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皇城“触电”前后的彷徨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彭俐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内景 
 
 
  清廷邮传部尚书盛宣怀(资料片) 
 
 
  电信历史专家刘殿义 
 
 
  盛宣怀故居 
 
 
  1899年盛宣怀奏折(资料片) 
 
 
  1929年设计的电信旗(资料片)
 
 
    今天是“世界电信日”,我们行走的目的变得非常简单,那就是尽量梳理清楚100多年前,北京电信是怎样在国事颓唐的局面下艰难起步。

    我们知道,1835年美国莫尔斯发明电报机,世界电信时代由此揭幕。1876年英国贝尔发明电话。1892年纽约至芝加哥电话线路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

    那么,我们也想知道:是谁在北京发出第一封电报、打第一个电话?这电报、电话的发送对象是谁?关于这两个“起始点”问题,即便是电信行业的业内人士,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北京依旧城墙紧裹,城门紧闭,垂帘听政的慈禧视西方文化包括科学技术为异类,禁止“电”这玩意儿进入城垣。于是,中国于1881年12月(光绪七年十一月)建成的第一条长途电报线(津沪电报线,全长1700公里),竟然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北京没有直接的线路联系。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前3个月,因军情快速传递的需要,清廷才勉强将电报线从天津延伸至北京通州。但依然不准这“破坏风水”的电线进入城内。电报发至通州后,再转由驿站快马递送。对电信这一现代科技半推半就的情形,说明大清帝国真的要完了。而通州电报局电报开通,成为北京地区电信的开端。

    在战事更紧迫、信息沟通更急迫的形势下,清廷又不得已于1884年8月在崇文门内外分别建成官用、商用两个电报局。

    我们很难想象,若不是事关国家安危的军事情报的需要,别说城内电报局,即便是通州电报局的设立也不知要推至何年何月。

    探询京城电信源头的步履,怎么也赶不上以3G(3rdGeneration缩写,即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电信飞速发展的步伐。但回望城市电信事业的发蒙,恰是追忆城市现代化的发轫。

    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看,“电信”取代纸信、塔灯、旗语、烽火而成为传递信息工具,无疑是伟大创举。电信不仅节省了我们的脚力、体力,扩展了我们的听力、目力,更在精神和智慧层面丰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利,用两个“不踏实”来描述电信与百姓生活之密切关系:

    “你上班忘带手机是不是不踏实?你一天不上网是不是不踏实?”

    盛宣怀:一封奏折开启古都“德律风”时代

    没有了建筑物的依托,就没有可触摸的历史。好在鼓楼西侧小石桥胡同24号的竹园宾馆还在,它曾是清朝末年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府第。这座小巧玲珑的中国庭园式建筑,默默无闻地隐身在一片灰色民宅中,却被许多敏感于东方古典园林之美的外国游客所青睐,成为他们住宿的首选。但很少有人知道,若要了解京城“触电”的历史,就必须造访这座庭院。

    进大门右拐,穿过彩色回廊,见亭翼然,两边立柱上的楹联有趣:“凌云标劲节,喜雨葆清心”。不觉已至馆内后花园,在爬满五叶地锦的天棚下,发现一块刻有“盛园”二字的石碑。左侧墙壁上,辟有文图并茂的介绍园主的文字及照片。其餐厅名曰“柳溪”的单间,也可以看到盛宣怀与家人的合影与画像,甚至还有镜框中装裱考究的盛尚书的奏折。显然,这座宾馆很懂得在商业经营上打文化牌,打号称中国近代“商父”的盛宣怀这张牌。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江苏常州人。百年来,对盛氏的评价虽毁誉不一,但难掩其事功。他是中国近代电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创造了奠基国家近现代化伟业的诸多“第一”。1880年,他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97年,他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他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1910年,他创立第一个私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同时,他是华夏历史上个人档案收藏第一人——留下近18万件、1亿多字的“盛档”,还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1907年上任)、第一位死后将财产的一半捐赠慈善事业的朝廷重臣。其余荫还惠及现代文学,他的外孙邵洵美(1906年-1968年)乃新月派诗人、出版家、翻译家,曾出版《新月》、《诗刊》、《论语》等刊物,胡适、林语堂、梁实秋、沈从文都为其撰稿。而盛宣怀颇有文学性、很值得一读的奏折,为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撰写的《由中国电报总局开办电话》一折:

