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低碳生活 时尚总是多少年一轮回,女人的旗袍,男人的对襟大褂……所以,永远不要怕什么过时,不入时了先放起来,也许,你的儿孙辈长大成人重新拿出来穿上刚好合身。轮回的当然不仅仅是时尚。“低碳生活”最近常被人们拿来说,其实想想看,眼下有儿有孙的人们,几十年前过的还不都是低碳生活,只是当初没有这个词罢了。骑自行车出门、用淘米水浇花、买芝麻酱带碗、打酱油醋拎瓶……曾经,我们无奈,被“低碳”——拮据的生活让我们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好传统。如今,我们也无奈,我们不得不“低碳”,因为,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也该在生活方式上向过去致敬,重习过往……
其实,现在北京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地铁出行越来越方便了,而且刷卡坐公交,还相当实惠,不少人又开始回归到这种传统的出行方式,既经济,又环保。 要说北京的公共汽车,简直变化太大了,您想想1949年初,北平临近解放的时候,虽然也有公共汽车公司,但是整个公共汽车公司就剩下几辆破汽车了,眼瞧着跟倒闭也差不多了。当时的几辆车都是天蓝色的,汽车引擎在整体车厢之外的前部。刚解放时,就仗着铛铛车(即有轨电车),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当时北京的公共交通设施,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有关部门及时从南京调来数十辆公共汽车。这些公共汽车都是用美国产的道奇卡车改装的,汽车前脸未做改动,从驾驶室往后改成整体车厢,车厢设一推拉门,司机和乘客均从此门上下,车厢两侧和尾部是木条椅。当年这些车属公汽一场。那时,公汽一场就设在安定门内车辇店。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京还先后引进了匈牙利和捷克的客车,作为公共汽车。这两种车的引擎都在车厢内,汽车前脸是平的,所以当年北京人看着这种车特别新鲜,称这种车是“没鼻子汽车”。当年的汽车没有转向灯,全靠指挥箭向前方告知自己的行进方向。而捷克进口的斯柯达既没有转向灯,也没有指挥箭,它的风挡玻璃两侧各有一个三十厘米的摇摆杆,摇摆杆外边是红色化学片(即赛璐珞)内置小灯泡,转向时红色摇摆杆从垂直于地到平行于地反复摇摆,标明它的前进方向。开始京城的乘客对于车门也是百思不解,许多人都纳闷儿,这车门怎么就自个儿开开了,完事还自个儿就关上了。最初大家对于没鼻子车都看不惯,但是它毕竟容纳量大,适于人口多、出行大量的城市需求。 与此同时,京城出现了好几家汽车改装厂,将货车改成客车,当年东安门河沿附近这种小改装厂最多。 解放后京城人口逐渐增多,公共汽车也在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乘车被人们称为“挤车”,高峰时乘客们集体喊着号挤车,场面壮观热烈。每次车下都有几位志愿助推者,不论性别,随着喊号声合力推着跨在门边的几位乘客,直至关上车门为止。想起来当年的挤车上班族,也真不易。 尽管当年汽车公司也想了一些办法,诸如发大站快车、发区间车,但是广大乘客仍然是挤车族。当年的司售人员有一个统一版本的宣传词:“别挤了,再等一辆吧!下趟车一会儿就来。”其实司售人员宣讲这套话时也没什么底气,群众也明了这完全是安慰语言,所谓的“一会儿”不定多大会儿呢,所以宣传的作用也不大,该挤的照样挤。 当年的公共汽车都没空调,冬天乘车特别冷,临窗的乘客要把窗户关严还不行,乘客呼出的气,造成风挡玻璃结满哈气。所以当时的公共汽车,只能是八下里透风才能运行。雨天车窗、车顶漏水也是常有的事。常坐车的人大概都有过推车的经历,汽车到达某站熄火后说什么也打不着车,司售人员会动员乘客下去推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公共汽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车多了,而且是新车、好车、讲究的车多了,现在还讲究个什么欧4排放标准。乘客不再履行推车义务了,即便不是空调车,也不会是八下里透风,漏雨的情况更不会有了,车多了群众集体叫号的场面不复存在了。远郊区的小公共也归口统一管理,小公共相当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现已通达各个村落。票务改革让利于民,大多数乘客都是刷卡乘车,今天已经看不见用嘴衔车票的落后景象了。 公共汽车多了,线路也密集了。想当初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市内只有一个小型枢纽站,就设在正阳门内的棋盘街。现在的四九城几乎每个城门附近都是枢纽站。就拿德胜门来说吧,箭楼子南北直至积水潭桥,短短二百多米的距离,有着数不清的“德胜门站”。现在是车多,人也多,这个枢纽站经常是车辆拥堵,行人摩肩接踵,令初来乍到者眼花缭乱。其实,人多车也多,就拿345路快车站来说,高峰时几乎一分钟就发一趟车,排队的阵势早已不是纹丝不动的排队了,而是沿着栏杆不停步地向前走。看似很多人在排队,每一辆三门大车进站都能带走数十人。实际上排不了几分钟就能坐上车,而且现在各路公交车都已延长了运营时间,全方位的便利于乘客,于是,重新回归公交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6 , Processed in 1.10432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