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毛岸英在北京生活的地理坐标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祁建

  ■编者按

  央视热播的纪实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再次将观众带回到毛岸英生活的那个时代。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军空袭,毛岸英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28岁。本版特别策划约请作者,寻访毛岸英在北京的工作生活足迹。

  电视连续剧《毛岸英》的热播,让毛岸英穿越时光从历史深处走来。毛岸英幼年丧母,历经磨难,到苏联学习,到前线杀敌,到农村务农,到工厂学工……他是毛泽东眼里的好孩子,他是彭德怀眼中“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在爱人刘思齐的眼中,他是个浪漫的好丈夫,是她一生的骄傲。刘思齐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我想象着他回来时将怎样欢迎他,想象着我们将像以往一样在星期六一起去看望父亲、一起去逛北海、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在东四牌楼下漫步回家,想象着他又会同他的弟弟在我们那小小的卧室里下棋下到天亮,两人为一步棋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六十年过去了,毛岸英的光辉形象仍然令人难忘,留给国人永远的怀念。他从1949年1月到1950年10月,他在北京不到的两年的时间里,北京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让我们沿着他的脚步,重温他多姿多彩的短暂一生。

  ■北平和平解放的第二天,毛岸英就火速赶往西北近郊颐和园,与工兵排以身探雷

  北平和平解放是在1949年1月31日。第二天,毛岸英就陪同两个扫雷专家,带领华北军区的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队,首批进入北平。他们的任务是排除地雷炸弹,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保证水电、交通畅通,确保中央机关和党的领导人安全进入北平。

  一天,正在中南海扫雷的毛岸英,接到李克农的一个紧急电话,说第二天下午中央领导同志要进北平,准备在颐和园休息并宴请民主人士,命令他们火速赶往颐和园排查场地。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今天看来依然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令人赏心悦目。

  军令如山,时间紧迫,用常规办法扫雷已经来不及了,毛岸英急中生智与工兵排的同志一起手挽着手在颐和园周围、庭院内外,用步行脚踩来排雷。毛岸英以身探雷的勇敢精神鼓舞了全体战士,他们说,毛主席的儿子能虎口拔牙,我们也敢拔老虎须子!

  1949年初,毛岸英调中共中央社会部和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工作,任社会部部长兼情报委员会书记李克农的秘书。

  中央社会部起初在西郊东北义园办公,后来搬到东城沙滩附近的弓弦胡同15号,原来国民党戴笠的公馆。建国初期毛主席出访苏联,毛岸英参与了安全护卫工作。毛岸英曾多次提出下基层工作,要求下到工人中间去,一边工作一边搜集他喜爱的民间谚语。

  ■方家胡同46号原址是北京机器总厂,因而该胡同也被称为“机床胡同”。1950年7月毛岸英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

  1950年夏,毛岸英托周恩来总理出面向李克农说情,李克农才放他去了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但人事关系仍没给他转走。

  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是北京机器总厂的旧址,方家胡同由此被称为“机床胡同”,此胡同位于雍和宫附近,是与国子监平行的胡同,2008年改造成时尚的小艺术区后,依然保留着一些礼堂、锅炉房、车间和机床等老物件的痕迹。如今,这里就像很多新兴的艺术区一样,在原工厂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时尚元素,比如工作室、小剧场、特色餐厅和文化长廊等。

  解放前夕,北京的机械工业凋敝不堪。1949年6月,北平机器总厂将这里定为厂址,1950年8月改名为北京机器总厂。1953年北京机器总厂划分为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北京第二机床厂,这里又成为第一机床厂的厂址,至建国门外新厂建成后才迁走,2004年搬至林河数控基地。之后,这里曾作为北京机床研究所的办公用房。北京机器总厂一度声名显赫,与南方的各路机床厂南北相峙。

  建国初期,毛岸英主动提出下基层的要求,1950年7月毛岸英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毛岸英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现任北京机器总厂党的副书记,工作的内容比过去机关工作不知丰富多少倍,缺点是我不懂技术……如果党不调动我的话,我准备在这个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随着它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搞出一套完整的工厂中党的工作经验来。”

  在当时的北京机器总厂,工人们只知道那位身穿旧军装、腰扎大皮带的“进城干部”姓毛,最苦最累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如给机器浇冷却油,帮铸工抬沙箱、装沙子等等。却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毛岸英搬进一个靠近职工宿舍、由浴室改造成的15平方米的简陋房间。中间用木板隔开,外间放一张桌子办公,里间支块床板睡觉。他不在干部食堂吃小灶,坚持在大食堂吃饭。在生产劳动中,他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什么困难和思想问题都主动找他谈,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也愿意向他提。

