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养金鱼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司小建

        在一个和煦的日子,我专程去拜访了遐迩闻名的北京宫廷金鱼世家、北京老字号“金鱼徐”第十代传人徐立才先生。

    徐立才先生瘦瘦高高的身材,黝黑的面颊上、眉宇间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硬朗,步履轻盈,精神矍铄。随着他轻快的步伐迎上来,我和他那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寒暄过后,徐先生不由自主地带着我走向他一生钟爱的金鱼。

 

    一个宽大的院子中,一边是一排排水泥鱼池,一边是一个个大型的鱼盆。一群群雍容华贵、五彩斑斓的大金鱼正悠闲地游荡着。徐先生在一个鱼盆前面止住脚步,伸手捞起一条金鱼。这条金鱼身躯黑色,只有肚皮底下呈浅黄色,鱼的鳞片在阳光下的辉映下熠熠闪光,宛若镶嵌在鱼身上一颗颗发光的珍珠。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它的头上方长着两团毛茸茸的红色肉球,有如两朵盛开的红花,与黑色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赏心悦目。鱼儿在徐先生手中来回扭动着身体,似乎在表示它的不满。于是,徐先生轻轻地把它放回水中并介绍到:“这种金鱼叫‘墨袍赤球’,是一种珍贵的稀有品种,我用了3年时间培育出来的。”

    据我所知,培育一个金鱼新品种需要几年到十几年,徐家共培育出60多个新品种金鱼,那得需要多少年时间呢,我问。徐先生略加思考,而后娓娓道出了“金鱼徐”近300年的历史沧桑。

    徐家先祖是山东宁津的手艺人,每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餐风饮露,干的是锔盆锔碗锔大缸的营生。一次偶然间发现一种小红鱼既可爱又好卖,于是决定另辟蹊径养起了金鱼,反复摸索到了一定的经验,越养越好,越养越有特色。直到举家迁往济南,养鱼的名声也不胫而走。乾隆皇帝下江南回京后,一日游逛御花园,突然想起在济南见到过体态优美、人见人爱的金鱼,于是派人将济南养鱼的第一把好手徐姓一家召进京城。

    徐家进京后,落脚在前门外“金银池”。当下“金银池”遍布坑塘、泉眼,水质甚好,离皇宫也近。那些坑塘几经整修,改造成了大小近百个鱼坑,后来这里就被人们叫成了“金鱼池”。

    先祖们来到宫里,拿出当家本领,把鱼养得色彩艳丽,体态优美,品种繁多,甚得乾隆喜爱,连声称道:“国之宝也,真不愧是养鱼高手,就册封为‘金鱼徐’吧!”从此,京城内外就有了“金鱼徐”这一雅称。

    徐立才的远祖有的在宫内养鱼,有的在宫外养鱼。先祖们轮流进宫交官鱼。每年腊月二十三,换上进宫的衣服,系好腰牌,用大红绸子作成花系在扁担和胸前将选出的上好金鱼送进宫内。先人们每次进宫,都会得到宫内的赏赐。

    就这样,一直到解放,徐家依旧供奉着两条扁担。一条是远祖锔锅锔碗儿用的,不能忘记徐家创业时的艰难;另一条就是乾隆爷赐的。徐家还有一块“金鱼徐”的匾,是早年间留下来的,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大都被毁了,至今仅存清朝年间不知是哪位大臣所写的“来顺鱼坊”金匾一块。

    徐立才的父亲徐世英是“金鱼徐”第九代传人。徐世英兄弟八个,作为老大,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为了生计,徐世英夏天养鱼,冬天拉冰,什么杂活都得干。每天很早他就到北京南苑航空公司扛大个儿,下午到戏院当茶房,晚上散戏后,又到姚家冰窖去拉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解放后,徐世英凭着一身养鱼的技能,先后在苏联、波兰、捷克、日本大使馆养鱼。1955年公私合营后,在紫竹院公园当鱼把式,后又搬迁到天坛公园任金鱼场场长。

    1985年,父亲退休了,传承“金鱼徐”的重任就落在了徐立才的身上。

    养鱼是个苦差事,仅拿捞鱼虫这一项来讲,冬天砸冰眼,蹚冰碴子,夏天头顶烈日,忍受着蚊虫叮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徐立才就得骑车出发,有时到了目的地天还未亮,于是在脖子上挂个手电筒,穿上又硬又厚的胶皮裤下水。这时,深一脚、浅一脚踩得都是淤泥。什么树枝子、碎玻璃、烂瓦片,稍有不慎皮裤就可能被划破,一串串气泡冒了上来,带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最难受的是夏天,穿上胶皮裤,还没捞鱼虫呢,浑身上下就已经湿透了,成群的蚊虫也开始向人肆疟,身上落满密密麻麻的蚊子,一巴掌拍下去,蚊子死了,留下无数个红疙瘩。

    养金鱼,看似清闲,其实不然。这中间需要耐心、恒心、细心。每个新品种的出现,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蕴含着养鱼人的艰辛。

    “金鱼徐”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和培育金鱼新品种,从清宫到“金鱼徐”第九代传人徐世英,共培育出金鱼品种60多个,主要有“齐腮红龙睛、十二块红龙睛、朱砂水泡眼、五花翻腮龙睛球、五花丹凤、五花帽子、兰丹凤、紫兰花蛤蟆头、紫兰花龙睛球、紫兰花帽子、兰水泡、元宝红、鹅头红、喜鹊花龙睛球、王字虎头、兰绒球、墨鼓眼帽子、红望天”等。解放初期,徐家的金鱼品种已有上百种之多。

    到徐立才这代,用了30年的时光又培育和挽救了许多金鱼新品种,用“红望天”与“元宝红”杂交,培育出了“红头望天”、用“五花龙睛”和“红白花蛋球”杂交,培育出了“五花龙背球”,他成功挽救出了“红绒球”,并与“红望天”交配,培育出了“红望天球”,用“红白花龙睛球”与“红头龙睛”杂交,培育出了“红头龙睛球”,他还用唯一的一条“十二红龙睛”和“红白花龙睛球”杂交后,培育出了“十二红龙睛球”,使失传多年的这一品种重见天日。 侯长春绘画 王露平供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1 , Processed in 1.0942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