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的道观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道教发源于中国。金末元初,道教分为全真、正一两派。1219年成吉思汗封全真道教龙门派祖师邱处机为国师,赐号长春真人,其住所赐名长春宫,命他总管道教,全真道教开始在北京传播。邱死后葬于长春宫东侧白云观内,于是白云观成为道教全真派的第一丛林。到1948年,北京共有道教官观65座。除白云观外,还有朝外大街的东岳庙、火德真君庙等正一派的寺庙。 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北。占地近百亩。为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第三十八代后裔张留孙筹资兴建。元成宗铁木耳于大德八年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正一教主,统领三山(道教名山:龙虎山、阁山、茅山),后张宗师发心修建东岳庙,但工程开始就羽化,由其弟子吴全节完成。自元代延佑六年(1319)始建,至治三年(1323)竣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作为东岳大帝之行宫。东 岳庙由正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道光年间东岳庙第十七代道士马官麟,再行扩建东、西两院,因而现存建筑, 均是清代时遗构。正院建筑主要有山门、朗门(又称瞻岱门、龙虎门)、岱宗宝殿(即仁圣宫)、育德殿、玉皇殿。进戟 门始自左右再向北环绕的庑殿为地狱七十二司(实为七十六司,八十四神)。再向北左有广嗣殿、太子殿,右有阜 财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左右耳房还有三茅真君祠堂(茅盈、茅固、茅衷3兄弟)、吴全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 祠堂、篙里丈人祠堂等。再向后是由两层楼组成的置楼,这里有娘娘殿、斗母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楼下有三间御座房,据说是清末专供皇帝来庙祭典或往东陵祭祖时休憩用的。正院院内原立有元明清历朝碑碣140多座,其中包括御碑。最著名的碑刻有三座: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行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赵世延楷书“昭德殿碑”和 虞文靖隶书“仁圣宫碑”(后二碑已无存)。东院有伏魔大帝殿、江东殿、丫髻山九位娘娘殿等。东院的大部是一处 回廊怪石点布的花园。西院主要是些规制不一的小型殿宇,其中不少是民间各善会修建的。主要有:东岳庙祠堂、玉皇阁、三皇殿、药王药圣殿、显化殿、马王殿、妙峰山娘娘殿、鲁班殿、三宫殿、瘟神殿、阎罗殿和判官殿等。东岳庙是中国道教两大派系之一的正一派(又称清微派)在华北地区第一大道观。有殿宇600余间。虽经清 代重建,但中轴建筑的格局及庑殿斗拱和替木仍保留着元代建筑的形制和特点。东岳庙主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按《东方朔神异经》云我国上古时盘古氏五音之苗裔称玄英氏。玄英氏之子称金轮王,又称少海氏。少海之妻 称弥轮夫人。生二子,长子金蝉氏,次子金虹氏,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金虹氏即东岳大帝,金虹氏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称太华真人,主掌民间贵贱尊卑之数,管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二司、生死修短之权。至唐代武后通天元 年尊为天齐神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夫人尊为淑明坤德皇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加封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故世称东岳大帝。相传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的诞辰。自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日因祝贺大帝诞辰而形成的东岳庙庙会,延续数百年,直至1949年。为市重点保护文物。 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建筑,也是中国著名的道观之一。创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 (739)。金大定七年(1167)重建,后改名太极宫。元世祖时,因为长春真人邱处机在这里居住,遂改名长春宫,进行了重修与扩建,成为北方道教中心。邱处机死后,他的弟子们又在宫东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观,沿用至今。明代末年,白云观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新修 复,此后,乾隆、光绪年间,都曾进行了修缮。现存建筑,大多是清代重修的。白云观的建筑布局,基本上是由数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都建筑在中轴线上,最前面有牌楼、石狮子、山门,进门后是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再往后是邱祖殿、四御殿。四御殿为2层建筑,上面是三清阁,殿后为戒台和云集山房。东院有华祖殿、火祖殿、真武殿、南极殿,东院场外为塔院,有塔一,西院是八仙殿、吕祖殿、娘娘殿、五祖殿、后土殿等,后院有花园一处,名云集园。   