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崇文区下三条小学 人生的第一对翅膀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爱君

    崇文区下三条小学,一所名不见经传、随着危房改造已消失的学校,但对我来讲,却在那里度过了六年半的快乐时光,长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对翅膀。

    以前有句老话,叫“穷崇文”,从母校就能看出来,不单单同学们大都是来自平民家庭,就是连学校也是很破旧的。那时的学校分成三块地儿。

    学校本部在下三条,是座庙宇改建的。庙的南北大殿、东西厢房和后殿都被改造成了教室。南北大殿的房子很是高大,屋顶也很厚实,玻璃窗户又大又多,坐在屋里上课亮堂堂的,夏天通风特别好,即使很热的时候,坐在教室里也是一种很凉爽的感觉。教室宽敞,所以连桌子间的过道都很宽。冬天屋子中间生了个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巨大无比的火炉子,校工很早就会把炉子烧起来,我们进教室时已是炉火熊熊,因此在我的脑海里从未有教室冰冷的记忆。在东西厢房上课就没那么幸运了。教室窄小细长了许多,只有一面有窗户,光线暗了许多,桌子之间的过道连我们小孩子都要侧身而过。最可怜的是一排排桌子摆得很长,有十多排。因此那时如果哪个班能在南北大殿上课,就如同中了一支好签呢,每个同学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学校没有专门的操场,南北大殿和东西厢房之间围拢的院子就是操场。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枝叶非常繁茂,无论我们上操还是上体育课都能得到它的阴凉庇护。树下还搭建了单杠、双杠和爬杆。那爬杆高高的有两三米,一头埋进地里,另一头直插到大槐树里去了,和条粗壮的分杈绑在一起。

    学校的一分校在下头条里。那个院子不是那种标准的四合院,只在南北两侧建有房子。据说以前是个大车店,因此南北房之间有很大的空地,我们下了课就可以在院子里疯跑。最奇妙的是在院子南墙靠东头有块试验田,一垄一垄的,每一垄地都种着不同的农作物、蔬菜和各种开花的植物。我对蓖麻的最早认识就是来自于此。至今脑子里还有蓖麻子那种像花生米大小、绿色的外皮上长满了疙疙瘩瘩的小刺的印象。

    学校的二分校在下二条里,是所小四合院。只有南北东西四间屋子。院子也小得可怜。南房是我们的校办工厂,为中药厂提供小纸盒。我们每周要去那间屋子去糊一次纸盒。记得当时分工可细致了,有的糊底,有的糊盖,有的刷蜡,有的将小药盒的底和盖安装在一起,有的包装,将几十个小药盒用一张包装纸包成下三上二的梯形。每次刷蜡都有同学的手被蜡烫起了泡,但那时讲求吃苦耐劳,被烫的孩子都是继续劳动。

    学校的名字虽然叫下三条小学,但实际上承担着下头条、下二条、下三条共三条胡同的孩子上学的任务。通常一条胡同的孩子编成一个班,因此一个年级一般有三个班。由于教室太少,所以就分成二部制上课,就是半天上课,半天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家写作业。轮到在家写作业时,老师就按照顺序到有学习小组的家里去检查,解答问题。这样的时光大概延续到四年级,后来就整日上课了。

    下三条小学虽然小、破,却不乏名师。我的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叫敖淑芳,个子高高的,满头白发,身体不是很好,气管炎、哮喘病很重。但讲课讲得特别好,所以我们汉字的基本功特别扎实,例如,汉语拼音,字的笔顺、结构和部首偏旁等,至今都不忘。

    有一个数学老师叫王光远,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那时的小学老师大学毕业的并不多。我们的初一也是在小学上的,叫做“戴帽中学”。初一需开设英语,没有英语老师,王老师便又教起了我们英语。

    当年的教导主任叫张炳耀,没教过我们,但有一次我写了篇作文,语文老师将作文拿给他看,他竟在作文本上画满了红道道,示意写得好,最后还在语文老师已经批改为“优”的作文上又加了个“异”字。这是我有生以来写的文字得到的最高认同和奖赏,至今仍津津乐道。

    还有我们的数学兼体育老师马龙涛。由于他负责领操,嗓门特别大,即使是上数学课,也是声震屋宇的,坐在最后一排也能听得非常清楚。他那时只有30岁左右,但是却长了不少白发。因此我一直觉得他很老。今年春节前,意外地与马老师联系上了,遂约上同学一起去看他。看着他红光满面,竟不好意思地问了其高寿,哪知道他今年才66岁。

    最有意思的老师是左国君老师,他是河南人,说话有一些口音。他教我们常识课,还建立了那时最早的兴趣小组。同学们可以根据爱好参加植物小组、气象小组和航模小组。左老师知道同学们家里都穷,就带着同学们利用废旧材料因地制宜制作教学用具:讲地球的时候,他就带同学们挖黄土、找胶泥,做成圆球,用铁丝做支架,然后画上七大洲,我至今记得他用浓浓的河南味说出的一句口头禅:“黄泥不要钱”。

    至今想起这些亲爱的老师,在自己不多的薪水里自掏腰包为贫困孩子交学费、买火烧,无偿为学习落后的孩子补习功课,冒着严寒或酷暑进行家访的种种情形,依然被他们对学生的一片赤诚、与责任所感动。正是他们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让我们长出了人生的第一对翅膀。

    时光易逝,韶华难留。30多年过去了,因为旧房改造,下三条小学、白桥大街小学和东花市二小合并成花市小学,有了漂亮的教学楼,有了大操场。前两年儿子上小学,但我已搬离。虽然儿子没能在这里上学,但在我的内心里,一直想让他和我一样,在这里生长出人生的第一对翅膀。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17 , Processed in 1.08301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