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曾住西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景山

  北大红楼



 
  京师大学堂旧照
 
 
    这里说的西斋,是指解放前老北大的一处学生宿舍,在旧称景山东街(现在改名“沙滩后街”了)的西口,路北,第一个门脸。一九四七年秋到一九四八年秋,我在北大西语系读大四,在这里整整住了一年。当年我的“学生入学证”上就注有“西斋住宿生”字样。

    记忆中,西斋一进门,有一座影壁,转过去对面像一条深巷,右边隔壁是北大二院,即理学院,也是早年京师大学堂的所在,有门相通。左手就是一排排宿舍了。从南往北,总有十几排吧,排与排之间,有相隔约五六米的空地。每排四间,每间大概有三十多平方米,长方形,一门一窗向南,二窗向北。四个人住,各有一床、一桌、一椅、一书架,窗明几净,比起我在昆明读西南联大时极为简陋的学生宿舍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鸟枪换炮了。

    学校替学生想得周到。雇有校工,打扫卫生;冬天安煤火炉子,按时生火续煤,都是校工老汤替我们做的,记忆犹新。现在的高校宿舍里,冬天生煤火炉子取暖的,大概没有了,那时却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和乐趣。可以在上面烧开水,下面烤白薯,围炉而坐,炉边闲话。那年秋后,我们在对面一家肉铺订了十几斤猪肉,说明分期来取,不怕涨价了。阳历的元旦、阴历的祭灶日、大年夜、元宵节,就炉子上自己炖红烧肉,打牙祭,解馋,味道好极了。

    西斋所在的景山东街,从东到西大概有三百米吧,东头是松公府、大院子、有围墙、校本部、图书馆、红楼、北楼、灰楼,以及民主广场,都在那边。西头隔景山东大街,就是景山公园了。景山东街是条小街,也有些店铺,不多。有一家茶室,夏天卖冷饮,有冰淇淋、冰棍儿败火,我们常去。记得还有一家小饭馆,顾客以学生为主,卖的都是家常菜、大路菜,便宜。

    解放前的北大,被称为老北大。老北大的校工也多半不年轻,四五十了,就在进门右手的传达室。但他们的精神真令人佩服,为学生收信发信,电话喊人,代售旧物,接待来访,全方位服务,待学生如家人。我住西斋时,管传达室的多是“五四”运动前后就在西斋服务了,说起某某大官,某某教授,某某名人,多半曾住西斋,有的还是当年火烧赵家楼的健将,闲聊他们的轶事,如白头宫女说玄宗,一件件,一桩桩,如数家珍。

    我记忆中,当年西斋是没有门卫的,出入自由。但传达室的老校工们记性好,眼也尖,谁是住这里的学生,谁是经常来访的客人,谁是陌生面孔,谁形迹可疑,他们会区别对待,八九不离十。不过有一次可是门禁森严了,据可靠消息说国民党特务半夜里要来捉人,同学们立马在门前用沙袋垒起了“防御工事”,只留一条仅供单身进出的窄道。而且有头戴钢盔,身穿美军服,脚蹬大皮鞋,从远征军复员的同学,手持棒球棒,轮班把守,威风凛凛,真能使特务们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

    我住西斋那年,学生运动高涨,许多进步社团的活动,包括我所在的北大文艺社,出壁报,办讲座,写标语,准备游行示威,不少是在西斋酝酿付诸实施的。后来知道,西斋原有骄人的革命传统。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有过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址就设在当年西斋的两间宿舍里,被称为“亢慕义斋”,“亢慕义”德文译音,意为“共产主义”也。据该会的发起人之一罗章龙后来回忆,研究会得到蔡元培校长的支持,学校拨出西斋宿舍中两间宽敞的房子作为会址,既是图书室又是翻译室,还做办公室。室内墙壁正中挂有马克思像,像的两边贴有一副对联:“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上句是陈独秀的话,下句是北方生长的李大钊与南方青年学生们在一起吟咏的诗句。这表示了他们革命到底的决心和会员团结一致的情谊。还有两个口号:“不破不立,不立不破”。四壁贴有革命诗歌、箴语、格言等,气氛庄严、热烈。蔡校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于此亦可见。

    听说北大一直想收回沙滩老北大旧址,我以为当然要包括西斋。必须的,但恐怕相当不容易吧!我去看过,东街变得繁华,西斋面目全非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23:13 , Processed in 1.08559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