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寺古碑高铜像古井古道凯旋门

2002-12-1 12:00| 发布者: 陆原

  夏季是人们寻找避暑清凉去处的好时节,闲时阅读《日下旧闻考》对于大井村诸多古迹的记述,不禁令人心驰神往。那些古迹现在尚有多少遗存呢?令大井村得名的那口水井还在吗?尽管我们去的那一天气温高达39℃,我还是饶有兴致地清晨出发前往大井村访古。   

  清代汇总北京风物的《日下旧闻考》中记述:“义井庵在广宁门外迤西十里,明万历中,额曰万佛延寿寺。后有大悲阁,中奉大士,高三丈六尺。阁前为明神宗敕谕碑,正殿前有崇祯十三年碑,河南右布政使周锵撰。井在庙门外,今其地名大井村。”《日下旧闻考》又记述:“广宁门外小井村恭建世宗御制碑亭,大井村西恭建皇上御制碑亭,皆在石道北,南向。”《日下旧闻考》还记述:大井村石道向建木牌坊一座,乾隆四十年命改建石工,恭镌御书额,东面曰“经环同轨”,西面曰“荡平归极”。   

  ■高达8米的千手观音铜像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日下旧闻考》提到的广宁门,是明代嘉靖皇帝为了抵御蒙古族军队侵扰而扩建的北京外城西城门。广宁门的名称,和外城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的名称一样,都带有寻求安定、安宁的寓意。清朝前期沿用了广宁门的名称,到了道光年间,因为避讳道光皇帝名字“旻宁”里的“宁”字,才改名为“广安门”。广宁门以西六里是六里桥,广宁门以西十里是大井村,在大井村和六里桥之间还有小井村。

  1988年,为了建设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使用的体育比赛场馆,在大井村兴建了丰台体育中心,拆迁改建工程使大井村的地貌有了极大变化。现在的大井村,东倚西四环南路,南邻丰体南路,京石高速公路和卢沟桥路横穿而过,将大井村分隔为南北两个部分,大井村南部又纵贯着一条大井路。我的访古之行就从大井路开始。

  晨曦中的大井路清幽宁静,行人稀少。路西成排的红砖楼房是村民居住的大井社区,路东成行的绿树后边就是丰台体育中心。此时,初升的太阳尚未越过树梢,酷暑的燥热尚未烤热地面。我正想找个当地村民打听古迹何在,忽觉一缕寺庙特有的那种焚香气味从路旁的树林中溢出,这使我想起从网上读到的一句话:顺着焚香的气味,就可以找到隐藏在树林后面的观音铜像。果然,我迎着香气走进路旁围栏一个不起眼的入口,就在绿树环绕之间,望见一尊高出林表的千手观音站立铜像,面向东方,迎着朝阳,巍然耸立在宽阔的石雕莲台之上。站立着的观音铜像面含微笑,仪态婀娜,24条修长的手臂蜿蜒舒展,直指苍穹。飘溢到街上的缕缕香气,来自观音脚下那座铭刻着“万佛延寿寺”的巨大的香炉。这就是《日下旧闻考》记述的高达三丈六尺的明代观音铜像。

  不少人误传铜像高度是12米,我想他们是依照现代“1米等于3尺”的比例去折算明代三丈六尺的结果。铜像“通高8米”,这一数据就镌刻在莲台侧畔的“万古流芳”石碑之上。落款为丰台区人民政府的碑文写道:观音铜像原址在大井村万佛延寿寺,“文革”期间遭到破坏,24条手臂全部折断。1994年丰台区政府将铜像从北京大钟寺运回,修复了4条手臂,立于万佛延寿寺旧址南侧的丰台体育中心。2006年再次修复了其余的20条手臂,使这尊北京地区最高的观音铜像重焕风采。

  既然观音铜像现在的位置不是古寺原址,那么古寺原址又在何处呢?一位前来瞻礼焚香的老人指点我说,沿着大井路往北走,再往东拐就是丰台体育中心北门外边的丰体北路,那里有一个农贸产品早市,早市墙外有一通古寺遗存的石碑,你去那里看看碑文,也许可以发现一些线索。那个早市占地庞大,我知道那是丰台体育中心举办大型比赛时的备用停车场。到了早市墙外,果然看到一通外观完好的石碑矗立在丰体北路的路边绿地里。

   ■崇祯十三年石碑记述万佛延寿寺古寺的来历

  这是一通皇家规格的汉白玉石碑,碑首雕刻着4条交龙,蟠绕着“敕建万佛延寿寺碑记”的篆额,碑座被埋入土中,料想地下还应该有驮碑的赑屃。依据《日下旧闻考》的记述,古寺原来有明朝万历时期和崇祯十三年的两通石碑,眼前的石碑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呢?

