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轴线上的地下联络站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郭苇

    “中轴线”申遗,如今已被列入北京市“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老北京的中轴线已走过近600年的沧桑岁月。其实,我们每个人所亲闻、亲历、亲为的“中轴线”故事,也都是“中轴线”上一个个令人回味的音符。

    从鼓楼向南一百多米,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有一处私人院落。这座小院曾经是我党北平地下工作的联络站,我在这里生活近六十年,目睹小院的变迁。目前小院已经拆迁,变成了玉河的河道。然而逝去的一切仍让我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这个院落几经更名,早期是帽儿胡同52号后门,又改为河沿胡同,最后划归东不压桥胡同11号。我于1950年出生在这里。儿时常常听父母谈起小院的历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父母都是解放前在刘仁同志领导下,北平城工部华北上层联络部的地下工作者。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日伪占领时期公开身份是日伪“庸报”报社的记者,由于身份的便利条件,父亲经常活动于日伪高层之间,为我党搜集和获取了大量的日伪高层情报。母亲则从事着情报传递工作,就连我的姥姥、姥爷也担负着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时的小院充满危险和神秘的色彩。

    那时购买这个小院完全是出于工作的需要,父母卖掉了慧照寺宽敞的四合院,选择了这个地处中轴线热闹非凡的地安门大街附近,闹中取静隐蔽性极强的院落。这可能也是大隐隐于市的想法吧。院落不大,地理位置作为联络站极佳。院落四周:北边是棺材铺、西边是煤铺、东边是个大庙和私人开的剃头棚,北边门前是一条如同龙须沟一般的小河,小河可经过后门桥直通什刹海。在交通上东边可以通过豆角胡同、雨儿胡同等分别进入锣鼓巷、鼓楼东大街和地安门东大街,西边则可以通过三条小巷进入地安门外大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这个联络站长期生存下去的一个条件。

    小院坐北朝南,一拉溜儿北房六间。整个院子三米多宽,呈长方形。院门在东边,门上书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院西边两间西厢房分别是厨房和厕所。院内有一棵香椿树和一棵丁香树,应时按季父母总让我们摘些香椿芽和丁香花送给邻里。北房檐下四个大花盆分别养着两棵石榴和两棵夹竹桃。南边院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中放置着一个大荷花鱼缸,里边游弋着几尾金鱼。北平和平解放后,小院的地下联络站功能也随之结束。

    我出生后记忆中的院落是充满温馨和宁静的。每天早上听着拉儿童车的叔叔一声呼叫,我和姐姐开始了一天幼儿园的生活。周日父母休息常带我们去周边玩耍,鼓楼后边风味小吃、杂耍戏法、茶馆评书令人流连忘返,有时去北海划船、照相,最让我们难忘的是那些小吃:豌豆黄、芸豆卷、艾窝窝、驴打滚,还有冰激凌、雪花酪、杏仁豆腐和酸梅汤。当时儿童的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和游乐场所,我们自己玩时无非是弹球、抽汉奸、滚铁环和拽包,有时为了看小人书在租书店一呆就是半天。即便如此也是欢乐无比。夏天我们全家经常坐在院内香椿树下纳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家用来扫房的鸡毛掸子(是一根两三米长的鸡毛掸子)总是竖立在大门边上,院外看着像插着面旗子?父亲笑着对我说这里有故事。原来这里作为联络站时,这是一种告诉外边来的叔叔和阿姨安全的信号,常年以来已经习惯了。这把掸子似乎是在告诉人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安全、幸福。

    然而随着政治运动的到来,小院的主人被打成右派,举家下放到青海。小院被委托亲属照看,鸡毛掸子仍然讽刺地竖立在那里,好像盼望着恢复以往的宁静。1963年父亲和全家回到北京,又住进了告别了数年的小院。我也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居,虽然物是人非,但依然温馨。

    我们重温着儿时的梦想,享受着重返故里的兴奋。父亲找人粉刷修缮小院,我们又开始了摘香椿芽和丁香花送给邻里。我回到府学胡同小学上学,继之考上了北京五中,开始了平静安宁的生活。我时常和几个同学好友在什刹海游泳、滑冰,偶尔捞几个蛤蜊和小鱼放在荷花鱼缸饲养。父亲赋闲在家,练练书法,写写回忆录,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说来也怪,丁香树这年竟然开了两次花。我每天放学后习惯性地在门前驻足看看竖立在门边的鸡毛掸子,它似乎在告诉我这里很安全。

    可是好景不长,十年浩劫,父亲被打成叛徒,强迫每天打扫小院周围的街道;母亲被打成走资派,每天被造反派批斗并强迫参加劳动。小院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街道强行给院内安排了住户。大门上“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替代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红漆大字写在了灰色的院墙上,小院的大门也被抄家的造反派踹得歪歪斜斜,门窗上还贴满大字报。荷花大鱼缸被打碎了,连生存了数十年的香椿树也枯死了,不知何时竖立在门边的鸡毛掸子不见了!

    时光荏苒,父亲在暮年时恢复了级别,也被落实了政策,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虽然父亲分配了新的住房,但老人坚持不离开小院,他曾经在北京晚报撰文《东不压桥11号》,回忆那已经流失的岁月!
 
相关链接

北平从未暴露的三个红色电台
 
    1941年9月,中央情报部成立,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的军政战略情报机关。

    中央情报工作将全国分为几个地区:陕甘宁地区,晋察冀地区,香港、上海地区,华中地区,重庆地区,西安地区。各地区建立情报电台、情报交通站、交通线等联络指挥系统,设点、连线、结网,情报工作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

    北平地下情报网由城工部系统、社会部系统、敌工部系统组成。地下电台是情报工作最得力的工具,从1942年至1947年,城工部用了近五年时间进行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在北平建立起秘密电台。

    地下电台的工作人员全部是共产党员,大部分由解放区派出,都由党组织安排可靠的关系作掩护。当时城工部在北平建立了三处地下电台,有三套工作班子。三处电台先后几次搬家,在旧鼓楼大街、帽儿胡同、皇城根内北箭亭、东城洋溢胡同、牛街沙栏胡同、宣武门外西草场十二条等地设立了机关。为了对付国民党在北平城内的流动侦察及监听,工作人员要经常更换住所,变换电台的波长,变换呼号和密码等。送出和接收的电报,一般是用稀米汤或面汤写在白纸上,收电人用碘酒擦拭后才能显露字迹。

    电台工作最紧张的时期是北平解放前的三个月,当时正值平津战役节节胜利,北平被围,交通线被切断,解放区与城内的联络只能靠电台,这是电台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一段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城工部地下电台在北平没有发生任何问题,未被国民党发现,这在国民党严密统治、特务密布的大城市是不多见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23:07 , Processed in 1.0970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