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难忘七十九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剑寒

    今年,是我走进原北京市第七十九中学四十二周年的日子。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常在聊天中回忆起那段青春的岁月,自然也难忘母校,特别是我,走过了风雨坎坷的人生之路后,仍感到母校是那么的亲切,可爱,他给了我许多,使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无法逝去的情怀。

    七十九中是一所东城区的普通中学,建成于1957年,坐落在东直门内南小街的北沟沿胡同内,离北新桥地区的九道湾等胡同群不远,距校门口最近的两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分别为大菊胡同和小菊胡同,其出口都在东直门内南小街的马路西面。我上中学时,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几乎全部都住在东直门内南小街上,是典型的“就近入学”。

    七十九中既不是历史悠久的名校,也不是名人辈出的“摇篮”,而是一所典型的“平民中学”,当年没设高中部,大部分学生都是普通的工人和市民的孩子,现在看来,当年政府在此建中学,大概就是为了满足这一地区普通市民的子女就近入学的需要,因为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新桥、东直门内南小街这一带,已是居民较为稠密的地区。

    1968年9月,13岁的我上中学时,赶上“文革”,七十九中和全国的许多中学一样受到破坏。上初一时,年级不叫年级,称为“连”,班级不叫班级,叫“排”,我则是初中一连一排的成员,两位老师分别担任连长和指导员。现在的中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那时的中学是一种什么样子。

    尽管在这种已谈不上“教书育人”的年代里,给我印象最深,也是影响我一生的,仍是那些兢兢业业、品德高尚、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们,正因为有了他们,爱学习的我,灵魂才有了寄托,才能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所以,这也正是我难忘母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名校一定有名师,但在七十九中这样的普通中学里,也同样汇集着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在普通中学工作和处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自己的教学质量。当时的课堂上往往是乱哄哄的,常有经验不足的老师被调皮的学生气跑,师道尊严也早已烟消云散了。但那时却有三位女老师的课,再闹的学生也爱听,她们讲课时教室里绝对是安静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时甚至是活跃的,这情景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第一位,教数学的蔡老师,现在应该已经七十多岁了。四十一年前我们入校时,她还是一位三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个子不高,戴着眼镜,充满朝气。她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真正的“科班”出身,讲起课来十分流畅。枯燥的初等几何在她的讲解下,就像魔术师变幻魔术般的吸引着我们,所以她的课上没人闹,脑子跟着走有时还转不过来呢!在她的启发式教育下,往往兴趣正浓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觉得上她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

    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她的尊敬,我常到办公室找她去问数学上的问题,她虽不是我的班主任,但对我却很关心,她常说:“你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学校不会永远是这个样子。”正因为如此,恢复高考后,首先想到的辅导老师就是蔡老师,但我又听说分别几年了的蔡老师已患上了贫血病,她还能帮助自己吗?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老师家。当年健康的她已变得很虚弱,因贫血嘴唇发白,朝气也被病魔夺走了。但病中的她,听了我的想法后,居然十分高兴,精神也好了许多,不但表示全力辅导我,而且还发动她的丈夫,二中的高级教师冯老师为我辅导历史、地理和英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两位恩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在1979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而蔡老师对我的多次辅导,竟都是在病床上进行的,这就是普通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

    第二位是贾瑞菊老师,也是我们入校后的第一任班主任。她本是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高材生,当年是准备留学苏联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后,留苏不成,分到七十九中当了一名政治老师。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身为共产党员的贾老师,将她青年时代的理想和抱负传递给了我们,教育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信仰共产主义。我记得1971年3月的一天,好像是巴黎公社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这天的政治课上,贾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巴黎公社的故事和《国际歌》诞生的过程。讲到动情处,她还用俄语为我们唱了一遍《国际歌》,教室里安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同样在高考前,当我告诉她不知道如何复习政治时,第二天,她就给我送来了50道政治辅导题,高考时,大部分都用上了。

    第三位是教历史的马慧清老师,她是名校出身,北大历史系毕业的,还一直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她在历史课上的精彩演讲,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历史,并疯狂的钻了进去,高考时,果然历史这一门分数最高。

    从1968年9月到1972年4月,3年半的时间,在动乱和混沌中,我完成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母校七十九中,如今已成为东直门中学的南校,这是教育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结果,这所小巷深处的普通中学,似乎变化不大,只是比当年干净了、整洁了。仍是那座唯一的教学楼和不太大的操场,操场边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那是当年校办工厂的所在地。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的母校虽不出名,虽不显赫,但仍是我成长的摇篮,我深深地爱着她,永远忘不了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2:15 , Processed in 1.12266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