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妙峰山的香客

2002-12-1 12:00| 发布者: 李晓君

  妙峰山景区位于珠峰西大坨南侧,是一处红墙灰瓦的仿古建筑群。建筑群坐西北朝东南,沿着中轴线依次为塔院、惠济祠、齐天乐茶棚、回香阁、玉皇顶。据说山顶上的神仙非常灵验,集聚了佛家、道家、儒家和民间的各路神仙,每年都会有大批京津地区的香客慕名赶来上香,有的为了老人健康,有的为了生儿育女,有的为了招财进宝,有的只为求平安,这也使得妙峰山香火常年不衰。1925年,我国民俗学奠基人顾颉刚等五人最先对此处进行田野式调查,并著成文集《妙峰山》。

  妙峰山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就是香火鼎盛之处,从京津地区以及远至江浙一带前来上香的人不计其数。现在,农历四月上旬仍是妙峰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而求子、求姻缘、求财的香火则常年不断。

  庙会第一炷香求子最灵验

  沿着景区主路前进,曲曲折折的香道在大山间蜿蜒,很快就能看到与塔院相连的惠济祠,圆拱形门洞上嵌有汉白玉石额,横刻着“敕建惠济祠”字样(清嘉庆御笔)。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娘娘庙”,这里最为北京人熟知的是“拴娃娃”的典故。

  惠济祠大殿为硬山调大脊顶,黄琉璃瓦覆盖,三开间,高大庄严,殿内供奉五尊娘娘坐像。碧霞元君位居正中,眼光、子孙、斑疹、送生四位娘娘两旁配祀。记者看到,在子孙娘娘面前的供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娃娃,都是求子的善男信女还愿时所送的。

  据传在老北京,只要结婚多年的夫妻没生育的,都会来这里向老娘娘求子。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段子《拴娃娃》讲的就是向妙峰山娘娘求子的故事。因相传每逢庙会开始的第一炷香最为灵验,因此许多大户人家都要早早准备启程出发抢烧第一炷香。一般会在庙会开始前一月至半个月做准备向妙峰山进发,进山之前要沐浴净身,然后乘坐四人抬的凉轿“爬山虎”来到山顶。凡来求子的妇女在许愿供奉后,会来到“娃娃山”,相中哪个小泥娃,就用一根红绒绳拴在脖颈上偷偷带回家。民间传说半夜便可投胎。神龛上的三块横匾,据传是慈禧太后为年幼的同治皇帝请愿灵验后题写送来的。

  碧霞元君甚至带动了其他殿宇的香火,北侧的王三奶奶殿便是一例。殿内供奉的王三奶奶塑像是典型的北方老人装束,梳髻,尖足,手拿烟袋,旁边侍女手牵着一头黑毛驴。据妙峰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管瑞有介绍,王三奶奶是天津人,但非常崇信碧霞元君,每年都来妙峰山进香,在庙会期间搭建茶棚,为香客们提供免费茶水,她还在妙峰山地区行医治病,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深受老百姓爱戴。后来她在妙峰山上坐化,很多人认为她是得道成仙了。而因为王三奶奶是天津人,很多天津人也愿意来妙峰山上香。

  各路神仙“各取所需”

  除此之外,药王殿和财神殿门外排队的香客最多,月老殿、喜神殿、观音殿等则各自吸引了不同需求的香客。

  与一般药王殿供奉孙思邈的状况不同,而此处药王殿供奉的是扁鹊。庙会期间,除了正殿之外,属药王殿门前排队等待上香的香客最多,队伍之中有老有少,老人为自己求远离疾病,而年轻人来此多是为了家中老人或病人祈求健康。

  在月老殿门前,28岁的男香客赵启安告诉记者,他是跟一位男同事结伴而来,他们都属于大龄剩男,是特意赶来参加庙会上香许愿的,希望能尽快找到意中人。月老殿在观音殿北侧,在这里排队上香的以年轻人居多。

  而在观音殿南侧的喜神殿,同样吸引了不少年轻的善男信女。妙峰山管理处副主任王德凤介绍,殿内供奉的是唐明皇像,喜神即是戏神,因唐明皇酷爱乐舞,曾挑选优秀乐师三百人和宫中能歌善舞的宫女数百人在梨园演乐,他本人也常换上戏服参加表演,后世便奉李隆基为祖师爷,并被演绎成演艺界的“神”。

  庙会期间,喜神殿门前经常会有一些靓丽的俊男美女前来进香。北京某高校影视系的女生李晓楠说,她是随男友前来进香,原本并不知道演艺专业也有自己的神仙,这次来一定会求喜神保佑她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顺。

  在惠济祠以北100多米处,穿过小广场,有一组海拔高度与惠济祠大致相同的建筑,这就是回香阁。回香阁原为天齐庙,改建后天齐庙和回香亭合并一处。香客们到娘娘庙烧完香后,还要到这里再烧一次香,进香仪式才算完毕,此后才是“戴福还家”。

  凭借老人记忆重建庙宇

  妙峰山香火只在日伪时期以后曾有过陆续的中断。

  当地涧沟村老人赵桂英回忆,日本侵占北京以后,在村里驻扎了军队,百姓性命尚且不保,更别说来上香了。战争爆发时,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还曾打中山顶的娘娘庙,庙宇也是从那时开始有损毁。

