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南郊观象台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曹冀鲁

    “今儿温度多少度呀?”“有没有下雨啊?”咱京城老百姓对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可关心着呢。每天变化着的各种气象观测资料: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雪、天气现象等,都是由气象员在当地的气象台站观测记录得到的。南郊观象台这个名称市民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播报的天气实况都很熟悉,它是北京地区气象观测站中唯一一个参加全球常规气象资料交换的台站,故一般用观象台的观测资料来代表北京的气象资料和天气状况,它在全国气象站网系列和天气图上的台站代码为“54511”。

    观象台坐落在南郊旧宫东侧的五环路边,一座不高的二层白色小楼,前面是宽阔的气象观测场,绿茵草地中架设着一台台测云仪、测风杆、百叶箱、太阳辐射计、沙尘观测仪和自动气象站等各种各样气象监测仪器。它每天都在见证着京城的阴晴风雨,在气象员忙碌的工作身影背后,每一天京城的气象记录在延续着。

    北京的气象观测史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气象和天文是不分家的,每个封建王朝都有皇家观测机构,设在京城为帝王服务。元代有司天台、明朝迁都北京后,正统七年(1442年)修建了观星台,清代沿袭明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今古观象台),隶属于钦天监,承担“观天候气”和“敬授民时”等工作。天文气象人员日夜在台上观测日、月、星、风、云、气和雷电等天文气象自然现象数百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记录。气象仪器还没有发明前,观测员是用肉眼进行观测的,清代的阴晴和雨雪、风雹等记录被收录在《晴雨录》中。在故宫西侧的国家第一档案馆内就收藏有大量的清代《晴雨录》资料,至今仍被国内外各界研究气候所应用。

    明末清初期间西方传教士把温度表、湿度表、气压表等近代气象观测仪器传入中国,我国的气象仪器观测和记录又以都城北京最久远。在北京气象记录中,气象史志工作者发现乾隆年间北京就有了法国传教士个人所做的气温观测数据记录。鸦片战争后,1841年沙皇俄国在东直门附近的俄国教会(今俄罗斯大使馆)设立气象台,并将观测资料上报给俄国政府和俄国科学院。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了清王朝的观象台,在该地设立中央观象台,下设有天文、气象、历法、磁力地震4个科,至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气象科技仪器观测资料。1929年古观象台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和北平测候所,天文气象分家,气象观测工作延续到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日寇侵占北京,观测被迫中断。1940年日伪在西郊的动物园设立了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接管,该台各项气象业务工作继续进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01:38 , Processed in 1.11300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