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环境幽丽,资源丰沛,堪称自然天成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乾隆帝十分喜欢香山秀美的山川,不仅于乾隆十年(1745年)将占尽香山秀色之地建成“二十八景”,视其为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御园命名“静宜园”,并在一生中数十次游幸作诗1300余首以为纪念。而且还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和三十六年(1771年)两度组织“三班九老会”为其母亲崇庆皇太后举办七旬、八旬万寿庆典,赐“三班九老会”宴游香山。 “三班九老会”,是乾隆帝为恭迎其母崇庆皇太后七旬、八旬寿辰举办的。他选出70岁以上的亲王及在任文职九人、70岁以上的在朝武职九人、70岁以上已休致仕九人,共计二十七人,各成一班,合称“三班九老”,统称一会。为使活动能够形成制度,还下“十年一举”的旨意。这在乾隆二十六年御制的《九老会诗》序中做了明确解释:“……恭值圣母七旬寿辰,命举九老之会,用晋万寿之觞。盖诸王与在朝文臣为一班、武臣为一班、致仕者别为一班,各得九人统名一会。合二十七人之岁,得若干,所谓三寿作朋,如岗如陵。诗不云乎?孝思不匮,万寿无疆。万寿维祺,志所宜然。事或难必合廿七人若干岁,以为圣母寿夭,其申命锡予乎……将届圣母八旬、九旬期颐以致若干寿,则我朝臣之登眉梨耆鲐者,必亦蒙庥近光,与年并增。朕当十年一举盛会,其欢喜庆幸曷其有极哉。” “九老会”之举并非乾隆帝首创,而是在“昉唐继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只是唐代“九老会”、宋代“耆英”由九人组成而已,这种说法在乾隆御制的《九老会诗》序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九老会诗》序记载:“九老会昉于唐而继于宋,然宋自别名为耆英,而唐亦始以七后乃成九,且彼或朝野杂厕,文武错参,甚至缁流并预,益无取焉。我国家累洽重熙,渐摩培养,史称世如春而人多寿,信非虚语。”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崇庆皇太后70岁生日时,在香山静宜园举办了第一次“三班九老”宴游活动。参加庆典的“三班九老”亲王及在任文职九老平均年龄75.2岁,他们是:77岁的履亲王、71岁的显亲王、82岁的大学士来保、81岁的大学士史贻直、76岁的吏部尚书付森、71岁的工部尚书归宣光、71岁的吏部侍郎勒尔森、75岁的礼部侍郎何国宗、73岁的左副督统御史张开泰;在任武职九老平均年龄80.2岁,他们是:77岁的内大臣博尔本察、72岁的将军清保、76岁的护军统领保平、77岁的散佚大臣葛尔锡、73岁的散佚大臣巴海、84岁的古北口提督吴进义、81岁的副督统职衔班第、92岁的副督统职衔黑色、90岁的副督统职衔集成;休致文职九老平均年龄78.2岁,他们是:89岁的礼部侍郎加尚书衔沈德潜、78岁的左督御史吴拜、84岁的左督御史木和林、74岁的吏部侍郎德龄、76岁的刑部侍郎钱陈群、82岁的工部侍郎范灿、76岁的内阁学士邹一桂、75岁的副督统李世倬、70岁的三品职衔多仑。这27人的年龄总合为2103岁,乾隆帝谓之“廿七人余二千岁,启祥七帙庆添筹”。 如此强大阵容的庆典活动使乾隆帝颇感荣耀,他一方面首倡三章,为“三班九老”各班写下赞扬和肯定的诗句,要求诸臣自纪其事,“有不能诗者,命内廷翰林代成。”另一方面就此举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洛中举办的“香山九老会”和宋代的“耆英”作了对比。他说白居易在洛中举办的“香山九老会”是:“七贤初作洛中会,增二才成九日须”,而本朝“三班九老会”则是“三班同祝嘏”;他说宋代“耆英”上,武臣仅“行已耆英才一老”参加,而本朝“三班九老会”中的武职大臣都是“据鞍矍铄宁当代,献爵从容合此辰”驾驭疆场的风云人物;他认为参加“三班九老会”的亲王及在任文职九老里不仅有履亲王、显亲王,还有年逾八帙的康熙间旧臣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宋时的“耆英”是无法相比的。