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妙峰山的文武香会

2002-12-1 12:00| 发布者: 孔悦

    妙峰山顶距离市区虽只有50多公里,来进香的人们还是原意起一个大早。海淀的香客朱女士说:能烧上头一炷香当然好,烧不上也没关系,早早上香,可以早早从庙里出来,喝碗粥、吃个馒头,再安安心心地看看花会的表演。朱女士所谓的粥、馒头和表演,说的正是现在妙峰山庙会上香会。吃食和观赏表演,在妙峰山都是免费的。而这些提供吃食和表演的“志愿者”团体,正是妙峰山的香会。

  皇、老、圣———香会的资格认证

  在妙峰山碧霞元君庙中,镇山塔的对面有一片碑林,越往深处石碑的年代越久远,有的石碑已断裂或倒塌被搁置在墙角,大部分石碑都已面目全非。记者见到的一块最早的石碑立于康熙二十八年三月,距今已有三百二十一年历史。妙峰山庙会中香会有“三年挂匾,五年立碑”的说法———香会界通行的“资格认证”标准也构成了香会的分类,立会不足百年的香会称作“圣会”;超过百年的称作“老会”,受过皇封或“御赏”的称作“皇会”。因此老会的地位也要高过圣会,而皇会的地位则最高。

  据资料记载,乾隆甲午年,乾隆皇帝观看了六郎庄五虎棍会的表演之后非常高兴,赏赐了他们龙旗、红黑龙棍各一根、“回避”“肃静”龙牌两面以及銮驾仪仗一堂,并赐名“六郎庄忠孝童子棍会”,从此他们就成了响当当的皇会,皇帝的赏赐更是让他们无限荣光。而慈禧太后看香会表演称作“御赏”,凡是她看过表演的香会都可以称作“皇会”。在清朝末年,北京的皇会已有170档之多。

  妙峰山管理处副主任王德凤说众香会中只有皇会可以打出黄龙旗,穿黄色衣裤。在朝顶进香的香道上,任何香会都要给皇会让路,而且在表演时皇会最先表演,他们享有着特权。今年来妙峰山朝顶的香会总共54档,其中文会6档,武会48档,今年没有皇会,有四档可以算作老会:太平同乐地秧歌老会、亲朋同乐茶会、全心向善结缘茶会、六郎庄同心合善蝴蝶少林。

  文会———庙会上的服务业

  前面提到的舍粥、舍馒头的香会就是文会。文会又称善会,义务地为庙会提供衣食住行几乎所有服务,以向老娘娘表示虔诚之心。

  现在人们进入妙峰山收费口,迎面看到的巨幅黑白照片,画面上是一位鞋匠在补鞋,它所在的香会正是鼎鼎大名的缝绽老会。缝绽老会也是现存资料中可见的最早的妙峰山文会,金勋所著的《妙峰山志》记载:万寿善缘缝绽老会茶棚形成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道阻且长,香客们的“登山鞋”难免会出现问题,缝绽老会补鞋匠的忙碌程度可以想见。

  也是这个缝绽老会,在慈禧上山进香那一年露了脸。当时,往灵官殿上香的慈禧把花盆底的木鞋崴掉了,安德海随即将鞋送到缝绽老会,不到一盏茶的工夫,鞋修好了。慈禧因此大悦,封其为皇会。

  文会分为行香和坐棚两种。行香是为庙会的举办做前期的准备,修道会负责在庙会前维修香道,路灯会安装路灯,掸尘会清扫庙宇,又有裱糊会等其他文会。如今,行香的只剩下了敬献物品的服务,比如来自丰台的德清鲜花圣会等。

  坐棚是在固定地点为香客提供的义务服务,其中以粥茶棚居多(统称为茶棚)。浙江台州资助的馒头圣会如今还在,茶棚前最是人头攒动,据会员陈根友介绍,他们现在每天大概要施舍掉两千斤馒头,去年庙会期间他们总共施舍了五万斤馒头(约20万个馒头)。这些馒头都是福馒头,所以前来领取的人络绎不绝。

  武会———“娱神”队伍最具人气

  在行香走会中,武会因其特殊的观赏性最受人们喜爱。庙会期间,任何一档武会开演时,周围散漫的游客就会聚拢过来。

  武会有“井字里”与“井字外”之分,民俗学者吴效群在《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中》说“井字”是以皇宫为中心将北京城画作一个“井”字,“井字外”专指“井”字的西南一块,也就是今天的丰台区花乡,其余的都属于“井字里”。“井字里”的武会称为“正会”,共有开路会、中幡会等十三个会档,又被称作“幡鼓齐动十三档”。

  会启(武会的“海报”)在香道上随处可见,在庙门之内更加密集。会启上面写有香会集合的时间、地点、进香路线等等,这主要是宣告自己的行程安排,也成为香会组织间协调进香活动的主要依据,以前这些会启是香会要在朝顶进香前在京城内外沿街张贴的。

  早上七点多,红寺村太平同乐地秧歌老会的成员们坐车来到庙里,太平同乐地秧歌老会的前引赵凤岭说他这香会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了,地秧歌在京城只有他们这一家。

  化妆完毕之后,在前引(香会中最懂会规之人,专门负责香会的“外交”和礼仪)的带领下前往惠济祠上香。前引进香之后,香会便在灵感宫前跳起了地秧歌。伴随着节奏分明的锣鼓声,各种角色一一出场,在焚香炉前弥漫的烟雾中跳起了地秧歌。

  表演持续十多分钟之后,香会便到庙里的各茶棚处与各会首打知(双方左手执会旗旗杆,右手执旗角,屈身将两面旗拼成一个长方形)、换帖(交换会帖),然后入茶棚参拜碧霞元君,叩首焚香,最后在茶棚前跳地秧歌,整个过程都在观众的簇拥中进行。

  妙峰山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德凤介绍说:1998年第六届妙峰山庙会还有84档花会参加,到了2002年之后就一直维持在五十多档的水平。花会数目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拆迁问题:许多香会是按照居住地组建的,拆迁以后香会会员搬到了不同的地方,组织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二是经济问题:仅靠老会头们的退休金很难维持香会的发展;三是人员传承问题:武会里的表演都是真功夫,需要苦练,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喜欢这些活动,许多香会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3 , Processed in 1.4302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