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民谣话端午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颖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形成于战国时代。端午的“端”是开始、初之意,古籍《风土记》曾云:“仲夏端五,端,初也”。初五是一个月中的初始,在农历地支纪月中,顺序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古时端午又称“端阳节”,另外五月初五,五五相重,《宋史》曾曰:“明年重五,又送角黍,执扇。”故端午节又称重五节,而咱老北京人,则爱称其为“五月节”。

    又逢端午,它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粽子盛宴,还有众多值得记述的传统民俗和民谣……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不但别称与“五”相关,众多民谣歌句中,也描述了端午与“五”相关连的众多民俗。

    古老的端午节民俗,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民间端午节还有插“五端”、吃“五黄”、吃“五毒饼”辟“五毒”、系“五彩丝线”,佩带五彩香囊等民俗。

    自先秦时起,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老北京民谚也有“善正月,恶五月”之语,皆因进入炎夏燥热潮湿的天气后人易生病,多有瘟疫流行,再加上旧时卫生环境不好,毒虫繁殖咬人伤人,所以这个时节种种求平安辟邪灾的习俗应运而生。旧京时,端午节就出现过众多与“五”这个数字联在一起的习俗。

    “插五端”是指插挂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辟不祥。在清人顾禄的《清嘉录》中曰:“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五日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

    人们除用艾作鞭, 菖蒲作剑, 大蒜作锤悬挂于家中,有些人家还用艾草等编成个小“艾人”,悬挂入屋中,并以艾叶煮水给孩童们沐浴,以辟邪驱瘴。旧京民间曾有“五月五日五,天师骑艾虎,神疫归天去,瘟疫归地府”、“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等民谣在少儿间传唱。

    食“五黄”、吃“五毒饼”也是端午时的重要食俗。

    五黄指的是黄鱼、黄瓜、蛋黄、黄豆、雄黄酒。古人认为,黄色可以解毒制煞,虽有些迷信,但却也知按节令保健养生。端午的五月初五的中午,正值一年中人体的阳气最盛之时,而黄鱼、蛋黄、黄豆(粽子内加入黄豆)都富含营养,黄瓜、雄黄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鱼北京俗称黄花鱼、大王鱼。旧京时鱼贩们多从京东的津塘海边趸来,小贩走街串巷高声吆喝“大黄鱼哟,新鲜的黄花鱼哟”。旧京俗语有“当裤子,买黄鱼”之说法,其意是不管多穷也要吃上顿黄花鱼。旧京时还有“躲五”之说,有出嫁女儿的人家,端午节时,必将女儿接回娘家躲开“端五”,同吃一顿黄花鱼,旧京端午节时盛行吃黄鱼辟毒习俗之情景,可见一斑。

    雄黄酒也是端午很重要的一项民俗,传说那白娘子正是在端午节的中午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型。雄黄酒在咱北方,则多用于在少儿额头上写个“王”字,以辟邪解毒。古诗曾有“惟有儿时不能忘,持艾簪蒲额头王”的名句。

    旧京民谣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是为“五毒”。这时节要吃五毒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伤害人。

    端午节时要到饽饽铺去买食五毒饼,相传源于元代。据传元末道教始祖张天师的裔孙来北京遨游时,赶上京师闹瘟疫,不幸染上后摔倒在一家饽饽铺的门前。那饽饽铺掌柜的见是个气宇非凡的少年,马上叫店员把他抬到后屋刮痧和针灸,把少年救活。后来这少年为报答饽饽铺的救命之恩,用朱笔画了一道灵符,加盖上龙虎山乾坤太乙真人金印,派人送给饽饽铺留作驱邪辟疫之用。掌柜的视灵符同瑰宝,贴在作坊的上梁,并让工匠照灵符仿刻了一方点心模子,用此模子制出的点心竟然无蚊蝇滋扰,掌柜的给取名“五毒饼”,并在端午节时出售。众百姓认定这种饼能驱邪,被一扫而光。后来有饽饽铺就刻出五种虫的模子加盖在点心上,成为端午节应节食品。

    五毒饼旧京时也称端午饽饽,曾是高档细点。如今北京稻香村、功德林等老字号已又恢复了这传统的端午食品。张天师裔孙画的灵符,后来也与钟馗像成为百姓家辟毒驱邪的镇宅之物。柴桑写的《燕京杂记》曾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描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

    民谣小曲有:“五月端午,街前卖神符,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樱桃桑葚,粽子五毒……孩子们头上写个王孝虎,姑娘们鬓边斜簪五彩灵福。”自两千年前古人就有系五彩丝带和佩带香囊以除毒防疫祛邪之习俗,端午节时更必佩带。古籍《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又曰:“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

    在男女佩带的香囊香袋内均装有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药,富贵人家要加装些檀香、麝香。从医药学看,这些药确有一定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带还常放在床前及枕边。

    旧京的妇女们在端午节前常用棉织丝缎剪成布老虎、药葫芦等多种式样,并用五彩丝线绣成王字或五毒虫等图案,年年有翻新,可谓女红竞巧。女孩们常用五彩丝线编织成小老虎、小葫芦,驱邪镇宅,迎吉祥福禄。那旧京学校的手工课,这时节多是让学生用硬纸与丝线缠制小粽子,女孩们多拴在身上或系在小棍上。

    端午节时还用五彩丝线编成玉镯样或环状形的五彩丝带拴系在手足腕和脖颈上,那时称为“长命缕”。 人们还用五彩线在肚兜上刺绣满五毒及老虎的图案给孩童戴上,女孩们还用凤仙花涂染在指甲上。民谣有:“都人重五女儿节,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花作簪,衫裙簪朵盈盈新。”因这些习俗,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6:49 , Processed in 1.10424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