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话说旧京的出行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单贺 路丽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居民短途出行多靠步行,一些贵族、官员、富户乘轿子或坐驴马车者居多。说起轿子,无人不知,可分为俩人儿小轿,四人小轿和八人以上抬的大轿等。按用途又分官轿、民轿、喜轿、快轿等。那个时代,乘轿是身份的象征,等级要求特别严格,如有违犯必受严惩。

    清乾隆年间,骡车开始兴起。一般使用榆木、柳木、桦木制造,高档的还有使用红木制的,装饰也比驴、马车讲究,又快又稳当。有大鞍、小鞍之分,朝官所乘为大鞍车,皆为自用专车,称为拴车。一般百姓只能乘坐普通的小鞍车。当时极为流行,相当于现在的小轿车,有私人的、也有出租的。

    清末民初,各种新式交通工具亮相京城,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人力车和三轮车。人力车,北方叫洋车,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由日本传入中国,1874年,日本商人将人力车进献给慈禧太后,太后出宫时还曾乘坐过此车,它的两个轮子均为木制,为了坚固上面还包了一层铁皮,所以又称“铁皮车”。后来,这种车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路口、饭馆、市场、店铺的门外,都能看到人力车夫的身影,随叫随走。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人力车的结构、装饰不断改进,有了 “黑老虎”、“周身铜”等车型。据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调查,北京约有人力车3.7万辆,是当时老北京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力车夫约5.5万人,而当时北京人口为80万人左右,人力车夫的人数约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7%。

    三轮车是人力车与自行车结合的产物,由于实用性强,受到北京市民的喜爱,逐渐取代了人力车,成为街上的一道风景。当时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三轮车,真时兴,不用腿跑用脚蹬。去前门,逛故宫,东便门外蟠桃宫。坐三轮,心宽松,不用担心打天秤”。1940年,北京城租赁三轮车的车行就达到了200余家,三轮车总数达到了1万辆左右。

    汽车在民国时期传入北京。官僚政客、富商大贾出门坐汽车成为身份高贵的象征。1913年,北京出现了小汽车出租行,至1929年,车行发展到60余家,有汽车200余辆,乘坐出租车的主要是富有阶层。

    20世纪初,京城街头还有一种新型现代化公共交通工具——有轨电车。由于车顶上的接线设备和电车行驶中发出的声音,人们把它形象地称它为“摩电车”或“当当车”。1924年12月,由官商合股的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开辟第一条前门至西直门之间的有轨电车线路通车,全长9公里,当时,共有10辆有轨电车用于运营。1929年,北京有电车82辆,但大部分车辆老化,运营维艰。1935年,北平政府组建公共汽车管理处,有车30辆,4条营业线路,以辅助解决电车运力不足。

    (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民生活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5:37 , Processed in 1.0758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