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忆胡同里的景山学校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杜永道

    北京景山学校是上世纪60年代创办的,有中学,也有小学。邓小平上个世纪曾给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故该校有点知名度。

    我1960年在“景山”上初一,1968年去插队,在校待了八年。

    那时的景山学校尚无灯市口校园。起先在景山东北一条街里,不久搬入故宫东面狭窄的马圈胡同。

    办学伊始,即进行了大量改革实验。有的年级数理化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材。历史课,老师带我们去中国历史博物馆上。外语不仅教当时盛行的俄语,还独创地开设了英语班。学俄语的,以后又分快班,慢班。

    当时顶出名的,是语文教改。学校彻底抛开语文课本,请来一位苍颜老者教《孟子》。从《梁惠王章句上》讲起,迄今记得开头几句是:“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后来,由年轻教师讲《古文观止》里的一篇篇文言文,所学皆须会背。

    此举虽被校外讥为“复古”,却令我受惠终生。上世纪90年代初做杂志编辑,有人查不出“‘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的出处,我脱口而出道:“是《五代史伶官传序》里的句子。”一查,果然有,人家佩服得不行,我忙解释:“小时候在景山学校上初中时背的。”

    不过,改革难免偶奏杂音。上生物课,竟让全年级看杀猪。待宰的猪捆绑在操场中央,同学们聚拢四周围观。“临刑”前,猪长时间凄厉的号叫以及屠夫举刀的瞬间,令我惊骇不已,至今忆之犹惧。

    我特喜欢体育课的改革,教员带学生去什刹海学游泳。跟伙伴一起,从岸边游到湖心小岛,再折返。练到能游五六个来回,达一千多米。

    作文教学改革印象最深,最难忘。

    师长谆嘱勤写,责令暑假每日一篇。我把家里旧的双层油印材料拆开,每页翻过来,订成本子,坚持天天撰文。经过近两月不间断的磨砺,大伙儿属文能力显著提升。还鼓励作“放胆文”。就是说,要敢写,不怕说错话。放开手脚后,不少人交上了鲜见的佳作。

    也提倡学生模仿心仪作家的文笔——欣赏谁,就多读他的作品,依其风格行文。有的仿效颇得几分神韵。更关键的是,“依样画葫芦”后,语言变得流畅而简洁。练笔初期,此法可谓快速进步的妙招。

    学校每年编一本铅印的学生作文选,我的习作曾收入。另有一篇被推荐到《光明日报》发表,使我大受鼓舞。插队时,全县赤脚医生写学习主席“六·二六”指示心得,县广播站选播两稿,有我一稿。兴奋之余,暗自庆幸承泽于“景山”作文教改。

    如今昔时同窗重聚,做编辑、教学、文秘等工作的,无不由衷感激当年母校“逼”我们背古文,“压迫”大家锤炼文字功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7:58 , Processed in 1.09646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