邱祖殿白云观的主要殿堂之一,殿内保存有明塑邱处机塑像。邱处机是道教全真派的始祖,山东登州栖霞人,致力于养生之学,后来在莱州居住,自号长春子,元世祖赐他大宗师的爵位,为他建造了长春宫,要他执掌天下道教。他死后,尸骨埋在这里,称为邱祖墓。   三清阁观内藏书的地方,里面藏有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所刻的一部“道藏”,计5350卷之多,观内有赐经碑,正统十三年(1448)许彬撰文,详细记载了“赐经”的经过。   碑刻白云观中保存了大量的碑刻,例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这些碑刻中,记载了观址建筑发展、变迁的历史情况。特别是这里还保存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行书《老子道德经》刻石,是刻石中的佳品。另外,保存有老子石雕坐像,传说是唐代的作品,它是观内最古老的刻石之一。1956年和1983年经过二次修缮。中国道教协会设在这里。 玉虚宫   玉虚宫位于房山区黄山店乡黄山店村西北3公里的宝金山内。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玉虚宫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光绪年间所重建。前宫四合院布局。正殿前竖碑两座。后宫地势与前宫殿脊齐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于后宫50米左右,有塔4座。其中3座并列成“一”字,相隔约7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这3座塔均为清宣统元年(1909)建。另一座距此三座塔30米远,高约7米。 五道庙   五道庙在宣武区韩家潭西口铁树斜街与樱桃斜街之间的路口处。庙有玉帝殿,内有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乾撰记立碑,谓此处为正阳。宣武龙脉交通之地,故于庙侧建玉帝行宫,率诸神以镇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说法是诸宦官为魏忠贤所建,以祈福安。 五顶庙   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西顶亦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俗称娘娘庙,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称护国洪蕊宫,清康熙五十一年改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有大殿五进,旁有七十二司,以及清圣祖御制碑、乾隆御书联额并御制诗碑。民国时曾为舍粥厂,1949年后曾为疗养院,70年代辟为北京橡胶五金厂。现存山门、大殿、配殿及古柏。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整修,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前殿。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张玉书篆额、史夔撰文石碑等。 岫云观   岫云观在房山区琉璃河中学院内。建于明代,原名恩惠寺,俗称老公庙。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仅存皋殿、三清殿和吕祖阁。岫云观古建筑是研究明代建筑工艺的实物资料,为房山县重点保护文物。 三官庙   三官庙在西海北沿29、30号。清代始建,民国年间重修。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券门,棋盘大门两扇。前殿3间,配殿东西各2间。西跨院有殿3间。是一座较完整的小型寺庙。为西城区保护文物。位于通州镇西大街东口路北。明建,称“三官庙”,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院南向二进。山门3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次间后檐嵌六角形三交六菱窗。前殿、正殿各5间。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合瓦元宝顶,次间前吞廊,如意石阶3级。后院正殿前,设青沙岩制浮雕龙纹圆形花坛一座,直径2.35米,边宽0.41米,由数块拼砌而成。 道教协会   全名中国道教协会。位于白云观。1957年成立。本届理事会有57人,会长黎遇航。设有道教文化研究所和白云观道教音乐团,演奏澄清韵、举天尊、双吊挂、小启请、弥罗诰、三皈依、三宝词、云乐歌、返魄香、白鹤飞、仰启咒、五供养、三回向、快中称等80多首道教全真派斋蘸音乐。刊物有《中国道教》季刊。 秀峰寺   秀峰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山下。明正德六年(1511)由太监高让所建。1925年改名为修真观。1929年复更名为秀峰寺,并予修整。寺有三进,殿房数十间。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在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是明清两代皇家的道观。坐北朝南。大门外原有牌坊3座、习礼亭2座,已拆除。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庑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 静福寺   静福寺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碧云寺北1公里许木兰陀山麓。