA、中超等比赛,为什么不在现场搞花会表演呢?北京花会的鼓点很威风,总比那些篮球宝贝鼓劲儿吧?
  职业化面临诸多瓶颈
  晨报:为何花会一直未能走向职业化呢?
  张巍:这就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目前存在着政策不配套的问题,花会申遗成功后,下面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要靠花会自己去闯职业化的路会比较难。因为,历史上花会都是非营利性质的,由富豪出面“拴会”,为演员提供吃喝花销等,而演员也不要工资,完全是义务出演,所以花会又叫“子弟玩意儿”,是一种公益行为。所以今天要让他们转向经营,他们接受不了。
  晨报:为什么接受不了?
  张巍:因为一旦商业化了,花会的性质就变了,传统花会都是靠公益精神和对技艺的热爱来维持的,转向经营,传统花会组织的凝聚力就会消失。此外,传统花会有很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妨碍了花会走向市场。以中幡为例,它是十三档传统花会之一,但它和天桥中幡完全不一样,天桥表演中幡边练边吆喝,而花会练中幡绝不允许出声,因为按花会的规矩,中幡叫“大执事”,相当于中军大旗,怎么能乱吆喝?
  “黑会”抢了花会生意
  晨报:为何不能改变一下传统规矩?
  张巍:北京花会其实一直也在发展,并非故步自封,但一些核心价值的规矩不太好变,变了就不是北京花会了。
  晨报:除了规矩的制约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花会走向市场?
  张巍:那就是“黑会”了,按规矩成立一堂花会,必须有同行前来祝贺,叫“贺会”,否则就是“黑会”。“黑会”和花会的区别是,前者可以肆无忌惮地去从事经营活动,不必遵守传统的价值观。北京目前正宗的花会,也就剩二十堂左右了,加上“黑会”总共七八十堂。从某种意义上说,“黑会”抢了花会的生意。
  晨报:为什么“黑会”能抢走生意?
  张巍:“黑会”在技艺上没传承,对表演要求也不高,且多以盈利为目的,反而比花会更容易生存。一般请花会的客户不懂什么是花会,更不懂谁是“黑会”,这就给了“黑会”发展的空间。
  不该让花会凋谢
  晨报:正宗花会经营艰难,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技艺?
  张巍:影响非常大,过去花会一般每周要练三天功,现在能坚持每周练一次就很不错了,这样表演的水准自然也会降低。
  晨报:如果花会最终消亡了,您会怎么看?
  张巍:那实在是太遗憾了,因为花会不仅仅是技艺,而且其中包含了很多价值观的东西,比如它有丰富的礼仪、严格的规矩、历史的传承等,堪称是流动的文明教科书。所以明清两代皇家对民间花会特别重视,特别建立了“皇会”制度。北京花会是一笔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该让它在我们手中失传。
  对非遗进行备案
  晨报:要想保护好花会这份历史遗产,您有什么建议?
  张巍:我们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即保护了半天却将非遗给保护到博物馆中去了。我们要保护的是活的非遗,要让他们更好地传承下去。目前非遗评选采取的是推荐制,我认为不如搞一次非遗普查,通过备案制,对所有非遗的状况有一个摸底式的了解,然后再重点扶持。
  晨报:您认为是否应优先扶持花会?
  张巍:应该优先扶持,目前北京花会传承人中,很多已70多岁,再不及时保护,可能会留下永远的遗憾。另外,应该加大扶持的执行力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6:44 , Processed in 1.09496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