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间形成,曾称京梆子,直隶梆子、卫梆子等,1952年定名。
清中叶山峡梆子流入河北,经音随地地改变而成。秦腔进京约在康熙年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清刘献廷的《广阳杂记》,有“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的说法。
从咸丰、同治年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在京盛行。起初唱词发音杂用山陕音调,自二十年代杨韵谱的奎德社以后,逐渐改用北京语音。
当时有名的班社:瑞胜社、源顺和、庆顺和、玉成班、宝胜和、义胜和、崇庆班、吉利班、崇雅社、奎德社等。
名男角有梁宗旺(达子红)、田际云(想九宵)、吴毓顺(小茶壶)、郭宝臣(元元红)、侯俊山(十三旦)、杨宝珍(杨娃子)、薛因久(十二红)魏连升(小元红)。
女角有赵佩云(小香水)、鲜灵芝、刘喜奎、金玉兰、王莹仙(金刚钻)、秦凤云、李桂云等。
河北梆子生腔苍劲悲壮,旦腔高昂激越,净腔粗旷豪放,丑腔戏噱跳跃。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始建于1960年,是河北梆子重要流派“京梆子”人才济济的戏曲专业团体。在以李桂云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培养带领下,该团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刘玉玲、王凤芝、李二娥、李秀芬、曹友良以及优秀青年演员高德敏、彭艳琴、赵贵臣是其代表,其中前三位还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近四十年来,该团整理、改编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蝴蝶杯》、《王宝钏》、《拜月记》、《窦娥冤》、《大刀王怀女》、《火烧裴元庆》等已成为保留剧目。在新的形势下,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不断开拓演出市场,现常年在天桥乐茶园、正乙祠戏楼演出。
河北梆子以北京方言为主,念有韵白、京白之分,但不用“上口字”;唱腔属板腔体,主体板式有大慢板、小慢板、上六板、二六板、留板、锁板等。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笛子、笙、梆子等,在现代戏中还加入了西洋乐器。
河北梆子著名 演员金刚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