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土儿胡同走出来的启功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闻

 土儿胡同位于东四北大街和交道口南大街之间,是交道口南大街路东自北向南数的第一条胡同,胡同大致呈东西走向,但在胡同东头儿向北拐了个弯儿,通向交道口东大街。胡同全长约一里多地,在南侧有支巷与香饵胡同相通。2001年,土儿胡同危改拆迁。现在,土儿胡同39号的一座垂花门,就陈列在首博“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的展厅里。
 
 
    关于土儿胡同的名称,曾有人说是因为在清朝时这里卖过烟土,所以取名叫“土儿”。实际上这土儿胡同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时就已经有了,属教忠坊,当时名曰“土胡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曾叫“补儿胡同”,到了清朝晚期的京师地图上又称为“土儿胡同”,民国以后一直沿用此名。但在“文革”期间,曾一度改为“畅游胡同”,“文革”后恢复了原名。

    记忆中,土儿胡同里的民居乃至四合院建筑规整秀美,一处处青砖灰瓦的院落和造型精致的各式院门,还有形态各异的石雕门墩,再加上枝繁叶茂的槐树、枣树,构成了这里古朴宁静的胡同风貌。比如79号院的如意门,经过岁月风霜的洗礼,虽已暗淡了许多,可那“润身思孔学,德化仰尧天”的门联,却依然清晰醒目;再比如65号院的门墩,是那种细长的竖箱形态,顶部的狮子雕刻成“蹲”的姿势,比起“趴狮”的造型来,更能给人以威武雄壮之感。自晚清开始,北京陆续出现了一些西式建筑,而土儿胡同1号就是这样一座简约的西式门楼,上面有雕刻的水果花卉等装饰图案……现在首都博物馆新馆传统四合院展厅陈列着的一座原汁原味儿的“垂花门”,就是原来土儿胡同39号宅院的。

    据记载,土儿胡同曾留下过不少名人的足迹。中医名医孔伯华先生,曾在土儿胡同61号居住过;大名鼎鼎的启功先生,也与土儿胡同有缘。

    启功先生(1912—2005年)在其《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中,曾详细地讲述过他在土儿胡同的童年生活。先生一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在祖父家生活。后来祖父病故,在族人劝说之下,搬到六叔祖家中居住。他在“童年生活”一章中,曾这样说道:“……除了接受家庭教育之外,上小学之前,我也读过旧式私塾。后来又跟着六叔祖搬到土儿胡同,对面是肃宁府,那里也设过私塾,我在那儿也读过……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先检查前一天让背的背下没有,背下来的就布置点新内容接着背,没背下来的要挨打,一般打得都不重,有的不用板子,就用书,然后接着背,直到背会为止。小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背着背着就走神发愣,或说笑玩耍起来,这时老师就会大声地斥责道:‘接着念!’那时,我属于年龄最小的,只好从百家姓读起,比我年龄大的就可以读‘四书’‘五经’了”。可见,读私塾的生活,正是土儿胡同留给启功先生童年时最深的记忆。

    清代小说家文康先生也曾在土儿胡同69号居住过,他的长篇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流传至今。

    文康为嘉庆间大学士勒保的孙子,出身显贵,曾历官场,但晚景凄凉。他晚年独处,以笔墨自遣,正如他在《儿女英雄传》的“源起首回”中所说:“一生也不曾做得一个好梦”,书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的故事:清康熙、雍正时,清官安学海遭贪官陷害,其子安骥为救父难只身远行,于途中遭人算计,为侠女何玉凤(十三妹)所救。小说中,十三妹的侠肝义胆、铁骨柔情感人至深。实际上,书中所写之路逢侠女,免于危难,科场连婕,夫贵妻荣,一门欢庆,正是他在现实中追求不到而诉诸笔端的。这部“写心”之作,虽侠女奇缘出于虚构,但对世态的描摹,均源自当时的社会生活。

    前些年这里进行了危改拆迁,土儿胡同和相邻的香饵胡同的北侧一面都已消逝。如今,这一带早已经建成了新的楼房小区,土儿胡同的印记只留在了一幢幢新楼的标牌上——土儿胡同5号楼、4号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22:24 , Processed in 1.1004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