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民大学--温暖满校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薛恺生

        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当时招收的学员基本从工农兵中吸收。人大建校的同时,人大附属工农速成中学也建立了,工农兵中抽调的先进分子先在速成中学用四年完成初高中教育,毕业后再进入人大学习。

    速成中学建校后共收取五批学员,包括很多人大代表、战斗英雄、劳动模范。1955年,速成中学改为普通高中。我就是1955年考入这所学校的,是普通高中的第一届学生,当时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高中班。那年同时在校尚有速中学生二、三、四三个年级。1958年我高三毕业时,速成班的学生也都毕业了,后面再没有速成班了,学校完全成为普通高中,顺理成章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母校人大附中,在我刚刚懂得人生时,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稳稳地迈向更高的台阶。至今回忆母校,还让我像孩子,时刻能感受到母亲的体贴温暖!

    1955年9月初,入校开学典礼那天,全校老师和新老学员齐聚大食堂,夏校长正在开学典礼讲话,下面递上个纸条,他看了看,笑了,大声说道:“有人要求请郝建秀大姐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礼堂立时掌声雷鸣。

    只见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姑娘从人群中站起来,面带腼腆,向大家招手并鞠了一个躬。啊!一位这么年轻朴实的姑娘,居然是“郝建秀工作法”的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之后,连续又有好多位劳动模范、战斗英雄让夏校长请出来和大家见面,和这样一些英雄模范人物为伍,真是幸运而又骄傲。

    人大附中校风极好,印象深刻。别提违纪,迟到早退都没有,上课根本不用维持课堂纪律,老师组织教学心思全放在课本内容上。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家生活比较艰苦,还有一部分从农村来的同学,更是艰苦。班里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助学金分三等,一等十二元,二等八元,三等四元。二等八元就是当时学生们每个月的伙食标准,白菜、萝卜、窝头是常饭。一个星期只吃三次馒头,而且是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从来不吃净白面馒头。

    同学大都穿布鞋,有球鞋就很好了,基本没有穿皮鞋的。大家都很知足,没有人觉得生活艰苦,同学之间也没有攀比的。

    学校在郊区家在城里,周日上午回家,从黄庄到西直门,32路汽车,票价壹角,很少有人舍得坐车。同学们都结伴从黄庄出发向南,到农科院南侧小马路,过铁道学院、高梁桥,到西直门要走四十多分钟。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觉得一会儿就到了。周日晚上七点必须返校,晚自习从来没有人缺席和迟到。

    人大附中很注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生参加劳动是司空见惯的。学校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甚至还帮助学生找活。人大附中的校园里,在我们身旁就有几千个工农兵学员老大哥、大姐,成为我们的榜样。

    1957年春节刚过,学校组织参加农村的“整地”劳动,任务是和农民一起将一片斜坡地整成可以浇灌的平地。当时天儿还很冷,土地还没有解冻,我们只能先挖一个坑,把下面没有冻上的土挖空,之后再用大锤、铁钎将表层土一块一块砸下来搬走,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每天完工,累得大家挤在土坑上,一觉大天亮。

    那时,北京的风沙比现在厉害得多,刮起小石子,打在脸上生痛,漫天黄沙往棉衣里钻。教语文的杨老师天生一头卷曲头发,正好灌满了土像一个黄头发的外国人,只有笑的时候露出一副白牙,至今我的脑子里还回荡着他兴奋地大喊“搬大捆(大块)”的南方乡音。

    人大附中现在的大运动场,原来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们那时参加建校劳动,为建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要把校北面和原市第七医院之间的一座小土山的土挖下来填平操场。这个小土山为什么处在海淀镇南面很奇怪,它原来可能要大得多,多年来由于建设用土已经挖得四壁陡峭,还剩两个篮球场那么大,七八米高。

    那会儿,我们全部的体育课停止,就改成挖土运土劳动,积极的同学下午课余时间也去干。我们用了三个多月,愣是把土山挖掉了,把场地填平,然后铺上麦秸,洒上水,借来大石碾,几十个人拉来拉去,把场地压平,建成了一个标准大小的运动场,后来召开校运动会和海淀区中学运动会,都在这个运动场。

    人大附中能有今天的优良教学成绩,有其必然性,更和其多年的优良传统、教职员工及同学们的努力分不开。那时,进入人大附中的学生,个个都有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理想大学,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强烈愿望。

    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很高,大家还有一股团结向上的劲头,当时同学们报考大学都想报当时国家需要的专业,去艰苦的岗位,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边疆也不怕,我们大多报钢铁、石油、矿业、地质、化工等院校。

    我1955年考人大附中时,原先在一个普通初中毕业,初中时学习成绩算不错的,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可进人大附中时,在班里的学号是“42”,这恐怕是按考试成绩排的。那时全班五十人,我的名次很靠后,紧追了三年,高三毕业,十一二门功课,有十门是五分,就这估计也只能排在班上二十几名,是个中等生。班上的“1号”同学,中学六年都是优秀生,两次市优秀学生金牌获得者,每个星期六、日,他都会复习上周的全部功课,并预习下周的功课。语文老师在班上讲评时,说他九十分钟的语文考试,把两张卷子写满了蝇头小字,卷子都快写不下了,他引用了大量的课文,从他的答题看,几乎把全本语文书都背下来了。同学之间是有影响的,谁不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呢?

    老师教得用心,水平也高,是学习成绩好的保障。我们每月写两次作文,每次两节课,隔周老师会对全班的作文做两节课的评述。发回来的作文本,尾页都给评语,老师把每本尾页都批“红”了,有时还批一页多,绝不下二三百个字。以每本批阅一小时计,五十本就要五六十个小时,何况语文老师还教两个班,可见工作量之大。当时老师全住校,我们九十点钟下晚自习,老师宿舍总是灯火通明。

    作文的讲评是我们最爱听的课,按作文题目,怎么入题、切题,怎么铺垫、展开,怎么解决冲突、怎么结尾,老师方方面面都给以评价。

    语文老师不仅严格要求我们学好课本内容,还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这样在写文章时,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他说学语文就是要用,要学会表达思想,让别人知道你要干什么,告诉别人什么。他还说,学语文、学看书是育人,要让看书人受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49 , Processed in 1.07773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