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明天启元年(1621)建玉皇阁,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吕祖殿,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称静福寺。坐落于山腰约海拔200米处,由并排三座院落组成,有玉皇阁、吕祖殿、关帝殿等。存山门一座,无梁结构,歇山顶,石券门,门额书“静福寺”3字。中院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修殿后日岸记》摩崖刻碑。寺内还有明天启元年《新建玉皇阁碑记》碑、清雍正 十三年(1735)《玉皇顶祭星圣会碑记》碑、道光三十年《建立吕祖殿碑记》碑,以及清代扩建关帝殿碑。寺北有金泉洞,深4.25米,高2.9米,洞底一小汪泉水冬夏不枯。洞顶有一小洞,于洞内可以望天,为寺中一奇。与寺隔洞相望的东山梁上,曾建有洗心亭。 元圣宫   元圣宫位于顺义县北牛栏山下。始建年代不详,今碑文记载曾重修于万历年间。庙宇坐北朝南,前立木制牌楼一座,其后有石狮一对,为明代遗物。后面是仪门、前殿、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房屋共40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殿宇上分别绘有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空彩画。前殿月台上,又有古柏两株,高大粗壮,直插霄汉。后殿5间,黄琉璃绿剪边,金龙和玺彩画,月台高大。东西配殿各5间。院中松柏参天,甬道用各色石子拼成图案。为顺义县重点保护文物。 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房山区良乡西北25公里大南峪。明代创建,坐西朝东。随山势而建,前低后高。中轴线四进院落。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北万寿山上。与古北口镇只一水之隔。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名慈云寺,是佛教寺庙,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清末宣统年间,道人郝祥麟重修,改慈云寺为道观吕祖庙。庙山门紧对古北口关,山下是潮河之水;庙的西部是卧虎山,北有长城为屏障,南部山下古北口河西村,古称柳林营,中部山腰有古北口八景之一的镇山塔和七郎坟。庙为清代晚期典型的三合院形式,占地为438平方米,南北稍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大殿内供奉着吕洞宾等泥塑彩绘神像。院内尚有3座残碑。 吕祖阁   吕祖阁在西城区新壁街41号和明光胡同6号。吕祖阁建于清初,系供奉以吕岩为主的道教官观。主要建筑有钟楼、鼓楼、前殿3间、中殿3间、后殿5间及东西配殿各5间。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吕祖宫   吕祖宫在复兴门内北顺城街13、15号。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山门的石门额上书“古刹火神庙”。山门内西为火神殿3间,北为文昌殿3间,南为吕祖阁3间,火神殿后有娘娘殿3间,这是一座现今保存较好的小型道教宫观。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慈善寺   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慈善寺座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称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详,最迟在清初已成庙。分中、东、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观音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这种佛、道两家共进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见。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约10米,传为魔王和尚衣钵塔。每年三月十五日,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开庙三日,堪称京西香火极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毁。寺内外石刻众多,以冯玉祥将军留下的石刻最为引人注目。有“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楷书大字,前7字3尺见方,后4字2尺见方,镌刻在山门外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在“耕读”、“淡泊”附近,尚有从《周易》摘录的“八卦谦”200余字,每字半尺见方。 蟠桃宫   蟠桃宫位于崇文门东大街东口。是北京有名的道观之一。明代始建,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后殿。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盛会”。蟠桃宫庙宇仅有两层大殿,最前有山门3间,门前有旗杆和石狮各一对,门额为“护国太平蟠桃宫”石匾。山门后有钟、鼓楼,前殿为灵官殿,后殿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1987年拆除。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 关帝庙   关帝庙旧时祀奉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的祠庙。明代北京著名关帝庙有51处。