特赋诗一首:“升平人瑞有天潢,会领文臣例柏梁。总沐列朝厚培养,共看难老効劻勷。元丰二相今犹在,履道诸贤讵可方。慈庆熙鸿欣锡类,群仙引进万年觞。” 为如实记录“三班九老”宴游香山的活动,乾隆帝还“敕命画院绘图,於以熙鸿介祉,永兹盛典。”此次活动由画工弘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三班九老”宴游香山静宜园后,乾隆帝还以《命九老等游香山再题以句用白居易诗韵》为题赋诗一首辑入《乾隆御制诗文》: 九老作朋总廿七,隳颠华发映髭须。 庙堂未免拘仪度,泉石特教恣讌娱。 丹陛暂辞心肯忘,玉关归后气犹粗。 听松祇合鸾杯举,陟巘宁须鸠杖扶。 一例香山难让北,千秋群彦画成图。 十年之后,迎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按照“十年一举盛会”的谕旨,在香山静宜园举办了第二次“三班九老会”宴游活动。 在这次“三班九老会”盛典之前的两年,乾隆帝就已经开始了周密安排和积极的筹备。其有关的活动及恩典慈仁之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寿档28卷中可见一斑: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八月初八日,上谕……越岁辛卯(乾隆三十六年),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璇闱庆典亘古稀逢,朕将率天下臣民,胪欢舞彩敬迓,慈禧自当听衢巷讴歌共展。十二月初一日,上谕:朕尊养璇闱展爱承欢,一切务臻隆备,前者每逢庆典加上圣母皇太后徽号,悉遵会典成规,敬制金册、金宝,以为准仪,昭度程序宜然,近检稽体仁阁,尊藏法物则孝荘文皇后玉册玉宝俱存,皆康熙年间皇祖历次加奉,太皇太后徽号所进者乃知册宝,原有刻玉之制,因思国家传宝质皆琢玉而下逮亲潘封爵册宝,亦得范金是嘉玉軗祝良金龙为宝贵,越岁辛卯恭遇圣母八旬万寿,朕将躬率群臣恭加徽号用洽彝章所奉册宝自宜,备极珍崇以称朕尊亲茂庆之志。十二月初十日,上谕:圣母皇太后以后岁为八旬万寿,亦欲明春同朕展谒西陵,礼成再幸津门,朕敬承懿旨,益切欢愉谨涓吉于来年二月十八日恭奉,皇太后圣驾起銮所有应行典礼著各衙门敬谨预备。十二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明春涓吉恭奉皇太后安舆展谒……近畿一带所有经过地方及天津阖府所属应征地丁钱粮免十分之三以昭乘时布泽之至意。 三十五年(1770年)元旦,内阁奉上谕:……明岁圣母八旬万寿,普天忭祝庆洽频年尤从来史册所未有,是宜更沛非常之恩以协天心而彰国庆兹用乘春颁令,自乾隆三十五年为始各省应征钱粮通行蠲免一次。九月十三日,上谕:本年为万寿恩科,此等年臻耄耋尚来赴试,不无忘恩之意……如未能中式……特赐举人以满其志。 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初五日内阁奉上谕:皇太后安舆巡幸山东,道经畿甸,著将直隶所过州县本年应征额赋蠲免十分之三。九月十四日,内阁奉上谕:本年恭奉圣母八旬万寿,朕推广慈仁施恩,将会试举子七旬以上及年跻百岁者分别赐衔有差,以共慰其寒窗积学之志。十一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圣母八旬万寿在京及在籍人员共效嵩呼建设经坛,礼部及总办庆典处将真武庙、崇寿寺、祝寿寺人员名册开送前来,内候补候选休革降调满汉文武各官生三千九十余员,内除新科文武进士及未经拣选举人等六百六十余名已蒙特开。十一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朕于本月二十日恭奉皇太后安舆回宫,崇上徽号恭进,册宝于十八日赴畅春园请皇太后安恭进。