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胡同里的情趣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曹志勇

    如同不少老北京,我爱逛花鸟鱼虫市场,古玩杂物地摊,常穿插其中,流连忘返。去年在城南花鸟市场,无意中看到了有商户卖蚕。已长大的蚕,密密麻麻,爬满在桑叶上,很惊喜,很感触,当即买了一张撒满蚕卵的纸。我们单位的庭院儿里,恰好有一棵健壮的小桑树,它可以使我重温那童年的快乐生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童年,是在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里度过的。

    小时候,和我院儿相邻的9号院有一棵粗壮的桑树,高过房顶。每当春暖花开,便会枝繁叶茂。盛夏时节,站在树下,翘首望去,枝杈上挂满紫色的桑葚,令人垂涎。我们会迅速爬上树蹿上房去摘食,大把大把捧着吃。最后当然是满手紫,满嘴紫,连衣服上都是,免不了家长的一番责备。

    桑树更大的好处,就是用它羽扇般带齿的绿叶子养蚕。胡同里只是9号院儿有这么棵高大的桑树,于是胡同的孩子们养蚕都到这里采桑叶,这里既是我们吃桑葚的最好去处,也是我们养蚕的食物大本营。

    天暖时,孩子们拿出头年产满蚕卵的纸。蚕卵内的棕色胚胎,逐渐形成了黑色幼蚕,用放大镜观看,扁圆卵壳显露出原来的白色,略显透明。再细细看,黑色幼蚕会占据一半,形成半黑半白,如同“太极图”,俗称“黑白鱼”。

    当黑色幼蚕成虫时,它的身体会填满整个卵壳,这时卵壳又呈现了黑色,幼蚕很快就会从卵壳内探出黑黝黝的头四下张望。这时,它会不停地扒卵壳,不一会儿,整个身体就会爬出来,卵壳又恢复成近乎透明的白色。

    幼蚕会在白色的卵壳上高兴地摆动那长满绒毛的小小身躯,这是孕育它生命的地方,真是有点儿恋恋不舍。之后,便会爬到为它准备的桑叶上,开始平生第一次贪婪的“蚕食”。

    大自然真是和谐,当蚕需要生长的时候,它必需的食物桑叶也会同时生长出来。在不断的喂养中,蚕经过几次蜕皮和休眠而停食,逐渐变大到近两寸长。我曾细细地观看,蚕的头部,呈流线型。银灰色的身躯,因为吃的是桑叶,节间略微透着淡淡的绿。侧面看,我们小时候,说它像正楷毛笔字的“一”;现在看,却像铁路动车组的“和谐号”,而两边身侧那八个黑气眼,正好似“和谐号”八节车厢的窗。当然,这个比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不会想到的。

    蚕吃桑叶时,总是默默地吃完自己身下的一片桑叶,才仰头左顾右盼,寻找新的桑叶。蚕将要吐丝时,它身体的节间,会呈现淡淡的黄色,我们这时就把它单独放置,让它在那里结茧。有的蚕不结茧,但可以观赏它左右摆动,织出那金黄色的纱,当然有的蚕会吐出白色的丝。我注意到,蚕在吐丝时是不吃食物的,而这个过程需要两三天。

    蚕吐丝后,变蛹成蛾,破茧而出。雄蛾子交配后,生命会结束。雌蛾子会在我们给它准备的废作业纸上,为来年新一轮的繁育,撒上一大片不规则的、比乒乓球拍胶粒还小的蚕卵后,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我们小时候边拿着蛹,边说道:“金刚金刚转转”、“东南西北转转”,它的尾巴

    尖,真的就转了起来。

    除了养蚕,那时也爱养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流行过养热带鱼,不过买热带鱼也并非易事。那时盆景花卉、鸽鸟鱼虫也是“四旧”,经营这类东西的商店都改行了。当年护国寺、隆福寺和东单、花市等花卉鱼类商店,曾经的门庭若市早已全然不见了,于是私下里大家互相交换热带鱼。