    “德律风(telephone音译)创自欧美,于电报为支流……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只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中国之有德律风也,自英人设于上海租界始,近年各处通商口岸洋人纷纷谋设……他日由短线而达长路,由传声而兼传字,势必一纵而不可收拾,不特中国电报权利必为所夺,而彼之消息更速于我。制防不早,补救何从?现在官款恐难筹措……惟有劝集华商资本自办德律风,与电报相辅而行自通商各口岸,次第开办。再以次及于各省会、各郡县,庶可预杜诸邦觊觎之……”

    此奏折乃中国电信历史之珍贵文献,它不仅在近代史上起到开启古都“德律风”时代的作用,并悉心谋划捍卫中国电信主权之对策。捧读这篇热诚、豪迈有国士之风的文章,慨然不能自已。

    细心的人会发现,盛宣怀的奏折偏巧写于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前一年。显然,这突如其来的战事使他开办“德律风”的盛意受阻。紧接着,“庚子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令清政府不堪重负,财政支出捉襟见肘也使盛的电信建设良策的实施,不得不一拖再拖。或许,外强中干、先厉后荏、仓皇弃城、逃往西安的慈禧,悟出电话对迅速通报军情、传递信息、下达指令、统御天下的关键作用,才决定采纳盛的建议。

    奏折上呈五年后,即1904年1月2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盛的“德律风”行动计划才在北京开始落实。由清政府钦准的北京第一个官办电话局,在东单二条胡同翁同龢私邸旁设立,共安装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100门,主要用户是各部署及王公大臣等有地位、身份的皇亲国戚。此时,光绪皇帝传旨在皇宫安装电话,遭到慈禧太后拒绝,以致出现一个奇怪现象:故宫比王府安装电话要晚上17年,1921年(民国十年)皇帝溥仪15岁时才有机会在养心殿把玩电话。

    可惜,北京首个官办电话局原址已经消失,其大概位置在今东方广场一带。而中国第一条皇家专用的电话线路,在此后4年建成使用。

    颐和园慈禧专线:让光绪皇帝命悬一“线”

    1908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太安宁的年份。同是这一年,美国制成第一部实用电话的发明家爱迪生,获得发明电影机的专利权;而中国慈禧则在她的颐和园行宫,安装了一条直通中南海光绪关押地的电话线。正是这条皇家电话专线,可以使慈禧太后随时“听”到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了“监视”功能。此时,可怜的光绪皇帝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命悬一“线”。

    驱车从城里向西郊的颐和园驶去。

    一路上,这座城市里恐怕再找不到的电信历史的好向导——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综合部的刘殿义,不停地给我讲述百年前的古都那些鲜为人知的电信故事。他自1993年参与筹备、建设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就开始了长达18年之久的,对北京电信历史资料——包括文字与实物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他能鉴别各种各样的电信文物,如发报机、电话机、电缆、电线杆、电信徽章、电信工作服等等,并说出它们所属的确切的年代、功能与用途,以及其历史价值。如今,这个“颐和园皇家电话局”旅游景点,就是他经过详细考察、论证、洽谈、建设的成果。

    颐和园东门,右拐,不远就是游客纷至沓来的、濒临昆明湖的水木自亲殿——“皇家电话局”。

    刘殿义在殿前小码头上介绍:

    “大清帝国是被动‘触电’,北京也是被动‘触电’。一开始,朝廷大臣们都认为‘我们的驿站很好呀,要电报电话干嘛?太后是金口玉言,她的声音是可以随随便便传出去让别人听的吗?’你问我谁最先在北京城使用电话,谁是第一个通话人,照理,应该说是八国联军。他们攻占北京时,把军用电话和电话线都带到城里。

