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人故居》一书,日前由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完胜,正式与读者见面。 《北京名人故居》项目于2005年正式启动。据地方志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之所以要启动这个项目,主要原因是北京的建设速度太快,大量的街巷胡同、四合院快速消失,北京风貌保护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大量街巷胡同与四合院被拆除,很多著名人士居住过的院落也随之消失,而这些故居恰恰是珍贵的历史遗迹,是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见证,有些更是不可复置的文物,所以它们的快速消失实在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巨大的损失。面对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难以掩盖内心的欣喜,但大量故居的消失又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失落。在老北京当中,每一个名人故居都是一篇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名人故居都是历史的真实印记,如今故居的消失与陨落,早已成为人们关心北京发展的重要话题。为了更好的宣传这些名人故居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使社会与有关方面给于更多的关注,做好这方面的保护工作,在2005年10月地方志办公室正式启动了编纂“北京名人故居”项目。 因为这套书的性质大众读物,所以从组织到编纂,无论是文笔、内容、装帧设计等都考虑市场因素。为了保证质量,地方志对该书提出的要求是:第一要具有严肃性:即《北京名人故居》的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可靠,不能演绎、臆造。第二是通俗性:写作的语言要通俗化、大众化,文字简明、清晰。第三是可读性,要有人物的事迹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情节,有关的学术成果应尽可能的纳入文内。
在项目启动之后遇到了种种问题,如:如何界定“名人故居”。最初的解释是:“名人居住过的地方”,但经过讨论发现这种解释不行,名人居住过的地方多了,如果这样解释很多地方都成了他的故居了,如周总理,这次在河北开会,下次河南开会,再后山东开会,然后山西开会,住过的地方多了,周总理的故居将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显然这种解释有问题,名人故居不能以“名人居住”来界定。 现在社会上被称为名人故居的有的实际上都值得讨论。比如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等等。湖南韶山是毛主席故居,因为那是毛家的私产,中南海是皇家园囿,是国家安排主席居住工作的地方,其性质是宿舍,也可以叫寓所、寓居处。宋庆龄故居同样如是,那里是王府,不是宋家的私产,是国家安排的宿舍、寓所或寓居处。所以判定什么是“故居”,关键是因素应是产权,凡属具有产权的房屋就是故居,不是私产房屋,就是宿舍或寓所。如果不这样界定的话,故居就无法控制,就会乱套。 所以为了编纂工作顺利进行,编委会对名人故居做了如下解释: 关于名人,其基本含义是:凡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士即属名人。但考虑到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内,名人的知名度都不一样,所以本书对名人的界定不定框框,名人不能有等级,在什么标准之上可以上,标准之下就不上,这种观念不宜提倡,只要有一定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的都可作为名人看待。 关于故居,界定的标准是应具有产权性质,故居与宿舍、临时寓所不应等同,凡名人居住过的地方即为该人故居这理解过于宽泛、模糊,难于把握,故本书主要以是否有产权来确定故居的收录范围。但如单纯从产权私宅的角度收录故居的话,由于四合院拆除过多,可能会造成本书故居数量收录不足的情况,另外有些很有感人情节的院落可能也无法收录在内,所以我们做了一些灵活变通,即在以产权为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放宽,规定凡区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宅邸可酌情收录,对清华、北大两校的一些老教授居住过的房屋,等同于文物保护单位,也收录在内,之所以作出这些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上的实际情况。 以上是对名人故居的界定,对编纂工作编委会也制定了一些具体原则,来规范全书。这些原则主要是: 1.时空界限:名人故居收录的时间原则远宽近严。即离现今时间越远,人物收录的条件越宽;离现今越近,收录的越严。现代人最严。空间界限,凡在北京现行政区域之内的名人故居均属收录范围。 2.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兼收。人物的收录标准应采取历史的、客观的态度,不应将反面人物一概排除在外,收录部分反面人物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让读者了解历史的真象,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但应注意全书要以收录的正面人物为主,反面人物的数量要控制,不易过多。 3.以房系人。凡宅邸已不存在者不录。宅邸已被拆除,但因房屋主人身份地位特殊,房屋又重建者可收录。有部分遗迹的可收录。 4.有宅邸而无人物事迹者不录。 5.因各区县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不同,不同区县人物收录的范围与级别不同,以突出不同区县的特点。比如东城、西城两区的人物以大官僚、大商人、大知识分子为主,宣武区人物的特点是三教九流,崇文区的人物特点是下九流人比较多,海淀则是大知识分子、大官僚居多,这就是各区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开始编修社会主义时期新方志以来,有关区县搜集了很多地方资料其中也包括一些名人故居的资料,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些故居,留下一段不能忘怀的记忆,这次编委会按东城、西城、宣武、崇文与海淀五个区域,将部分故居分别整理编纂出版,希望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回味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