  好在虽然石碑表面风化严重,致使字迹漫漶不清,还是可以依稀辨认出碑文标题是“敕建护国万佛延寿寺碑记”,由此可知,这座古寺当年的全称原本是“敕建护国万佛延寿寺”。此碑能够清晰辨认的字迹不多,但是可以看到“大士金身高三丈六尺”、“河南右布政使周”等关键文字,经与《日下旧闻考》记录的碑文印证,可以确认这就是崇祯十三年由河南右布政使周锵撰写碑文的那通石碑。“河南右布政使”相当于河南省长,周锵事迹见于《明史·阉党列传》: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周锵在河南开封拆毁民房二千余间,为权阉魏忠贤修建生祠,即祭祀活人的祠堂。建成的祠堂大殿面阔九间,堪比皇宫,可见周锵不是一个清官,不过他的书法写得还不错。

  碑文记述,这里原有一座义井庵,庵里的住持法界大师依托门前拥有水井的便利条件,向过路行人施舍茶水,义井庵名称即由此而来。后来有人募集资金铸造了高达三丈六尺的观音铜像,万历皇帝得知以后,下令将铜像送到义井庵供奉,并且拨款重修寺庙,赐名为护国万佛延寿寺。寺名里的“万佛”二字,揭示了当年寺庙应该还有一座万佛阁,而“延寿”二字,很可能寓意为万历皇帝祝愿母亲李太后长寿。因为崇信佛教的李太后当年兴建的许多寺庙,名称都有“寿”字,如慈寿寺、万寿寺、长椿寺。“长椿”的寓意也是“长寿”。

  石碑找到了,疑问也产生了:《日下旧闻考》说崇祯十三年石碑原在寺庙正殿的前方,如今寺庙殿阁俱已不存,石碑现在的位置是否原址未动?还有,现在的石碑和观音铜像都是面向东方,这与寺庙布局通常坐北朝南的惯例不符,又是什么原因?

  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热,路旁树下有两位老人正在乘凉聊天。过去请教之后得知,一位姜大爷83岁,另一位薛大爷77岁,他们都是祖居大井村几辈子的老人。薛大爷回忆说,万佛延寿寺所在的位置,过去是大井村的前街,而北面的卢沟桥路,以前是大井村的后街,以前在寺庙的南面,还有一条大沟。估计是限于地形,规模庞大的寺庙无法向南北方向建造,只得向东方展开中轴线,所以庙门朝东。姜大爷说,万佛延寿寺的俗称叫“高庙”,得名于供奉观音铜像的大悲阁。观音铜像有8米高,加上脚下的石雕莲台有10米高,因此大悲阁的高度远远超过了10米,所以俗称“高庙”。姜大爷说大悲阁是用大块青砖砌筑的,小时候他经常在这里玩耍,曾经亲眼看见过残破不堪缺失了屋顶的大悲阁。二位大爷认为,寺庙原址就在石碑附近,但是要想确知实情,建议我去请教一位刘振玉老先生。因为刘老自幼家住大悲阁后边,对于大井村的变迁了如指掌,他还画了一幅大井村旧貌的全景图,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化人物。   

  ■当地名人刘老手绘全图展示大井村的旧貌和地理遗存

  刘振玉老先生果然是当地的名人,按照薛、姜二位大爷的指点,我在大井社区很快就找到了刘老的家,看到了刘老手绘的大井村旧貌全图。刘老告诉我,他还有一幅全图被放大制成6米长卷,贴在社区大院里的展示墙上。刘老指着全图对我说,现在的丰体北路南侧有两棵大树,以前就生长在寺庙旁边。既然大树位置不会移动,作为参照物可以确定,现在丰体北路北侧的石碑位置也是原址未动,因此石碑与大树之间的道路中间,就是万佛延寿寺的旧址,庙门外边使大井村闻名的那口大井,也被埋没在道路下面。

  刘老说,以前他见过那口井确实很大,井筒直径有一个半人那么长,因此被称为大井。大井的井口覆盖着4块条石,中间的两块条石全都开凿了半圆孔,合成一个圆形井口供人汲水。我想起明朝京官蒋一葵在《长安客话》里写过,明成祖路过这里,觉得井水味道甘甜,称之为“蜜井”。刘老回答“蜜井”的说法没有听到过,但是大井村的水质确实很好,以前大井村培育的大白菜,在北京城里都很有名气。

  刘老还告诉我,位于大井村前街的大井之所以名声很大,是因为距离它不远的后街当年是由广安门通往卢沟桥的一条石板大道,过往行人和骡马都要来大井饮水,大井因而名声远播。刘老今年81岁,他小时候大约五、六岁那年,看见石板大道因为铺路石板年久失修,松动错位而高低不平,妨碍车辆通行,被修路工人掀起来抛弃在路旁。他看见的铺路石板有两三层,石板下边还垫着石灰,大井村的村民曾经把石灰挖回家用于盖房子。再过几年,没有了石板的道路变成了混凝土公路,抛弃在路旁的大量石板也就逐渐消失了。