    庚子年战败后,慈禧常在颐和园中居住,解闷。她的电话专线就设在其寝宫前面,专线的另一端是西苑来熏风门东配殿——光绪寝殿。这年8月到11月,皇家慈禧电话专线仅仅使用了3个月。当然不是垂危的慈禧喜欢守着电话玩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没有这个电话专线,光绪皇帝会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11月14日)魂归西天吗?这样一想,光绪皇帝很可能是被‘电死’的,被这条专线害死的。”

    目前,作为北京人文景观、电信专题的旅游项目,在原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企业形象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李立涛的策划下,除了在颐和园的水木自亲殿复原“皇家电话局”以外,还在故宫储秀宫西配殿复建了一个建成于1910年的“皇家电话局”。

    当年,紫禁城内安装了10门用户交换机,储秀宫、长春宫、建福宫三宫设专线电话6部,显然后宫女眷们对颇显神秘的电话设备很有好感。如今,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都喜欢在这里用100年前的老式电话,给亲朋好友打一个越洋电话,辽阔的时空感让人沉醉。正是:“当年皇帝被逐出宫,今日民众被请进宫。故宫在拨号,世界一网通。”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

    按图索“电”长知识

    行走的最后一站,是位于骡马市大街9号——北京网通大楼内的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它是中国惟一的电信历史文物集大成之馆,也是一个难得的有关电信知识的文字、实物大讲堂,更是用电信符号串联起来的一部古都百年近现代史书。有时间,建议您一定要去看看,绝对不虚此行。

    电信博物馆好大,两层展厅,布展面积3300平方米,陈列着清朝电报线路图、北京最早的电话机、磁石交换机、供电交换机、进步制电话交换机……直到目前的程控交换机,还有从有线到无线通信,从载波到微波通信,以及卫星、BB机、3G等神奇魔幻般的各种高科技通信设备,置身其间,尽情领略唐代白居易“排空驭气奔如电”的诗歌意境。百年电信史,一首城市诗!

    步入展厅,三幅高悬的中国电信图让人惊叹。

    最早的一幅为1884年(光绪十年)英国人绘制的《清末电报干线图》,此电信资料由英国电信公司档案中寻到。它标明,当时除著名的津沪电报线以外,北起锦州,南至广东,都已经连通了电报线。

    另一幅是1890年(光绪十六年)由中国电报总局绘制的《中国电线地图》(即全国电报干线图)。此时,我国已经铺设电报干线3万公里,电报干线初具规模。

    再一幅乃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绘制的中英文对照《中国电报干线图》。从图上可见大陆电报干线已经遍布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也可见海底电缆由南海一直通到渤海。

    ——陪同参观、担任讲解的刘殿义指着这末一张图说:“它是在筹建电信博物馆时通过报纸征集偶然得到的,由一位名叫王凤书的读者提供。”

    展品太多,其中最打眼的一件是一面蓝色“电信旗”。

    社会上,并不是每个行业都有一面属于自己的旗帜,这就更令人好奇。1929年民国时期设计的“电信旗”图案,在当时是绝对时尚、且超前。它粗看上去是一个汉字“电”,细看一下是四个英文字母——ETLW。四个字母来源三个英文单词:Telegram(电报)、Telephone(电话)、Wireless(无线电)。简单的一个图案,凝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这一电信符号至今还在沿用,它频繁出现在各种电信徽章、制服以及设备上。

    ——仔细端详着这个“电”字形中西合璧的电信标识,似乎悟出设计者的深层含义:其三个英文单词也可以是:“Elector(有选举权的公民)、Elevation(提升)、Welfare(福利)。”它们正好说明,起源于19世纪、兴盛于20世纪、甚至将主导21世纪的电信科技的社会功能:为世界的全体公民提升幸福指数。

    在最后一个展厅里,刘殿义兴奋地介绍最先进、最时髦的电信设备: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用视频电话与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面对面’说话。在商场里挑选商品时,可以通过屏幕图像信号指着要购买的物件,即时征求家人意见,‘买还是不买’。你还可以通过网络玩玩‘体感游戏’,即和身处异地的友人切磋切磋乒乓球球艺……

    说真的,今天的人,比起当年哭着喊着要安装电话的皇帝溥仪又怎样?此时我们所享受到的电信所带来的便利和福祉,已经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里不可一世的皇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0:03 , Processed in 1.11830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