    那时热带鱼的品种很少,“神仙”、“斑马”、“孔雀”,“蓝剑”、“红剑”、“黑玛丽”,一般小孩儿就养这些了。

    “神仙鱼”就是现在的“燕儿鱼”。宽大的身躯,黑色的竖条纹,在水中不慌不忙地游弋,很是威风;“蓝剑”、“红剑”身后带着一把锋利的“匕首”,穿梭水中,显出一副其他鱼不敢惹的架势;黝黑的“黑玛丽”和纹路漂亮的“斑马”竞相争食,互不退让;雄“孔雀”一刻不停地上下追逐着雌“孔雀”,那宽而长的鱼尾,急速地摆来摆去,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我们常拿来交换的就是“孔雀鱼”。它繁殖能力强,雌“孔雀”快生产时,都能看到它近乎透明的肚里,有很多小鱼;一次能下很多呢;“神仙鱼”是最不好养的,要求严格的环境和水温,也不易繁殖。

    现在人养热带鱼非常讲究,加氧泵、恒温加热器、高档水族箱……我们那时养热带鱼,太简单了。

    那时都是自己做鱼缸。虽说个别日杂商店还有剩余的圆玻璃鱼缸卖,七毛多钱就可买到,但不适合养热带鱼。于是一帮孩子自己找来铁片儿,或从废烟筒上铰下几条能利用的铁片儿,量好尺寸,用两个硬三角铁将铁片儿夹在中间,砸成三角铁的样子。再根据鱼缸形状用铆钉固定住,做四个底爪,刷上用银粉配好的清漆,用腻子把玻璃粘好。试试水,不漏,一个长方形的小鱼缸便做成了。

    因为有突出的铆钉,鱼缸不是太好看,我们还用锡焊过鱼缸。找来红铜头安个把儿,放在火炉里烧红,将镪水儿涂在铁片儿上,便可以用锡焊接了。镪水儿里放上些废电池的内皮,效果会更好。一瓶葡萄糖瓶装的镪水儿,只要两毛九分钱,自己用不了,都分给胡同的孩子们。

    大孩子们则爱用硬三角铁做鱼缸,能做成一米长呢。那时,因为养热带鱼做鱼缸,把玻璃店的生意都带火了,有时玻璃、腻子还不好买呢!

    夏天还好养,到了冬天就很麻烦。有时怕热带鱼冻死,就把鱼缸放到火炉边,结果第二天早晨一看,鱼都热翻肚了。于是会到电器商店买根电炉丝,塞入玻璃试管内放上石英砂后,密封,通上电加温,因为没有恒温,效果也并不理想。

    为了养热带鱼,我们还要找地方捞鱼虫。

    米粮库胡同在景山后街,虽然离北海和什刹海近,那里有宽阔的水域,但水质清澈,有很多盘子大的蛤蜊,鱼虫却很少。那时,我们常到离米粮库胡同不远的西板桥捞线虫。当时,西板桥的汉白玉石桥还没有拆,桥栏斑斑驳驳,显出年代久远,将要衰败的样子。桥下有一条小河沟沿着市少年宫的西墙由北往南不紧不慢地流淌。我们拿着钉有铁纱窗的长方形木框,蹲在小河边,用小铲把混有线虫的河泥装上,再在水里筛,能筛出很多的红线虫。拿回家后将半个乒乓球用针扎很多眼儿,放上红线虫,热带鱼就可通过孔眼儿,啄食那美味佳肴了。那河泥的味道我还记得,现在闲时种荷花,倒腾盆泥时,也常想到小时候捞线虫的情景。

    我们喜欢捞线虫,而比我们大一些的高中生或大人,会三五成群结伴去十几里以外京广桥东的小庄和东三环内的西坝河捞鱼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还是荒凉的地方,没有三环路,河里的鱼虫,一团一团的,映红了水面。前些天路过,竟然发现依然有人在那里捞鱼虫……

    童年的生活已似水而去,但一颗童心却永驻我心中,那时的快乐,时常在记忆中重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13:19 , Processed in 1.09416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