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安门雁翅楼见证百年风雨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户力平

    地安门在明清时期是皇城的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皇城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地安门十字路口处,与皇城南门天安门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初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后门”。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隆庆五年(1571年)修葺,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后,改称“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距今已有590年的历史。早年间出地安门向西北,便是火神庙、什刹海,向北是鼓楼,明清时为京城的繁华之地。老年间京城有“东四西单鼓楼前”之说,描述出老北京内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这“鼓楼前”指的就是地安门到鼓楼一带的繁盛街市。

    地安门为砖木结构之宫门式建筑,面阔七间,中明间及两次间为通道,明间宽7米,两次间各宽5.4米,四梢间各宽4.8米,总面阔38米,通高11.8米,进深12.5米。正中设朱红大门三门,左右各两梢间为值房。门内大道两侧有米粮库、油漆作坊、花炮作坊等。尽管地安门的整体建筑没有天安门、正阳门那样高大、雄伟,但修建的古朴而庄重。

    雁翅楼是与地安门同时兴建的,其旧址的大致位置在今天的地安门东大街与西大街相汇,地安门外大街与内大街相汇的十字路口以南两侧,曾是地安门的戍卫建筑。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十三间,每座楼的面积约300平方米。该楼黄琉璃瓦覆顶,其建筑造型很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是北中轴路上的知名景观,其北端贴近地安门两侧。清代时为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其作用是皇城后卫哨所。

    地安门和雁翅楼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并见证了百年来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幕幕历史事件。

    地安门因为是皇城的北门,凡是皇帝北上出征巡视时大多要出地安门,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所以雁翅楼是必经之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一见事态不妙,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经过雁翅楼前出地安门,再出德胜门,途经阳坊、怀来、宣化等地远逃长安(西安)避难。此后末代皇帝溥仪在中外保皇派的支持下,上演了一出复辟闹剧并失败,1924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时,他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溥仪出宫后,许多太监无处安身,便暂住于雁翅楼内。尽管楼宇已很破旧,但对于一时无处安身的太监们来说,算是一处不错的安身之地。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除。到了1954年底1955年初,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将年久失修的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从此,京城北中轴线上具有590年历史的著名景观彻底消失。

    1955年2月,后门大街(今地安门大街)的道路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当时,因为一些社会名流对拆除地安门有疑义,于是有关部门对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过梁、柱子、柁、檩一一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一起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内北侧照原样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不料,日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的计划也随之彻底搁浅。

    2005年曾有多位北京文史学家提议复建地安门及雁翅楼,以逐渐恢复京城北中轴线的风貌。而今雁翅楼的复建工程已被批复,复建后的雁翅楼,依旧体现历史上的建筑格局,东西两侧雁翅排开,在外形和内饰上将基本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1.10020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