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1路与自行车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肖永利

    北京在“治堵”,作为一个老北京人,我以为这不仅是城市交通发展之需要,更应成为呼唤人们迈开两条腿,多骑自行车,健康、绿色出行的集结号,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人擅长走路,且不分男女老少。我当时家在东城北小街一条深胡同的杂院里。十几户中有自行车的不过四五家,大多数人上下班上下学,上街购物乃至办事,首选“11路”——北京人对迈开双腿以步代车的戏称。
    那时公交车线路少固然是个事实,家庭收入少、一分钱都需要精打细算,也是大伙儿选择“11路”的原因。
    我们院的穆大叔在东四十条一家清真饭馆做大师傅,无冬历夏,年复一年,都是步行上下班,七八里路也不近哪,穆大叔爱说:“一年省的车票钱,够两个孩子上学的学杂费啦。”院儿里的大妈、大婶们也擅走,逛隆福寺大街、地安门商场,去朝阳门菜市场,经常是结伴而行,说说笑笑,腿着去腿着回,有那车票钱,够一天青菜开支了,干吗不省呢。在大人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孩子更能走。
    三年困难时期我正在男五中念初中,学校离家五六里地,中午回家吃饭,一天四趟从没坐过车,全靠两条腿。我印象中,千人的中学校,大部分老师、学生全靠“11路”。不仅如此,那时学校组织我们去景山少年宫,天桥的自然博物馆参加歌咏比赛或参观,一律排队步行,举着队旗行进街上,挺兴奋,不懂得累和乏。
    那年月的男女青年人也十分能走。当时北京人把年轻人谈恋爱叫“轧马路”,挺有意思。国家京剧院有位著名老生演员做访谈节目,提到当年谈恋爱“轧马路”忍俊不禁——人民剧场散了夜戏,与恋人“轧马路”,边谈边遛,愣走到海淀的剧院宿舍,多棒的脚力呀!
    不少北京人当年谈恋爱,都有过“轧马路”的经历,那是一种浪漫,一种生活,一种快乐,绝非时下有车族所能享受到的。让行进的脚步慢下来,好好欣赏北京城的景观、人文状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前不久看《读城——大师眼中的北京》,提到鲁迅先生以及沈从文、老舍、俞平伯、朱自清、张中行等诸位先生,他们有个共同的爱好——漫步行走老北京的街巷、胡同,感悟北京城的魅力。张中行先生在后海的一溜胡同住了三十多年,也行走了三十多年,于是在笔下有了对后海、烟袋斜街、荷花市场、后门大街不少老店、老字号精美的文字回忆——看来迈开双腿“11路”出行,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有美好、快乐的一面。
    自行车进入北京人的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长,清末民国自行车对北京人就不陌生。解放前后,邮递员、送奶工骑着自行车街上跑胡同里钻,印象很深。我高小作文曾写过,长大想当邮递员,“骑着车子快乐地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送信送报送温暖”。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人的家庭有自行车的并不多。七十年代中期,我参加工作十余年,凭票从王府井自行车商店买了辆上海产“永久”牌自行车,那叫美,一路骑一路有人看,您别忘了,在当时自行车是咱北京人家庭幸福生活的“三大件”之一哪。
    自行车在北京大普及,进入千家万户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那时期北京人上下班,甭管是机关单位的干部还是工厂的工人,出行除了乘公交车,就是骑自行车,咱这“自行车王国”的雅号不是白来的。
    清晨,无数辆男式女式,“二八”、“二六”的,五颜六色的自行车,从一条条胡同、街巷中涌出,在各条大街马路上,形成一条条蔚为壮观的洪流,曾被国外媒体摄入镜头介绍到海外,标称“北京一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在中国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从当地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车流滚滚迎着朝阳前行的“北京盛景”,感到格外亲切。
    北京人爱骑自行车,也反映了那个年月北京人的生活状态。写过电影剧本《车水马龙》的老作家赵大年曾说:“30年前有句顺口溜‘北京四大怪:坐车没有骑车快……’那时公交车少,等车挤车,不如骑自行车快。如今,汽车太多,造成道路堵塞,坐车仍是没有骑车快。”
    我从年轻到花甲之年,始终爱骑自行车,骑过“永久”、“飞鸽”、“红旗”加重,也骑过日本“富士”、中外合资的变速车、山地车,各有所爱,各有特点,但感情最深的当属凭票买的那辆“永久”车——我骑着它迎娶媳妇;驮着孩子上托儿所、上小学校,去东单体校少年班打乒乓球;靠这辆自行车,买全家定量粮,买冬储大白菜,换煤气罐。这辆车又是我儿子“掏裆踏半车轮”学骑行的教练车,功劳太大啦。
    退休以后,我兼职成人教育老师,乘坐公交车去上课赶上堵车干着急没脾气,改骑自行车心平气和不慌不忙。有几年我在西四三条的西城技校上课,上课前有富余时间,就骑着车浏览一条条保存尚好的胡同,抄录门联、楹联、乐此不疲。
    不骑自行车,何来浮生闲。自行车便捷、实用之外,还可健身。由于多年骑车,我腿有劲,身体也不错。现在我住在房山区,云居寺、周口店、商周遗址、青龙湖等不远不近的景点,都想骑车转一转。我和老伴身边只有一辆车,不便成行,老伴说买一辆,我说且慢,没两日,我把城里儿子闲置的旧山地车从西城蹬回到房山,老伴见我风尘仆仆骑着儿子的旧车站在她面前,嗔怪说:“四十多公里的路,六十多岁的人,你整个儿一个‘老半疯儿’!”您别乐,我年轻时更“疯”过,仨人结伴骑车去过天津——自行车,真给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4:21 , Processed in 1.10419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