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消失的煤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邱崇禄

    供暖季到了,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又想起了老北京消失的老煤铺。

    老煤铺的消失,是环境改变、社会进步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不少百姓的生活还离不开煤,京城大街小巷里也还经常能见到煤铺。曾经的煤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成为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小时候家住的枣林前街呈东西走向,北侧的枣林斜街呈东北西南走向,两街相交之处形成一个大约四十五度的夹角,在夹角上有家煤铺,供着方圆数里的居民百姓用煤。

    这座煤铺建于何年何月我不清楚,但从我记事起它就存在了。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座煤铺的消失,少说也得有五十年历史了。

    因煤铺所处地理位置的缘故,它的平面呈直角三角形。煤铺在一南一北的两条街上各开一个门。

    开在枣林斜街上的北门门楼宽阔高大、磨砖对缝,厚重嶙峋的门板上挂满了陈年日久的煤灰,早已看不出门板本来的颜色。门楼上高高女儿墙中间枋心里的字迹,随着岁月风雨的侵蚀,剥落得早已无影无踪;开在枣林前街上的南门,是两扇向内推拉的栅栏门,做工粗糙,远不如开在枣林斜街上的北门制作精致、高大气派。由于常年推拉,地上留下了两条反向弧形的沟壑。

    三角形的煤铺厂区里,靠东墙一侧是煤铺的办公区。北侧紧邻北门的是开票室,屋门开在房子的西侧,朝南是一扇大窗,宽大的窗台上只开一个带推拉门的小窗口,开票、交款都在那儿进行。开票室往南依次是工人休息室、储物间、锅炉房和厕所。

    厂区北侧一溜儿是低矮的储煤棚,占了整个煤铺面积的一半。煤棚由木结构的框架搭建而成,木柱支撑的棚顶是由木条钉成的油毡层做成。煤棚内常年码放着两人多高的蜂窝煤,棚内地上到处是积存的厚厚煤灰。由于光线昏暗,棚内常年开着几盏白炽灯,发出似醒非醒的光亮。

    煤铺的南墙是标皮板做成的栅栏墙,墙内围起的几间栅栏屋储存着售卖的劈柴、各种炉具、炉瓦、搪炉料和煤块儿……

    煤棚北墙外紧靠枣林斜街南侧的,是一行百年以上硕大粗壮的槐树,斑驳嶙峋的树杈张牙舞爪。每到初夏,郁郁葱葱的巨大树冠,像遮阳伞一般把煤棚上空遮挡得严严实实,使煤棚的油毡顶不致遭到暴晒。

    那时年少的我,曾和居住煤铺附近的同学,叫“三宝”、“四宝”的梁家两兄弟,爬到煤棚上捋摘槐树上垂下来伸手可及的串串槐花。我们坐在煤棚上,吃着鲜嫩的槐花,兴高采烈大饱口福。

    那时节,炉子烧的多是人工摇制的煤球。那时,不少人家都有一小块地圈建起煤球池子,不过多数居民使用的是煤铺工人手工摇制的煤球。

    煤铺工人制作煤球,是将少量煤末用铁锨在空地上围成一个直径约三米大小的圆圈,圈内放入起黏合作用的适量的黄土,用水管将适量的水注入黄土中,再用钉耙把黄土搅拌成泥浆,然后陆续将煤末铲入圈中,同时不断用钉耙将黄泥浆与煤末搅拌混合均匀,成为较稠的煤泥备用。

    在空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煤末,它的作用是防粘剂。把煤泥在空地上摊成约三厘米厚的一块块大煤饼,然后用特制的剁铲将煤饼经纬切成核桃大的方块(煤茧儿)。稍晾一晾挥发水分后,工人们会将适量的煤块撮进一个直径约一米大小的专用扁筐(摇筐)里,扁筐下的中心拴着一个花盆。工人们两手用力抓紧扁筐边沿,上下左右前后顺时针匀力摇动,利用花盆产生离心力和杠杆的作用,煤块一会就被摇成了圆圆的煤球。将摇好的煤球倒在地上晾干后,就可以出售了。

    从和煤泥、摊煤饼、切煤块到摇煤球,需要熟练地使用铁锨、板儿锹、剁铲、钉耙、摇筐等工具,道道工序需要惊人的体力、不凡的手艺,一般人是干不了的。

    每年的夏末秋初,煤铺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十几个袒胸裸背的工人整天在煤铺的空地上有节奏地舞动着摇筐,煤球在筐里上下翻飞,摇好的煤球在场院里堆成一座座小山,还是供不应求。后来,机制煤球的出现,减轻了煤铺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扩大了生产能力。从此,再也看不到煤铺有摇煤球的工人了,而工人汗流浃背摇煤球的景象,只能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机制的大小蜂窝煤,煤球逐渐淡出了千家万户居民的视线。蜂窝煤的出现,也使煤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日杂商店出售的铸铁煤炉,炉底的火门和烟道口的火门可以调节大小,控制着蜂窝煤的燃烧速度和及时排烟。烟道通过马口铁的烟筒连接室外,避免了煤气和烟灰在室内的滞留也减少了污染。装了烟筒,还一定要装个风斗,避免煤气中毒。这种炉子的好处是,晚上可以封火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次日打开炉子,调整火门,炉煤会迅速燃烧。炉子的炉膛使用特制的炉瓦,省去了搪炉子的繁琐程序。

    那时,正值蜂窝煤普及的年月,煤是紧缺能源,居民所需煤炭,需凭煤本分区划片儿由煤铺定量供应。那时的购煤本儿可与户口本、粮食本媲美,一年一换,煤本上面姓名、人口数量、家庭住址、购煤定量、大块、小块等等写得一应俱全。

    每当夏末时节,煤铺的工作人员会挨家逐户上门登记,居民凭本交款预订。而此时的煤铺工人就要加班加点生产了。生产过程产生的烟尘和噪音虽然扰民,但住在煤铺附近的居民极少怨言,因为他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煤。

    随后而来的季节里,京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送煤工人脚蹬三轮车往返奔波的身影。送煤工人汗流浃背将一车车蜂窝煤送到小巷末端、大宅深处,温暖着千家万户人们的心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液化气罐开始出现,使煤铺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发生着职能的转变。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栖楼而居的老百姓通了煤气、用上了天然气。而居住在平房里的人们,随着“煤改电”和“煤改气”,用煤量锐减,城八区的煤铺由原来的四百多家减少到二十几家,煤铺繁忙喧嚣的景象也就风光不再了。

    曾与梁家两兄弟之一的“三宝”故地重游,寻找老煤铺的旧址遗痕。老煤铺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几棵残存的老槐,周身布满着斑驳嶙峋的树皮。在老煤铺原来的位置上,一座高楼拔地而起,居住在高楼里的人们再也不会用煤生火取暖、烧水做饭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3:28 , Processed in 1.0955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