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雕漆大瓶说起

2002-12-1 12:00| 发布者: 罗进步

  从小父亲就带我逛故宫、琉璃厂、老东安市场,去看古玩字画和工艺品。大嫂是位象牙雕刻艺人,十五岁就跟她哥哥学艺,后来成了核雕老艺人伍代兴先生的亲传弟子。我长大后,因工作需要,常去各类工艺美术厂,也交了不少朋友,认了不少师傅。由此也爱收藏些传统工艺品,它凝聚着我对北京工艺美术的挚爱,对工艺美术工作者深深的敬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去雕漆厂办事,头一眼见到一件工与美双绝的雕漆大瓶,就被吸引住了,反复观赏,难以释手。日后又两次去办事,都要去看看大瓶。可是,好东西不便宜,那价钱抵我四个月的工资啊,但我相信“一见钟情”,还是动用了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凑够了钱,专程去捧回了它。每天面对它,就像娶回心仪多年的媳妇,总也看不够,爱不够,真是一种富足的精神享受。



  这个大瓶的两个主面,是争奇斗艳的牡丹,生机勃勃,不逊于擅画工笔牡丹的花鸟画家俞致贞老师;两个侧面分别是玉兰黄鹂、梅花喜鹊;“国色天香”、“艺苑奇葩”八个篆字,遒劲刚挺,不失为书法佳品。

  和工艺美术界总打交道,知道制作这种瓶费时费力:先要用铜板制成异形的瓶胎,再用马尾丝团蘸调入朱砂的天然大漆,均匀涂敷。码入“阴房”,自然阴干,形成0.05毫米左右的漆层(不及头发丝的直径),然后再涂第二层。一天只能涂上一两层。要想雕出这个瓶上的高浮雕图案,至少要涂300遍漆。然后画家用笔创作,雕漆师傅则要用20多把不同形状的刀,一刀刀精雕细刻。一刀走偏,很难补救。雕漆作品是“无处无艺”,就连空白处也都要刻出严密规整的“锦地”。一个基本方锦,就需刻上32刀。这个大瓶,仅方锦就有几千个,这是多么繁复的系统工程。

  说来也巧,我工艺美术界众多的亦师亦友中,就有前些年相知相交的殷秀云大师。

  殷秀云大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的传承代表人之一,美术功底深厚,设计的作品大气、华贵,文化蕴涵丰富,近年创作的《洛神赋》大屏风,高1.85米,宽2.4米,雕有12个人物和9条云龙;北京市政府向国庆60周年献礼的《开国大典》巨鼎,也出自其手。殷秀云大师为《开国大典》中的十几位领袖人物操刀“开脸”,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开创了雕漆作品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新风。

  有次朋友聚会,殷秀云大师谈起心中隐痛:当年计划经济形势下,很少有人尊重艺人的个人劳动和知识产权,工美人掌握不了自己作品的命运,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作品,许多都是不知身在何处。听我提及收藏的那件大瓶,一对图案和文字,殷大师非常高兴,想马上看看。

  第二天,当我把大瓶送到殷大师面前时,她的眼睛一亮,神情就像一位两鬓斑白的母亲,见到了失散几十年的心肝宝贝儿,上下端详,双手不停抚摸。然后她告诉我,这是30年前雕漆厂成立的纪念品,是为祈愿新厂兴旺并展现艺术水平而特制的,集中了全厂技术骨干,苦干一年多才完成。“献礼”之后,这件作品就杳无音信了。她清晰地记得当年是谁雕的花鸟,谁刻的篆字,又是谁和谁轮流刻的锦地,娓娓道来,就像介绍自己的亲人。这段悲欢离合的艺苑佳话,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面对这件艺术珍品,我不禁想起北京雕漆的前世今生。

  世人都知道中国被称为“瓷之国”、“丝之国”,殊不知,中国还是“漆之国”。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产天然漆并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漆树只生长在我国中部地区。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过红漆碗;2000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过华美的漆勺,勺把上就有精美的浮雕龙图案;北京历经金、元、明、清朝代,作为京都,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物华天宝,创造了辉煌的宫廷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雕漆、玉雕、象牙雕刻、景泰蓝,后又与花丝镶嵌、金漆镶嵌、京毯、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1915年,继古斋创制的《群仙祝寿》雕漆屏风,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北京雕漆扬名海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美产品担当了为国家换取宝贵外汇的主力,是工美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支撑起共和国的雄伟大厦。

  前些年,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间,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十年磨一剑”、“见好不见钱”的工美行业一度陷入困境,尤其雕漆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山林改做他用,天然漆产量锐减。且在炼制、流通过程中,一些不良商户掺杂使假、偷工减料,使漆量少质次。加上“一夜暴富”的诱惑,使不少年轻人难耐寂寞,不愿投身工美行业。有资料表明,北京雕漆艺术,曾经只剩几十人在支撑,一度处于濒危状态。

  最近几年来,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颁布一系列政策大力保护扶持,还多批次评选并褒奖各级工艺美术师,并制订了大师保护条例,并奖励他们传艺带徒。在甘霖的滋润下,在沃土的培养下,北京雕漆也同其他的民族工艺美术一样,开始起死回生,焕发了青春。而产漆省份也大搞退耕还林,并严保漆质量。

  北京雕漆队伍,现在在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带领下,扩充了许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后继有人。一些行内老字号也重放光彩,加工点如雨后春笋。令人欣喜的精品珍品,也层出不穷,如文乾刚大师的《百梅》大瓶、《九龙闹海》大盘、明古斋的《十八学仕》海棠瓶、和合局的《山水》大瓶,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近年又发展了紫砂胎雕漆壶,巧妙地把雕漆艺术与紫砂艺术相结合,既保留了华贵高雅的观赏性,又有品茶怡心的实用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北京雕漆,这朵艺苑奇葩,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2:38 , Processed in 1.0902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