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年,作家池莉来北京打官司,她的一班友人直接把她接到“德胜饭店”下榻。德胜者,以德服人夺胜利,多好的彩头! 事实上,明清之际朝廷出兵,真的是从德胜门出发,求个旗开得胜;再自安定门班师回朝,取天下自此安定太平之意。 德胜门在北京正北,而我幼时家住城南,上学在东城,极少往北跑。为数不多的几次北行记忆中,倒有一次和德胜门的亲密接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市大规模治理护城河,疏浚河道,清除河底几米厚的淤泥。我们学校分得的战场,就在德胜门西边的一小段。挥汗如雨的间歇,抬头打量破败的德胜门城楼,觉得好小。那阵子,每天上学骑车要经过正阳门、前门,和两座昔日皇城正门相比,德胜门确实小得多。 上大学了,学校就在德胜门外,常来常往,整天看来看去,小还是觉得小,亲切了很多。一来固然因为日久生情;二来也是因为,德胜门城楼下头,有了些爱去的奔头。 早年德外那块地盘,是北京香烟的批发市场,无数小烟摊,一眼望不到边。烟草是国家专卖,这个批发市场里头卖的当然大部分都是走私烟,既如此,必便宜,我们这些穷学生最爱去。去了买烟不算,还老抱着看热闹的心——批发市场,现金流量巨大,经常听说有火并事件或者黑吃黑情形发生,时有命案。 很多年后,一年春节被人拉去参加一个破五放炮局,预先就是去的德外买花炮。站在那里我才发现,光阴流逝,当年一字排开的烟摊儿,如今全都变成了烟花爆竹小摊儿。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日摇落,凄凄江潭——那些小摊贩中,一定不少人就是当年的卖烟人吧,他们祖祖辈辈在这座老城楼下进进出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平平常常、无惊无险地度完一生,还真是“德胜”的一生。 德胜门外有个冰窖口胡同,名声很大。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北京城夏天用冰,全都取自此地。那可是地道的“绿色”冰块,冬天在太平湖或什刹海取的,溜槽运至此处,深埋窖藏。我生也晚,没用过这么环保的冰,不过我在冰窖口发现了一家云南菜馆,破破脏脏小小的,可是饭菜别提多好吃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阵子,我每年都会来它十来趟,不来还惦记。 后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城北,先是亚运会,后是奥运会,昔日街道早被规划得不认识了,冰窖口胡同成了一条上下六车道的大街。说来也怪,路宽了,体面了,那家饭馆还在,菜却难吃了。真正难吃,绝对不是心理作用。 新世纪到来,德胜门城楼被修葺一新,描金画银,好不辉煌。城门内外也是沧桑巨变,好比德胜门内的后海,雨后春笋般,一夜间冒出无数家酒吧、咖啡馆。早些年,我是那里的常客,尤其爱去西岸的一家咖啡馆,临湖而筑,傍晚时分坐在湖边,远处满眼绿色掩映中,水色盛开,湖心亭倒映在湖面,周遭是孩子奔跑、情侣散步,锻炼的老人围湖疾行……一派旺盛的生活气息,仿佛置身于沈从文的北平,梁思成的北平,梦幻一般。 再好的梦终究会醒,一天在那咖啡馆闲坐,眼前猛然出现一张昔日恋人面孔,猝不及防,时空倒流,失态不已。从此与后海告别。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5 , Processed in 1.1257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