  毛岸英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办好厂里的《机器职工》小报。他亲自组织和认真修改稿件,力求文字准确、鲜明、生动。小报出版的时间性很强,为了不延误出版日期,毛岸英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国庆一周年庆典前夕,《机器职工》小报要出专刊,但是因为印刷厂人手少任务重,不能按时出版。毛岸英知道后,在9月30日晚上带着几个同志到印刷厂干了一个通宵,终于使小报按时出版。第二天清晨,他们高兴地跑到东长安街,找到本厂的游行队伍,把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报分发给全体职工。

  ■“双清别墅” 是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难得相聚的地方

  双清别墅原是著名人士熊希龄的住宅,环境幽雅,乾隆皇帝题写的“双清”二字,刻印在石壁上。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毛泽东就在双清别墅工作和生活,直到1949年9月21日才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前后将近半年时间。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同志也住在香山,距离双清别墅不远。

  今天,我们穿过风景秀丽的香山“静翠湖”,找到了这座见证中华民族崛起的“红色别墅”。爬上数十级台阶,越过刻有“双清别墅”的院门……池塘北侧有一处六角红亭,这是当年毛主席与毛岸英亲切交谈的地方。亭子北侧是一排具有清代风格的平房建筑,有十余间之多,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双清别墅”。

  在双清别墅的展厅里,展出了一张1949年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在双清别墅的合影。毛泽东日理万机,难得与家人在一起,他与儿子毛岸英的合影就显得分外珍贵。在照片中参观者可以看到,毛泽东爽朗地笑着,充满了父亲的慈爱,毛岸英此时还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深情地看着父亲。

  ■菊香书屋是毛泽东为岸英和刘思齐举行婚礼的地方

  对着中南海新华门后照壁的就是毛泽东的住地丰泽园。大门上方一个匾额,上书“丰泽园”三个大字,系当年乾隆御笔。与南面飞檐画角玉砌雕梁的瀛台相比,丰泽园的建筑显得古朴敦厚,不尚华丽。园内东侧有一个很标准的北京老式四合院,康熙题联为:“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故名“菊香书屋”。院内十分清幽典雅,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为儿子岸英和儿媳刘思齐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徐特立、谢觉哉、蔡畅、康克清等参加了婚礼。大家向毛泽东表示祝贺,说岸英和思齐是一对好夫妻。席间,毛泽东举杯走到刘思齐的妈妈张文秋面前说:“感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婚礼结束后,毛泽东拿出其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色夹大衣,送给岸英和思齐,并风趣地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1950年10月初,中央作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岸英立即向毛泽东、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10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为彭德怀饯行,彭德怀看到毛岸英,说:“岸英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说道:“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

  彭德怀笑着答到:“好,有勇气。你这位参加过二战,打败过希特勒的坦克中尉,人不大,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满丰富的么!”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新房在朝内大街,是李克农特意腾出来的一间办公室

  现在的朝内大街,低矮破败的房屋不见了,规模不上档次的店铺也消失了,这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使然。沿着朝内大街行走,觉得这里只是一个高楼大厦林立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无所谓过去,一切都是新的。而毛岸英住过的房子,应该就在这附近,只是我们没有确切的文字资料,不能够确定历史上毛岸英当年住过的房子,究竟在今天的什么位置。

  李克农建国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在朝内大街办公,特意腾出来一间办公室。毛岸英结婚后,抱着父亲赠送的“贵重礼物”,带着参加婚礼的宾客来到东城区朝内大街的新房。那是作为毛岸英夫妇的新婚洞房,新房门上贴着大红“喜”字,房里主要的生活用品就是一张木板床,上面有两条被子,其中一条是刘思齐作为嫁妆带过来的。

  但是,这两个从小受苦受难的孩子都很满足,因为他们毕竟有了稳定的生活,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刘思齐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当父亲又埋头到他的文件堆中后,我和岸英多半是去紫光阁看电影。然后我们就回家,回到我们位于朝内大街的那个小小的家。岸英喜欢东四牌楼,他说那是典型的中国风格的建筑,我们经常在东四下车,傍着牌楼站一会,然后在习习的晚风中漫步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了,有时甚至是凌晨。”

  ■北京医院,岸英默默向刘思齐告别的地方

  北京医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毗邻长安街、崇文门、台基厂、东交民巷。北京医院的前身是德国医院,始建于1905年。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北京医院”四个大字,周恩来总理生前来北京医院近200次,并嘱咐:“一定要办好北京医院。”

  1950年10月13日,毛岸英得知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被送进北京医院。10月14日夜毛岸英赶往医院,走进病房时看见已做完手术的刘思齐正在输液,便坐在床头拉住她的手说:“思齐,昨晚我参加宴请苏联大使的招待会去了,手术时没能在你身边,请你原谅。”

  这一年里,岸英住工厂、去湖南,难得和思齐见一次面。刘思齐突然见岸英这么晚来看她,不觉有点惊愕。“这么晚了,你还来干啥?” 岸英心里知道自己明天就要上朝鲜战场了,难得相逢却又分别在即,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出国作战是军事秘密,岸英不好随便透露却又不能不告诉她,一时不知怎么说起。

