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老北京相比,如今的夏天好过多了。空调、冰箱、电风扇,家家有,哪儿凉快奔哪儿去,吃清凉的随时取,多惬意呀! 过去北京的夏季显得十分漫长,尤其“热在三伏”,令人记忆犹新。老舍是描绘老北京城气象的高手,《骆驼祥子》一书中对盛夏三伏的描述,读着就感觉热气扑面而至——“没人敢看太阳在哪里,只觉着到处都晃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中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想着小时候,我上小学中午回家,太阳晃眼,柏油路晒得发软,见着树阴比见着亲人还亲,真热呀! 伏天哪儿寻凉呢?北京人可有的是应对的办法。家境好的人家住讲究的四合院,独门独院,那一定要“天棚鱼缸石榴树”,一样不能少。 搭了天棚,全院子凉快,有诗曰:“消夏凉棚好,浑忘烈日烘。自无烦暑至,飒爽畅心中。” 北京人对种树养花养鱼颇有感情。四合院中,一溜鱼缸,几盆石榴,再加上爬山虎缀墙,夹竹桃、西番莲、百日红等花木,俨然成了清凉世界。 即便住在大杂院,北京人也自有清凉乐趣。院中住户门前,几乎家家瓜棚豆架葡萄架,不是天棚而胜于天棚。那年月大杂院没有乱搭盖小房的,都讲究种树养花草,盛夏院中,虽少有名贵花卉,但天竺葵、草茉莉、西番莲、指甲草、薄荷、喇叭花,姹紫嫣红,让大院人家看着养眼,感觉清凉不少。 那年月避暑,一般人不出京城,您花钱,中山公园等园林公园避暑,不花钱的老百姓,您奔什刹海荷花市场,那里不仅风凉,而且有形形色色的消夏美食——鲜菱角、鲜藕片,莲子粥、雪花酪,豆汁灌肠、西瓜摊,杂耍、唱戏、旧货摊,热浪暑蒸仿佛到此止住脚步。 扇子曾是北京人度炎夏过伏天不离手的必备的物件。伏天里,虽说人手一扇,但身份不同,扇子亦各有别。咱普通老百姓,多用竹叶、麦秆、蒲葵叶编织加工的扇子,老百姓买蒲扇、芭蕉扇,找个街头巷口地摊上就齐了;大宅门的女士买精美的团扇,远的来自苏杭,近的也来自南城花市(大街)绢花作坊。达官显贵、文人名优喜用折扇,当属琉璃厂的荣宝斋、韵古斋。荣宝斋的扇面有名人的水墨丹青,韵古斋的扇骨有紫檀、象牙、湘妃竹。 伏天真热,人受不了,动物们也受不了。于是从清代就有了伏天“洗象”的趣事,也就有了象来街。在护城河里给大象洗澡,观者人山人海,老北京人玩乐之心,可见一斑。伏天里,大象戏水清波荡漾之中,据说积水潭是伏天给马洗澡的地方,那人呢?伏天护城河,玉渊潭,到处是游泳的北京老少爷们,伏天里,水是最清凉的地方。 北京人最懂养生之道——心静自然凉。伏天里北京人很少有打架斗气的,孩子出了错,大人也网开一面,很少责骂,伏天里起急动怒生闷气,伤身子呀。 伏天里,北京人离不开大碗茶和绿豆汤,去火消暑最佳饮品。在伏天里,北京人不多吃鱼和肉,很少吃豆腐,因为这些东西容易变质,鱼和肉也爱上火。夏天瓜果蔬菜大量上市,大受欢迎。北京人夏天里爱吃凉拌菜,更离不开芝麻酱。“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过水的筋道手擀面,调好的芝麻酱、好米醋、黄瓜丝、大蒜瓣,吃一碗想两碗,伏天好饭食也。 我记忆中,伏天夜里,不少北京男女老少露宿街头。夜幕降临,蚊子来袭,屋子里闷热不进风,又熏上蒿子驱蚊,哪儿睡觉呢?惟有屋外。胡同里、当院中尚有凉风,铺张凉席就可聊天的聊天、睡觉的睡觉,各不相扰。那年月,小街胡同里,到了晚上连骑车的都没有,十分安全。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18 , Processed in 1.08165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