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圣母八旬万寿在京及在籍人员设立经坛虔申诵祝,经军机大臣查奏,共二千五百余人,该员等或尚在需次、或已就废间,其中多有跋涉远来者,宜加渥泽以广慈仁,所有休致及候补候选、降调候补,现有职衔之员并无处分者均著加一级,其候补候选人员内有应于补官日降一级、留任及到部迟延传唤未到之停补停挑等照例议处者,俱著免其处分……革职大臣赏给职衔、革职文武各官查明缘事情节在行降旨用昭锡类推恩盛典。十二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本年恭奉皇太后八旬万寿八旗及各直省人员汇集京师建设经坛虔申祝……分别加恩以敷。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再度举办的“三班九老会”赐宴游香山活动,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皇帝实录》档案中有明确记载:“辛卯十一月戊午,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命于次日赴乾清门内令画工艾启蒙绘画”。 参加这次宴游香山活动的文职九老为:显亲王衍潢、恒亲王弘晊、大学士刘统勲、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官保、吏部尚书托庸、刑部尚书杨廷璋、理藩院尚书素尔讷、刑部侍郎吴绍诗、工部侍郎三和,九人年龄合计688岁;武职九老为:督统四格、督统曹瑞、散佚大臣国多欢、散佚大臣衔甘都、副督统伊松阿、副督统萨哈岱、副督统李生辉、副督统福僧阿、副督统色瑞察,九人年龄合计685岁;致仕九老:刑部尚书衔钱陈群、内大臣福禄、礼部尚书陈德华、兵部侍郎彭启丰、礼部侍郎衔邹一桂、左副督御史吕熾、内阁大学士陆宗楷、詹事府詹事陈浩、国子监司业衔王世芳,九人年龄合计729岁。 此番盛会被乾隆帝誉为“征会昌之盛事,祝釐曾颂叶作朋继辛巳之鸿仪增美……”,他为“慈闱八旬万寿,复得香山九老三班”再赋《九老会诗》一首: 九老三班前例曾,十年一举介釐增。 八旬庆溯七旬典,辛卯祥开辛丑征。 旰食宵衣犹此佐,启疆拓宇底须能。 优游林下同来贺,万寿称觞合作朋。 盛会之后,乾隆帝再次以《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诗韵》为题作诗一首。 “十年一举”的盛会,能够有幸连续参加两届的只有显亲王衍潢、刑部尚书衔钱陈群、礼部侍郎衔邹一桂三个人。 虽然在香山已经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会”宴游活动,但是乾隆帝依然期盼第三、第四次盛会的到来。嗣后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在《题檀镂香山九老屏风九老以玉为之》诗中,以“盛典香山亦再举,其三其四祝无央”的诗句表达他念念不忘已经举办的两届盛会,并希望继续办下去的心情。只惜皇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辞世,“三班九老会”盛典再也没有举办。 尽管如此,乾隆帝却对三班九老盛会一直没有忘怀。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时,他在香山静宜园驻跸三日,看到香山陈设的屏刻,回忆起两度赐“三班九老会”宴游香山为母亲祝釐的情景,潜然泪下,挥毫写下《题木刻屏――香山佳会》:“香山屏刻会香山,九老遗风想象间。却忆祝釐曾两度,那禁即景涕澘澘。”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乾隆帝看到香山静宜园内储存的弘旿绘制的“香山九老图”时,不禁回忆起“三班九老会”两度在香山静宜园宴游的情景,写下《题弘旿香山九老图仍用白居易诗韵》以为纪念。 香山静宜园能够两次荣任当时国家最盛大的喜庆旷典之一的皇太后万寿盛典的“三班九老会”宴游活动,足以证实其在乾隆帝心目中的地位和自身的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