主要有白马关帝庙,又名汉寿亭侯庙,在地安门西。始建于前燕(335—369)时期,后历代重修,至明英宗时始命今名。乾隆四十六年,门殿皆 易黄瓦。双关帝庙,在今西四北大街,供奉关羽、岳飞,从记者为关平、周仓、张保、王横。民间传说,岳飞本是关羽转世,故称双关帝。倒座关帝庙,在今西单西安福胡同。关羽享帝王之尊,依旧礼制其庙可用黄琉璃瓦并应面南背北,此庙却座南朝北,故称倒座庙。关夫子庙,在房山南尚乐乡。庙中有“风雨竹”诗碑两块,“风雨竹”是用竹叶组字的一首诗。北京有许多关帝庙被人们用口语赋予了更为通俗的名称,如西城区太平桥的“鸭子庙”、自新路的“万寿西宫”、珠市口的“高庙”、安定门的“红庙”、东直门的“白庙”、东安门城根的“金顶庙”等。昔日北京关帝庙从旧历五月初九起,进香者日渐增多,到五月十三达到高潮,其中,广渠门外十里河关帝庙,自十一日起,开庙三 日,梨园献戏,岁以为常。六月二十四为祭关帝日。 火德真君庙   火德真君庙在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77号。传为元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修,殿宇改作琉璃瓦顶,并建重阁,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俗称火神庙。庙坐北朝南,有门东向。东向山门内外各有一座牌楼。山门外有旗杆,山门内有钟鼓楼,山门3间,前殿为灵官之殿,面阔3间,二层殿面阔3间。东西配楼二层,殿后有亭,可望什刹海。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文昌帝君庙   文昌帝君庙北京五坛八庙之一。位于北城帽儿胡同。又名文昌梓潼庙。文昌宫,又称文昌庙。文昌帝君是文昌星与梓潼帝君合而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本为古星官名,是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周、汉、晋以来,将文昌配于郊祀。梓潼帝君本为雷神,宋、元道士声称玉皇大帝命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将两者合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故称文昌帝君。文昌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清代嘉庆六年(1801)曾大修。文昌庙有山门、钟鼓楼、魁光殿、桂香殿(祭文昌帝君)、御碑亭;还有关帝殿、财神殿、大悲殿,总计全庙大小殿堂楼屋89间。每年春秋二祭(春祭在二月三日,相传是日为文昌帝君生日),规模仪礼如关帝庙。文昌庙原来只有道士,后遂以和尚为首,庙内和尚属佛教华严宗(贤首宗)。辛亥革命后,文昌庙停止祭祀活动。庙址前半部现为帽儿胡同小学。《明御制护国文昌帝君庙旧碑》仍立院内。 药王庙   药王庙位于崇文区东晓市街。占地20余亩。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为武清侯所建。因明、清两代京城药王庙很多,故又称位于外城天坛之北的这座药王庙为南药王庙,其规模比其它药王庙为大。庙的主要建筑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寺庙形式:山门门额镌刻“敕封药王庙”,门前原有两尊大铁狮子,进山门有一对大旗杆,每年腊月至正月底,旗杆上挂大红灯笼,旗杆后有报时的钟、鼓楼。南药王庙有三层大殿。第一层大殿为药王殿,面阔3间,东、西两侧配殿各3间。正殿中供奉伏羲、神农、黄帝塑像,其左下方供药圣孙思邈,右下方供药王韦兹藏。大殿两侧,分别站立十大名医即:三皇时的岐伯、雷公,秦代的扁鹊,汉代的淳于意、张仲景,三国时的华伦,晋代的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代的李景和。东配殿供马王爷和龙王爷,传说马王爷有三只眼,主管天下飞禽走兽,龙王爷管风调雨顺。西配殿供月下老人。第二层正殿和配殿与第一层的建筑形式、规模相同。正殿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东站立四大天王,西列兵器。东配殿供斗母娘娘,相传她是北斗众星之母,礼拜斗母可以救苦除难。西配殿供奉九位圣母:王母娘娘、子孙娘娘、收生奶奶、眼光奶奶等,由她们分别主管天下妇女中的不孕、难产、小孩疾病等事宜。第三层大殿是三清殿,面阔5间,正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两侧分别供着道教所信奉的其他十几位天神。三清殿两侧设有配殿,院内东、西两边立着30余座石碑,碑文分别为修建各大殿时知名人士的题词和题记,今均已无存。在三清殿正西,与它并排而立的还有一座二层小楼,楼下是关公殿,楼上为唐明皇殿。东部的建筑贯穿在南北轴线上。与山门并列平行的有一排临街罩房,面对罩房第一层殿是吕祖殿,供奉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其后有文昌殿、真武殿,相传文昌是北斗七星之上六颗星的总称,主宰人间功名禄位之神,真武就是传说中的玄武,在北方,它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之神。真武殿后有一座戏楼,当时城南一带的士商、梨园、行会等祭祖时常来此处办堂会。戏楼北是药王寝宫,宫内供奉着药王爷和十大名医,在它西边还有一个小配殿,供财神爷赵公明。最后是一栋二层上下开问各七间半的木楼,楼上供奉东王公、太阳公、东岳大帝、灶王爷、南北五祖等几十位神像,多为木雕或铜铸,楼下存放祭神的用品杂物。东边有七、八个小院落,多为僚舍,后来大部分用于停灵和出租。各类殿房共近200间。南药王庙自始建之日起,每逢初一、十五两日有庙会。在明末清初,药王庙香火除夕至元旦彻夜不断。相传每年农历四月什八日为药王诞辰,从四月中旬开始,在庙外神路街设香池数处,供焚香迢拜。1949年后,在药王庙旧址上改建为北京十一中学,东部庙房多已拆除,西部除山门以外,主要三层大殿及配殿至今尚保存完整。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密云县的药王庙位于古北口河东村的东坡上,距密云县城60公里。