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记者忽然接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的电话,告知位于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的南牌坊胡同18号——聚兴永木厂旧址已经被拆。两周之前,记者前去探访时,那里虽然已被拆掉一部分,但最重要的门楼尚在、匾额尚存。中国文物协会理事华新民等文保人士正在为这一片四合院的存留奔走,没想到,这么快,一个完整记录着百年营造历史的珍贵文物就在铁锤之下消失了。 百年聚兴永 南牌坊胡同18号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这儿有一座欧式门楼,上书“聚兴永木厂”及英文 Chu Hsing Yong&CO Building Contractor(“聚兴永建筑承包商”)。木厂始建于1910年前后,已有1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成为人民出版社宿舍。 所谓木厂,并非木材提供商,而是建筑营造厂,既承包建筑工程,也做木制品加工,在清代极为鼎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众多私营木厂成为国营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木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聚兴永木厂无疑是当时的佼佼者。北京档案馆现存有1917年“京师警察厅关于聚兴永木厂被军人抢去财务的呈”的档案;1947年“聚兴永木厂承包环城碉堡工程”的档案;1948年“户口调查表”的档案中,聚兴永木厂(营造厂)当时的经理、工程师、工人都被记录在册等。 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与学术交流大楼项目,南牌坊胡同的拆迁工程正在启动,胡同中四处可见已经破旧的拆迁公告,聚兴永木厂旧址也在所难免。为了将这处院落保护下来,华新民在网上发起倡义,40多位专业人士联名支持。她认为,旧时北京有多家营造厂,以往北京城的建筑工程都是由营造厂完成,而现在,营造厂所剩无几,聚兴永木厂可谓现存的唯一实体“标本”,虽然聚兴永木厂并非文保单位,但该院应立即停止拆迁,并对其进行实测拍照,在原地完整保留这一重要的历史建筑遗存。 有意思的是,曾一智看到《新京报》的报道,其中提到聚兴永木厂解放后为人民出版社宿舍,她才发现,南牌坊胡同18号院竟然是父母和大姐曾经居住过的院子。曾一智在博客中写道:“那时,父母刚从香港回来,分别在《光明日报》社和人民出版社工作,大姐刚刚出生几个月。人民出版社买了大牌坊胡同的房子,他们就搬到这里居住。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都在此居住,可以说,这个院子见证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创建过程。”曾一智手中还保留着当年母亲抱着大姐与父亲曾巴波和方成、端木蕻良的合影,背景正是聚兴永木厂院内。她感叹道:“保卫北京古城,无意中保卫了自己的家人曾居住过的院子,是巧合也不是。当你把所有的文化遗产当做自己的家园去珍视,你保护的就是自己的家园。” 北京旧城拆除从未停止 然而,南牌坊胡同的拆迁在平静了一个多月以后,再度启动,拆迁突如其来。7月13日,从小在聚兴永木厂门楼前玩耍长大的张时民上午下班时正赶上工人们在拆门楼。他在博客上写道:“拆迁工人用了十几分钟,就将这个标志性的门楼和标牌部分推倒,变成一堆碎砖头。”耐人寻味的是,被拆掉的其实并不是门楼,而是印有中英文的“聚兴永木厂”门楣和蜗卷装饰,只剩下失去了身份标记的木厂大门凄凉地立在那里。 聚兴永木厂的被拆,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闻,有专家表示,北京旧城的拆除一直在进行之中。 2010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向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所作的《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汇报》介绍,旧城的“整体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如对于旧城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的保护落实不够,据有关课题研究介绍,旧城胡同1949年有3250条,1990年有2257条,2003年只剩下1571条,而且还在不断减少。33片平房保护区内仅有600多条胡同,其他胡同尚未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内”。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施行后,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向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交党派团体提案,建议按照新修编的总体规划要求,立即停止在旧城区内大拆大建。不久后,郑孝燮、吴良镛、谢辰生、罗哲文、傅熹年、李准、徐苹芳、周干峙联名提交意见书,建议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制止在旧城内正在或即将进行的成片拆除四合院的一切建设活动。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著,2008年出版的《北京旧城胡同实录》显示,2004年版总体规划施行之后,还有162条胡同被继续拆除。 2010年11月,北京市出台《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旧城整体保护,在旧城地区,一般不再安排重大建设项目,现有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再进行拆建”。这一意见,与2004年版总体规划一致,仍不能使旧城之内的拆除活动完全停止。 6月15日,记者与曾一智再度走访宣南大吉片,发现不少会馆已被拆除,云南会馆只剩一个大坑,和平巷已经消失,迎新街只剩两头寥寥数座建筑而已,前中后兵马街也已消失。宣南地区的唐辽金故城遭到毁灭性破坏。 有专家曾经表示,2004年版总体规划存在一个矛盾——它在提出“坚持对旧城的整体保护”之时,未将历史文化保护区(下称文保区)覆盖整个旧城,只是把旧城的文保区扩大到33片,只占旧城面积的29%。这给旧城之内的拆除活动,留出一个“弹性空间”。 在过去6年中,即使是对文保区的保护,也未完全按规划行事。前门商业区工程,是以房地产开发方式大建仿古建筑;皇城保护区内,一些机构不断扩建,与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 7月16日,华新民在博客中写道:满地的碎砖渣,这是永远再不能复活的历史。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1.0872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