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家住沙滩后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杜永道

    50年代,我从小学二年级起住在东城区沙滩后街。虽然到外地插队、工作了23年,但1991年回京后又一直住此,也算得上老街坊了。

    这条东西走向的街原先叫景山东街。出西口,斜对面是景山东门;往南过马路即故宫。步行去王府井也不远,位置极佳。这条街在60年代乃文风炽盛之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街北。出东口,有中宣部,还有中国社科院的一个研究所。

    当年,这条街上的小店铺,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街东头拐角的小酒馆,常坐着“来二两”的老主顾,客人面前放着一两碟下酒菜,边跟老板聊,边用小酒盅啜饮白酒。老板颇为健谈,常见他长篇大论跟客人神侃。酒友之间也聊得十分开心。这是地道的古都爷们儿聚会的地方。打窗外路过,一扭头,就瞥见一幅色彩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画。

    街南有家文具店,叫“德信永”。上小学的时候,手工课做笔筒,去买纸。年轻的店员耐心帮着挑选。后来嫌颜色太深,跟同学去换。店员依然十分和蔼,拿来拿去,直至我们满意。其实,这是一笔极小的生意。

    出东口往南,有家澡堂,叫“广澄园”,是个老字号。有淋浴,有池子,洗一次两毛六。上初中后,冬天在这儿洗澡,先泡会儿,再搓肥皂,一冲,特舒服。从洗澡间出来,伙计立刻将一条浴巾披在你身上,刚在铺位躺下,又递过条拧干的热面巾,接在手上还挺烫,擦擦头脸,很舒坦。不论年龄大小,不管老相识还是新顾客,同样服务周到。

    小酒馆、“德信永”和“广澄园”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历史的风云中渐渐隐没。

    新时代的沙滩后街,有“四多”和“四新”。先说“四多”:

    一是旅游的多。夏天,来来往往打小旗的旅游团,常把道路堵塞,即使步行,也须略候,方得通过。拉游客的人力三轮儿,每天从路北的大学夹道一辆接一辆穿过,蹬三轮的边骑,边大声介绍高墙内的公主府。

    二是小轿车多。沿街停放的轿车让沙滩后街大为“瘦身”,下班时东来西往的轿车常将路“锁死”。我已经习惯了此时跳下自行车,推上便道,慢慢“迂回”而过。

    三是小餐馆多。这些年,新开的小餐馆一家挨一家。即使如此,旅游旺季的中午,餐馆外仍站满等待就餐的团队。有的游客等不及,买几根羊肉串儿边吃边等。

    四是宾馆多。沙滩后街虽然不长,却已开设四家宾馆。而且,出东口南拐,又是一家大饭店。故而,路边店铺,时见老外就餐或者买些烧饼、袋儿奶什么的。

    再说“四新”。头一个“新”是不时闪现出的新墙和新屋顶,街内小胡同里尤多。重建的四合院,整洁,宜人。修复中的嵩祝寺,从簇新的庙门窥探,可见两道崭新的月亮门和雕梁画栋的殿宇。

    第二,是新夜景。入夜,商家、餐厅灯火通明,满街雪亮,路灯似乎被人遗忘了。节日傍黑儿驻足街头西望,景山巅峰的万春亭华灯齐放,宛若天上宫阙。

    第三,新建的超市面积大,商品丰赡,业已取代多家商店,成为新时代街民离不开的购物中心。

    第四,是不引人注意的新景观——路南公厕。新建厕所有脚踩式冲水,洗手龙头,电热烘手机,前些天还安上了电暖器,且由专人保洁。跟不堪言状的旧貌比照,简直是两重天啊!

    我说的或许不全。沙滩后街55号,50年代初属北京大学。曾有北大学子海外归来到院儿内探访故地,他们定会更多地喟叹这条街的巨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22:29 , Processed in 1.11193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