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我二十二岁,婚后住进皮库胡同66号,就在中院往北一拐弯的一间十二平方米的小北屋里。这一住就是三十三年,从青年时代到接近老年。之后,又搬了几次家,现在已住上了百余平方米的楼房。但是,我时刻怀念的,还是我住在老四合院内的那种幸福、和谐、快乐的生活,永久向往、留恋。 西单皮库胡同66号大院,解放前是一位古玩商人的住宅,解放后变成了一个大机关的家属宿舍。这个大院子共有前、中、后三个院子,住着25户人家,有机关的领导、教师、一般干部、炊事员、司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院子里光四世同堂的就有六七家子,整个大院算起来大约有百十来口人,热闹极啦! 一到夏天,中院的大槐树下就聚满了人,小孩子们都是呼朋结伴,男孩子你追我赶,捉迷藏、弹玻璃球、拍三角,女孩子们则好静,爱一起玩过家家,看小人书。 晚饭过后,小青年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侃大山,中年妇女们陆陆续续来到前院,有织毛衣、织线衣、纳鞋底的,给孩子缝衣服、补袜子的……总之,手里都做着活,嘴里还不闲着,说长论短,时不时还交流点小经验什么的,叽叽喳喳,笑声连连,姐妹们凑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 老人们呢,搬着自家做的各式各样的小板凳,坐在后院的绿树荫下,聊着儿孙们的成长过程,讲述着个人的经历、身体的健康状况、社会上的奇闻逸事,每每谈起解放前后的生活,老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都说赶上了好时代。 秋天来了,金色满园,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欢笑。 中院的大枣树上,红红的大枣压弯了枝头。一到这个时节,打枣就成了我们全院最重大的一件事儿,全院的老少爷们、妇女儿童聚在一块,约定一个星期天开始打枣。看!有的家举着大竹竿来了,有的家的小伙子爬到枣树上去了,噼噼啪啪,一年一度的打枣活动开始啦。树下的各有分工,有端着盆捡枣的,有提着筐拾枣的,孩子们的喊声,大家的笑声融在了一起。打下来的枣满一筐一盆的,就往布袋子里倒,然后按户分享成果,真的是每个人吃在嘴里,甜在心中,那种滋味是任何人也体会不到的。 冬天降临,飞雪迎春。过年啦!各家各户喜气洋洋,剪窗花,贴对联,脚踏白雪,相互拜年,恭喜发财,祝福长辈们健康长寿,祝福孩子们学业有成。在不断的爆竹声中,相互吃着计划供应的花生、瓜子,大家的脸上都显示着一种舒心、信心——过了今年盼明年,明年更比今年强。 三十多年来,在这个大四合院里,无论谁家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互帮互助,谁家有结婚的,谁家有生小孩的,谁家有老人患病的,街坊们都会主动出来搭把手,出把子力:院内一位老奶奶,每逢端午节都包许多好吃的粽子给各家送去,多少年都坚持不变;中院北屋一名教师胃出血,大家协助把他送到医院,还有专人负责给他的孩子做饭……院子里住户多,三个院的垃圾箱又大又重又脏,每日里垃圾都倒得满满的,可每当人们下班回家后,大伙儿都去抢着把它抬到街上的垃圾站去。类似这样的事,在这个院子里不胜枚举,事情虽然不大,但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风尚。 总之,皮库胡同66号大四合院是一个和谐、欢乐的大四合院。 岁月流逝。往事依稀,有的长辈已离世,有的孩子长大成才了,是今日改革开放的栋梁,如今的那个大四合院已经消失,在老院子的地方耸立起高楼大厦,但每次经过那里,眼里似乎又看到了那温馨的大院子,和那些进进出出的友善的街坊们。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39 , Processed in 1.11278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