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 立秋,民间有“咬秋”、“尝秋鲜”、“贴秋膘”等说辞。这些习俗在京津、河北一带很是流行。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商家也利用时令造节,恐怕这贴秋膘也成了全国性的习俗了。 所谓“贴秋膘”,就是用厚味的美味佳肴,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当然首选吃肉,就是“以肉贴膘”。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加之昼长夜短,活动时间多,体能消耗大,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身体多少消瘦一些。 记得过去,每到立夏,都要称体重, 到了立秋再称一下,看看经过酷夏瘦了多少斤。故要吃肉补回来,逐渐就形成了“贴秋膘”的习俗。那年月,由于生活水平低,一般人家是很少有肉吃的,因此,到了立秋,就盼着以“贴秋膘”的方式,吃点肉解解馋,也补补身体。所以立秋这天,再困难也要炖点肉,最差也要肉炒菜,来点荤腥。 “贴秋膘”的肉食,主要是炖肉,通常吃酱肘子、酱牛肉、烧羊肉和炖鸡鸭等。立秋“贴秋膘”,也给肉食店铺带来了商机,如老字号“天福号”的酱肘子、酱肉,前门“月盛斋”的酱牛肉,北城的烤肉季,西城的烤肉宛等,自然是人们选购“贴秋膘”的美味。 过去,南城天桥市场的烤肉王、菜市口的烤肉刘、牛街和虎坊桥的烧羊肉,都很有名,虽然现在已不存在了,但它那独特的美味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说到烤肉,还有“武吃”之说。所谓武吃,就是自烤自吃。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烤肉刘在陶然亭公园北门西侧的露天棚下烤肉,在烤肉炙子周围支上案桌,四周放有板凳。食客站着,一只脚踩在板凳上,自烤自吃,喝着二锅头小酒,那叫一个豪爽,这就是典型的“武吃”。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乎天天有肉吃,但大家还是非常注重民俗,这种意识根深蒂固。到什么节就吃什么,立秋“贴秋膘”也不例外。我家是老北京,很注重这种习俗,打小儿就知道 “贴秋膘”。记得每到立夏,家里大人都用一杆大钩子秤给人称重。大人手拽钩子双脚离地即可,小孩儿放在筐里称,记下体重,等到了立秋再同样称一回,看看经过苦夏瘦了几斤。然后炖上一锅肉,大吃一顿。这个习俗我家一直延续下来。特别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到立秋我都自做酱肘子,或酱牛腱子,或烧羊肉。 这贴秋膘的肉要选上等的好肉,调料齐全,要用原汁酱,中间不得加水,这叫原汁原味。“贴秋膘”给一家人带来了快乐。立秋这天,亲戚朋友都来了。大家就着刚出铛的薄饼,抹点甜面酱,放点葱丝,卷上切成片的酱肉,或用烧饼夹酱牛腱子,吃起来真是别有风味。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6 , Processed in 1.07306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