始建于明初,明末重建。现已残破,只留有戏楼、水房、院墙和几座残碑。为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 一亩园娘娘庙   一亩园娘娘庙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大光明门东南侧,一亩园是皇帝亲耕的“諎田”。清代自雍正后,每年春天帝后出园来此举行亲耕之礼。后至嘉庆道光间,一亩园帝諎之礼渐废。光绪间,御前掌玺太监刘诚连在一亩园旁修建了娘娘庙。庙有山门、二门、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前殿供关圣帝君,后殿供九天娘娘。庙西建宅院一处,为多进式四合院。院房后有菜园,还保存一亩园昔日演耕諎田的原址。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在西城区小黑虎胡同24、26号。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乾隆、道光年间几次重修。庙内原有四次重修碑记。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1间,砖券门石门额上书“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前殿3间,中殿3间,东西配殿各3间,后殿3间。附近有铸钟厂,是明代铸钟之所。 都城隍庙大殿   都城隍庙大殿在西城区成方街33号。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神话中都城隍庙是供奉都城的城隍神庙。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名佑圣王灵应庙。明永乐年间重修,改名大威灵祠。以后又多次重修、重建。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门三重(庙门、顺德门、阐威门),其它还有钟鼓楼、大威灵祠和寝祠、两庑以及治牲所、井亭、燎炉、碑亭等。现存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庙内有明英宗碑及清世宗、高宗碑。有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题联。都城隍庙市曾是北京市著名庙会之一。 伏魔大帝宫   伏魔大帝宫位于通县城内西大街与中山街交接处路北。伏魔大帝是关羽封号,为帝王与民间所推崇供奉。佛教祀关羽始于六朝陈末。道教祀关羽,似始于北宋,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关帝庙、伏魔宫遍及全国。宫东向二进,明建清修。山门3间,前殿3间,南北配殿各3间,耳房各2问。后殿3间,北跨院为普济祠,南向三合院。仅余后殿、朵殿及所遗汉白玉八角雕花座一件,为通县重点保护文物。 宣仁庙   宣仁庙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号、4号。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效建,以祀风神。庙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祀风伯,风殿祀八风神。该庙琉璃影壁、山门、钟鼓楼及几层殿宇均保存。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凝和庙   凝和庙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俗称云神庙。清雍正八年(1730)敕建,以祀云神。庙门坐东朝西,正门前为琉璃砖影壁。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及四层大殿。该庙现为学校,影壁、钟鼓楼已拆除,大殿及后殿还在。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昭显庙   昭显庙在西城区北长街71号。清雍正十年(1732) 建。因祭把雷神,俗名雷神庙。坐北朝南,外垣门东向。现 存影壁及后殿,影壁长约22米,高约3.5米,厚约2米, 建筑面积约154平方米。民国时期曾在这里建立北京教 育会。1925年3月10日至4月15日在此召开了“国民 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 火神庙   火神庙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东街29号。琉璃厂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不少书肆,书肆最忌火灾,迷信者把火神以求免,火神庙由此而来。以前每届农历正月初四到十五日止,琉璃厂及廊房头条各古玩店多在此出摊,书画、字帖、珠宝、翡翠琳琅满目,故又名文化商场。1924年曾经袁右堂提倡,捐资修理,设铅板棚,摆设浮摊。前殿已改建,保留后殿及偏殿,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1891)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1914)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1939年恢复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大殿改称武成殿。原关岳殿改为武德堂。堂内北、东、西三面墙壁上嵌有配享和从祀武成王的历代80位名将传賛石刻,现存16块刻石。1950年曾是西藏达赖喇嘛驻京办事处,现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8 , Processed in 1.0825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