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访四合院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作者: 朱全弟 四合院把人围在中央,却没有一点逼仄的感觉。方方正正,我舒张;坦坦荡荡,我释然。乍见之下,四合院似乎一览无遗,其实不是,大气之间蕴内秀,足以让人咂摸出许多滋味来。 房由人造。北域秉性鲠直之风,由来已久。9月23日上午,推开史家胡同一座四合院门,再次印证。一位年轻貌端的女子斩钉截铁地回答:“错了,你肯定错了!没这个人”。带我前去试图找到熟人的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蔡金生先生初始一愣,继之婉转地说,上海有位朋友,想来看看地道的北京四合院。以后才知道,她姓张,当时未见热情也非冷漠但还是不失友好地把我们让进里面。哇!偌大一个院子,随同我们一起前来的江西新建县教育电视台记者余阳小姐歆羡地叫出声来。往右,有一棵属二级保护类古树,编号B00261,称国槐,盖因其树龄被匡算在100至300年之间。向左,还有一棵泡桐树,稍幼几十年而已,但长得快也蓊郁高大,近于冠盖如翳了。此外,更有满庭石榴挂果红胜火,一簇簇到处燃烧。 小张一边挥帚,一边回答。她在市房管一公司工作,她先生供职于外交部。三年前分到两间平房,她不以为然,过来一看,这么大的院子,老百姓往哪儿去找?她自豪地说,到了春天,梧桐花落得满地都是,可好看啦。因为是单位产权房,仅住五六户人家,所以除了搭建的灶间,院子保存基本完好。我们再跨一道坎儿走进第二扇门,又见一个正方形的院落,两边是厢房,中间是客厅,线条简洁,棱角分明。 及至退出,勤快而贤慧的小张仍在拾掇院子。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渴望》中的刘慧芳,自然也想起另一位王沪生。当年为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典型价值产生过争议,其实完全不必。正在北京广播学院读研修生的余阳可做一回“裁判”。“文革”中小平同志下放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时和余阳的父亲余克钧一起工作过。我与她认识是在1997年初,上海炼油厂普通女工朱余珍和她的丈夫苏大明连续四年捐助8个希望工程孩子上学的事迹被披露后,该厂党政领导又成人之美,把江西、甘肃两地受助的学生接来上海过年。随同到沪采访这一过程的余阳在感受了上海人民的热情与慷慨后表示,原来听说上海人很小气,现在亲眼目睹,她完全改变了这个印象。 翌日,我又在北京五十七中学教师谭新民的引领下,造访了一座院中有院大套小的组合式四合院。最正气的是大而居中坐北朝南的三开间,当中栽种花草树木,四周走廊上方书有“媚兰、幽竹、舒华、蕴秀”的字匾。这是江南园林建筑中最常见的格式。可见,大气未必拒绝小巧;同样,玲珑也能成为大器。量的积累最终亦会转换为质的飞跃。 寻访四合院,不是猎奇,我喜欢一种大气而沉静的自然美。并且,我还意外地发现,旷达的北京四合院与精致的江南庭园式建筑在审美上具有“趋同”性。据说,地道的四合院所存有限,北京已采取切实的措施予以保护。由此想到,上海也在努力保存日渐消失的石库门。没有古典的,怎能衬托现代的?其实,过去和现在的两极之间扯得越远愈显出各自的独立。当一方要涵盖另一方时,笼罩和挣脱就会发生冲撞和抵牾。相反,犹如“跷跷板”,你“抬举”对方也就是在“反弹”自己,双方的价值在同比中互相提升。 四上北京,都是行色匆匆。这次如愿以偿。四合院的宽厚足够启示今人:她们过去包容和庇护了我们,我们现在也有责任保存和赡养传统的她们。 摘自 新民晚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0 , Processed in 1.3701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