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的银子去哪儿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地方志

  白银,是古代的货币,直到民国才退出流通领域。据古籍记载,老北京地处天子脚下,民间所藏白银极多,可今天马蹄银已成罕物,令人好奇:老北京的银子到底去哪儿了?
  以白银为货币,自汉代即已开始,但真正流行始于明。因中国贵金属产地很少,经常出现“钱贵物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因财政支绌,一度以鹿皮为货币。
  用贵金属为货币,很容易流出,比如贞观时铸造的铜钱,在中亚各国都有出土,因其分量重,铸造精,被商人带回储值。货币离开市场,自然引发货币稀缺,唐代外贸发达,这个问题尤其严重,一度用帛充当货币,规定交易中必须60%使用它,但帛一旦裁剪,即成废物,这迫使政府考虑用纸币来替代金属货币。
  发行纸币,对信用要求较高,唐中后期长期用兵,不得不增发纸币,以变相掠夺人民,结果信用一落千丈。宋代一度建立了类似现代央行的制度,并有充足的准备金,但不久亦因政府财力负担太大,步了唐代纸币的后尘,明代朱元璋发行“宝钞”,也很快衰落。
  古代中国皇权独大,无人能约束,一旦拥有造币权,可通过信用换取民间财富,他们很难战胜自己的贪婪,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但经过近千年努力,却一直没成功。
  货币不够,大大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征税成本增高,只能收实物。到明代时,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明清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机遇,统治者干脆因势利导,不加干预。故直到清晚期,市场上白银的标准都异常混乱,北方盛行马蹄锭,南方通行方槽、砝码、圆碗、牌坊锭等。
  光绪三十二年,北京26家有户部执照的炉房(私人造银处)共同上书,要求统一民间用银制式,遂定珠宝市等26家店为官炉房,只出十两锭,上加“十足色”戳,因制式统一,遂在全国流行。
  需要说明的是,这10两不足今天的一市斤,清代一两相当于37.5克,当时一斤16两,相当于今天1.2市斤。
  1913年,因大量低劣银锭冲击市面,珠宝市公议局遂在银上改戳“公议十足”或“公十足”,第二年即废两改元,故这种白银今天尤为罕见。
  老北京民间藏银颇多,清代明码标价,捐一个道台需13120两白银,可见当时白银流动量之大,今天这些白银哪去了呢?
  首先,白银在古代也是贵金属,普通老百姓手中并无多少;其次,清中后期白银大量外流,民间所剩无几;第三,上世纪30年代时,美国放弃银本位,转行金本位制,市场风传是白银紧张导致,故引发国际市场银价剧涨,国内持有者大多顺势抛出套利。当然,近代中国社会的贫困化,也是白银渐少的重要原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22:38 , Processed in 1.07633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