  王德凤说,解放后,妙峰山庙宇也有几次遭到破坏,1952年,全国掀起了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一些神像遭到破坏;后来在“破四旧”活动中,庙宇基本全给拆了,山顶上只留下几棵古树。81岁的涧沟村老人王德全回忆,当时在号召下,大家“破四旧”的积极性都很高,“为了在山腰上建大礼堂,把山上庙宇的砖都给拆了,当时组织者还给大家记分呢。”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妙峰山古庙宇已是断壁残垣一片。

  “妙峰山庙宇的重建,很大一部分是北京原市长焦若愚的功劳”,王德凤告诉记者,焦若愚早前曾在宛平县担任县长,1986年时任市长的焦若愚来妙峰山,看到如此破败的景象就决定修复庙宇。他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是修路,将公路通到村里,然后架电线,引水。“当时妙峰山向国家申请拨款20万,剩下的钱一部分来自香款,一部分是我们收门票自筹得来的。”

  由于庙宇破坏时间不长,村里很多老人都能记得当时建筑的格局,工匠就查阅以前的资料、图片,并根据老人的回忆,重建庙宇。

  但这次重建跟以前格局略有不同,王德凤指着喜神殿的位置告诉记者,喜神殿原来是三教堂,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老子和孔子。月老殿以前是五圣殿,有人说是“武圣殿”,很多人考证应该是五个圣人。现在的文昌殿原来供的应该是阎王。有些殿宇并没有恢复,比如关帝庙和三教堂,风景区管理者目前正在努力筹集资金,希望早日全部复建成功。

  ■ 民间说法

  天津香客推动了香火兴盛

  ●管瑞有,妙峰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

  “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这句话对老天津人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当时有人这么说:妙峰山庙门正对着天津,灵感宫里的碧霞元君时刻地关注着天津的民众。还有个传说是,有一年天津城里飘来一领席子,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取来一看,上书“妙峰山”三字,于是对妙峰山上的娘娘对天津城的特别关照深信不疑。

  妙峰山山上供奉的王三奶奶是天津人与此关系密切。民国时期,大量的天津人来到妙峰山附近投资实业,尤其从北岸上来的中北道,天津人投资安置了很多汽灯,这在当时其他香道是没有的。正是由于天津香客踊跃上香和投资建设,大大推动了妙峰山香火的兴盛。

  妙峰山香客曾排队数百里

  ●王青林,83岁,北京市丰台区居民

  老北京一向有祭祀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习俗。从明代开始,北京有了“五顶”的说法,即五座碧霞元君庙:东顶在东直门外,南顶有两个:一个是在弘仁桥、一个在大红门,西顶在蓝靛厂,北顶在安定门外,中顶在右安门外草桥。比五顶更为重要的是平谷丫髻山和门头沟妙峰山两座碧霞元君庙,都叫“金顶娘娘庙”,而且都在四月初一至十五有庙会。

  丫髻山庙会在清朝的中前期最兴盛,这与皇帝每年“移驾”避暑山庄要路过那里有关系,康熙、乾隆曾经亲临,雍正曾经拨款,道光也给制了碑,方圆数百里的人都去进香。妙峰山的庙会从清末开始取代丫髻山庙会,到妙峰山上香的香客很多,据说能有数百里,沿途茶棚几十处,灯烛香火日夜不休,很多香会都会去妙峰山表演,我们叫“酬神献艺”。

  ■ 专家分析

  王三奶奶是碧霞元君神的具化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

  在中国原始信仰中,巫和医总是分不开的。发展到后来,医术高明、救死扶伤的医生往往具有了“神”的属性,也被广大老百姓所崇拜和敬仰,典型的例子就是神医“扁鹊”、“孙思邈”。

  王三奶奶从人到神其实就是这种传统在民间的延续。由于王三奶奶本身就是碧霞元君的信徒,她出身于凡人,但是最后坐化成仙,并受人崇信,这反映了王三奶奶其实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化身,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碧霞元君信仰由高高在上的神仙具化为真实的人。王三奶奶的坐化也更坚定了人们对碧霞元君的信仰。

  泰山女神

  可能明朝受封

  泰山碧霞元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尤其是明清以来,她在民间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泰山主神东岳大帝。

  泰山女神被封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统的说法是宋真宗的加封,但在《宋史》和《文献通考》以及宋代公私著作中,均没有提及他给泰山女神加封之事。

  明代不少文章已提到“碧霞元君”或“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但都没有说明何时加的封号,从中可见这个封号也不是明代皇帝加封的。如果是明代帝王加封,那一定会在当时文人们的著作中大书一番。

  根据对泰山女神和碧霞元君称号的历史考察,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元代末期,道教信徒开始把泰山女神纳入道教神灵体系;到明代,皇帝和后妃们崇奉泰山女神,道教信徒也随之给泰山女神加上了封号,泰山女神有“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封号,时间应该在明代前期。到明中期的弘治、正德年间,碧霞元君的封号已经非常普及,并通过民间宗教利用宝卷的形式广为传播,而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19 , Processed in 1.09132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