  窗外闪过一道亮光,伴随着一声轰鸣,原来天安门广场在燃放焰火。腾空而起的礼花如盛开的秋菊,似绚丽的彩虹,映红了夜空,映红了街市,也映红了毛岸英和刘思齐的脸。

  毛岸英坐在病床前的凳子上,掏出手绢来不断地擦着脸上的汗水说:“我明天将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

  ■岳母张文秋的家住在老城区李铁拐斜街(现铁树斜街)

  从北京医院出来,毛岸英又行色匆匆地来到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现铁树斜街)张文秋家,向岳母辞行。从小失去母爱的毛岸英,非常敬重他的丈母娘,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张文秋非常疼爱在苦水里泡大的岸英和岸青,把兄弟俩视同己出。就要出国打仗了,尽管他不想把这一令人担心的消息告诉岳母,但又不能不打声招呼。

  毛岸英和思齐结婚之前,那时张文秋的家在大钟楼附近的司法部宿舍。岸英和思齐结婚之后,张文秋被调至中国银行总行,任人事室主任兼总行支部书记。她的家也从大钟楼搬到了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现铁树斜街)的留香饭店。留香饭店名为饭店,实际上是用没收的旧银行买办资本家的财产改成的中国银行宿舍。张文秋带着邵华、少林和保姆、勤务员等,住了三间房子,另外还有岸英和思齐的一间卧室。

  铁树斜街东邻大栅栏西街,南接虎坊桥,北靠延寿街,西连大安澜营辖区,属于老城区旧居住区。

  他按响了门铃,清脆的铃声把刚刚入睡的张文秋惊醒了。毛岸英说“我走之后,会经常给妈妈写信的。如果有时交通不便,没有收到我的来信,请您和思齐千万不要着急,总归我会回来的。”

  “口当——”座钟敲了一下,此刻已是午夜过后一点钟了。

  毛岸英抬腕看表,这才想起自己这块老爷表早已“罢工”。张文秋妈妈有一块德国产的带日历的自动夜光表,是中国银行行长出国访问时带回来送给她的。她平时舍不得用,一直当作传家宝珍藏着。现在自己的女婿手表“罢工”,她赶紧取出来交给毛岸英。

  毛岸英接过闪闪发光的手表,戴在手腕上说:“谢谢妈妈,我今后工作方便多了。真谢谢您。妈妈,等我回来再见吧!”

  张文秋妈妈依依不舍地把毛岸英送到楼梯口,然而她没有想到,这竟是她与女婿毛岸英的永诀。而自己送给毛岸英的那块手表,连同斯大林赠送的手枪,后来竟成为辨认烈士遗体的标志。

  ■在织女桥东河沿向帅孟奇妈妈辞行

  从南长街南口进来,是一条贯穿南北的柏油路。沿路东向北走,第一条胡同就是织女桥东河沿。帅孟奇的北京故居位于织女桥东河沿,我来到这里,看着典型的深灰色的北京四合院外墙。

  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北京的大街上车流、人流,永远地川流不息。 毛岸英骑着一辆自行车,兴冲冲地来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帅孟奇家,向这位长期关照他疼爱他的老妈妈辞行。

  现在,他要把自己即将赴朝参战的喜讯告诉帅妈妈,让老人家也高兴高兴。所以他一走进帅孟奇的家门就兴奋地说:“帅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要去朝鲜了,去打美国鬼子!”

  出于对领袖之子的关怀爱护,帅孟奇对毛岸英赴朝参战自有她的想法。她对毛泽东一家人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太了解了,她考虑的是,毛泽东身边只剩下岸英和岸青两个儿子了,岸青身体又不好,万一岸英在战场上有个什么闪失,对晚年的毛泽东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一念至此,帅孟奇不禁心急如焚,她还想作最后的劝阻。帅孟奇做的湘菜很适合毛岸英的胃口,但饭桌上的气氛沉闷。帅孟奇不再像以往那样喜笑颜开、问这问那,她除了不时给毛岸英添饭夹菜,让他多吃一些外,很少说话。毛岸英没有过去的话多,只顾闷头一口一口地往嘴里扒饭……

  明月当空,繁星闪烁。帅孟奇把毛岸英送到大门口,一直到听不见自行车的响声,这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房间。那天晚上,这个久经战火考验的老共产党员失眠了。

  1950年10月8日,毛岸英来不及向家人告别,也没有时间再去医院看望妻子,急匆匆地随彭德怀和临时组成的指挥部人员乘飞机赶赴东北。

  毛岸英,一位共和国缔造者的儿子,用28年的人生,实践了做一名普通中国农民儿子的理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深埋于我们心中久违的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这种领袖带头奉献的精神,恰恰是新中国拥有强大力量的重要源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8 22:34 , Processed in 1.09031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