  刘老说,当年大井村后街的大道西头,有一座大牌坊,旁边还有一座黄亭子,大牌坊和黄亭子顶上都铺着黄色琉璃瓦,过了大牌坊往西就属于五里店村了。而且在大井村大道往东,与小井村交界的地方也有一座黄亭子。

  《日下旧闻考》记述了小井村的黄亭子,那是清朝雍正皇帝建造的御制碑亭。

  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皇帝下令将广宁门外至小井村原有的土路修建成长达一千五百丈、宽达二丈、铺砌巨石的石板大道,花费了户部八万两银子。完工之后,雍正皇帝应官员请求题写了《御制广宁门新修石道碑文》,刻成石碑,立于石板大道终端小井村路旁的御制碑亭里。

  30年以后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皇帝重修了石道,并且将石道延长了四百七十七丈抵达大井村。乾隆皇帝也题写了《御制重修广宁门石道碑文》,刻成石碑,立于大井村路旁的御制碑亭里。

  小井村雍正御制碑现存于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大井村乾隆御制碑则去向不明。   

  ■“荡平归极”牌坊是纪念战争胜利的“凯旋门”

  2007年11月,在大井公交车站北侧的工地上,出土了镌刻着乾隆御笔题字“荡平归极”的石匾。丰台区文物管理所认为,这是丰台区范围内继卢沟桥“卢沟晓月”石碑之后的第二件乾隆御笔石雕构件。

  北京史地专家孔庆普先生,解放初期在北京市建设局任技术员。他在回忆文章《北京城里的牌楼修与拆》里写道:“于1954年1月开始实施拆牌楼工程,计划年内拆除17座牌楼,首先被拆的是景徳坊 …… 而后又去拆广安门外大井村迤西跨于京保路上的砖牌楼”。京保路即现在的卢沟桥路。《日下旧闻考》记述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大井村石道,原来的木牌坊改建成砖石牌坊,并且题写了两块石匾,东面是“经环同轨”,西面是“荡平归极”,说的就是这座牌坊。

  百度一下“荡平归极”词条即知,关于乾隆题字“荡平归极”和“经环同轨”的说法颇多,但是均未切中主题,只是推测题字内容与军事凯旋相关。既然“荡平归极”牌坊是在乾隆四十年奉皇帝命令建造的,那么考察清史不难发现,就在这一年,老将阿桂在第二次征讨大小金川叛乱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清史稿·阿桂列传》记述,到了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 …… 诏封(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进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处行走。四月,班师。上幸(乾隆皇帝亲赴)良乡城南,行郊劳礼,赐御用鞍马。还京献俘,御紫光阁,行饮至礼”。

  “郊劳礼”、“献俘礼”、“饮至礼”,这都是古代皇家庆祝军事胜利的重大典礼,紫光阁又是清朝的功臣阁。第二次征讨大小金川战争,被乾隆皇帝列入“十全武功”,极受重视,因此乾隆皇帝给予了胜利者阿桂极其优厚的封赏和礼遇。“荡平归极”牌坊,当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年得知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际,决定在次年大军班师回京的必经之路大井村建造的一座“凯旋门”。依此背景分析,牌坊两面的石匾文字“荡平归极”和“经环同轨”也就不难理解了。

  “荡平”者,扫荡平定也。“归极”者,归于太极也。太极原指宇宙混沌未分之际,此处寓意国土完整。

  “经环”者,经略环宇也。“同轨”者,统一政令也,暗用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的典故。

  乾隆皇帝石匾题字的意思就是“扫荡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国土的完整;经略环宇的原则,是要维持政令的统一”。

  “荡平归极”石匾出土以后,被安置在大井公交车站北侧的一处小土坡上,另一块“经环同轨”石匾,很可能还在附近的地下掩埋着。望着那当年高高镶嵌在“凯旋门”上边的华贵凝重的汉白玉石匾,我又想起大井村薛大爷讲过的一件往事:你知道以前产自西山的磨盘是怎样运进北京的吗?是用一根木杠穿过一扇磨盘的圆孔,木杠一端用小毛驴拉着,让磨盘滚动前进,另一端由石匠手提着,以掌握平衡及方向。

  距离“荡平归极”石匾近在咫尺的就是车轮滚滚的京石高速公路。车轮滚滚会扬起风尘,历史变迁会留下遗痕。遍地皆是历史遗痕的大井村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6:33 , Processed in 1.0830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