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东四六条,就爱和小伙伴们出去瞎跑,东四六条西口,就是我们最爱出没的地方。那时出了东四六条西口,往右走只是有个华清池和回民小吃店,所以我们一般都往左溜达。 出西口左转先是家熟食店,进门就可以瞧见两个浅绿色的装啤酒的大容器靠东墙摆放着,那时候叫散啤(散装啤酒),大概就是现在的扎啤。大容器里散发出的啤酒的味道很重,充斥着整个屋子。 那时的人不喜欢喝散装啤酒,认为没档次,总觉着喝瓶装的啤酒好,能放得时间长,散装啤酒不喝完隔天就坏了。可是又没办法,当时市场只供应这种散啤,瓶装的啤酒一般是过节前几天副食商店才来,要排队买抢购的。最“洋”的就数易拉罐的啤酒了,这可是最高档次的啤酒,即使过节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人舍得去买。说它档次更高,不仅因为大家很少能买得起、买得到,更多是在电影里看老外才喝这种易拉罐啤酒,还因为易拉罐啤酒保质期更长,还不怕坏不怕摔。我第一次喝这种易拉罐啤酒,是青岛啤酒,那都是1990年了,还是别人送的。 记得那间熟食店里柜台不是敞开的,而是用玻璃窗隔开的,只有个半米见方的小窗口可以和外界沟通,柜台门也是用塑料条状的帘子遮挡着的,这都是因为怕苍蝇进去——卫生出了差错可是个大问题。 那时冰箱还是比较少见的,熟食店售货员卖的熟食都直接放在白色的长方形的白搪瓷盘里,有香肠、猪头肉、五香小肚、熏鱼……香肠都是斜着刀切成一片一片的,整整齐齐的摆着,这是最诱人的,我们小孩只是看看,没有钱去买,看看也能算是解馋了。 搪瓷盘里最便宜的是粉肠,肉几乎看不到,看到的大概算是肉星了,由于淀粉多,所以叫粉肠真是很形象。贵的是蛋清肠和风干肠,肉比较多点。比较特别的是啤酒香肠,不像其他香肠一样用肠衣裹着,是用塑料皮包装的,像今天的火腿肠那种,在那个年代,它就算是比较特殊的熟食了。有一次邻居郊游曾经买过啤酒香肠,我当时想,那一定是用啤酒做的香肠,肯定好吃,着实羡慕了一阵他家的孩子可以吃到啤酒香肠。 还有就是铁皮熟食罐头,有茄汁沙丁鱼、红烧鸡肉、凤尾鱼等。在我心目中,午餐肉罐头是顶级食物了。午餐肉罐头是铁皮盒的,外面是浅橘黄色和银白色的包装纸,纸上画着几片切好的肉片,还特别画了一只大肥猪,这可是高档食品。有客人到我家送礼送过两盒午餐肉罐头,我特别想吃,但是不可能的,要到重要的节日才能吃。直到后来有一次家里人招待来访的人,临时添菜才把午餐肉罐头打开了,我终于看明白什么是午餐肉。午餐肉是待客用的,小孩不可以上大桌吃饭,不给我们小孩吃,我们都要急死了,姥姥偷偷地拿了两块午餐肉塞到我和表哥的嘴里,我觉得那个味道啊真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味道鲜美极了。直到今天,我还爱吃午餐肉罐头,只是现在买不到那种美味可口的午餐肉了。 过去在熟食店里买东西的时候,很少有人一买就是一斤的,多数人买几两或者半斤。到春游的时候,妈妈会给我买个面包,二两风干肠或者香雪肠,当然不能要粉肠了,粉肠太次了。有了面包夹香肠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春游的时候旅游景点根本记不住,总是记得春游吃的午饭。孩子们总是盼着春游吃饭时间,春游的饭最香了,一年只有一次。 这家熟食店再往南走是个副食商店,再过去有个大众饭馆,卖米饭炒菜,卖白酒啤酒,只是买啤酒要搭菜,那时候没有消费者协会,没有地方投诉,饭馆是老大。 饭馆里一般都不太忙,没那么多人可以经常下饭馆。有时候可以看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头靠在窗边喝酒,一个小杯子,杯子的边是淡淡的蓝色,一小碟菜,多数是花生、拌黄瓜之类的,吃猪头肉的也有,吃拼盘的算是少数人了。老人喝酒喝得很慢,喝一口酒抽几口烟,然后用筷子夹块吃食放在嘴里慢慢品味着。 大众饭馆也卖馄饨,只有馄饨我们买得起。小孩的兜里面都有一点点零花钱,馄饨是9分钱一碗,所以买得起。馄饨馅儿特小,就像是在馄饨皮上点了一点点肉星,就这也觉得味道还是比家里的馄饨好吃。馄饨碗里的汤是骨头汤,上面漂浮着骨髓和油,碗底有少得可怜的冬菜、虾皮、紫菜末。馄饨皮很滑,我常是囫囵吞下,被热汤烫到舌头,孩子们有时候吃完了私底下抱怨馅儿太少,服务态度不好,于是就犯坏,趁人不注意把桌上的酱油和醋全倒到我们喝完的馄饨碗里,以示报复。 从大众饭馆出来再走,就到了明星电影院了。我们看的电影都是学校给统一买的票,每个人六分钱——寒暑假学校统一给办理,三毛钱可以看5场电影。 现在东四六条西口往南都变了,熟食店没了,也不知道那两个装散啤的大罐子去哪儿了,但我们熟悉的味道,却依然留在记忆中。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53 , Processed in 1.08772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