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轴线上最老的茶馆“天汇轩”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惠中

 “天汇轩”茶馆与老舍先生所写的“老裕泰”茶馆极为相似。1900年,茶馆被八国联军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废墟,现在地安门外大街上的“天汇大院”即是当年“天汇轩”的遗址
 


 
    在中轴线上有两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一条是南端的前门外大街,另一条就是北端的地安门外大街,它南起原地安门门楼,北到鼓楼脚跟前。民国时期市民中就有一句老话“东单西四鼓楼前”说明旧京城时期地安门大街的繁华程度。

    我从小居住在这条街旁,打油买醋,喝炒肝吃油条……那时由于家中无冰箱,所有东西都要现吃现买,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趟。对于地安门大街简直了如指掌,甚至哪家店铺的掌柜的姓什么,他的孩子叫什么都耳熟能详。

    解放初期,经营同种商品的店铺分居在这条街的南、北、中。比如当时大的布庄两家,即南有“永通城”,现新华书店旧址。北有“乾泰龙”(现是旧店铺面房文化保护单位原貌未变)。药铺,南有“仁一堂”,北有“济安堂”,中有“普善堂”。油盐店是北有“大德亨”,中有“东天吉”,南有“大葫芦”,记得门前的一个大葫芦甚是醒目,让人难忘。茶叶铺,北有“吴肇祥”,南有“祥泰茶庄”。羊肉铺,大街最南头第一家是王记羊肉铺,中有后门桥满家羊肉床子,在烟袋斜街胡同口北是“洪吉”大纸店,胡同口对面是最大的祭祀鬼神的“金伦香店”,每年春节生意无比兴隆。

    那时,我住在后门桥南面 “天汇大院”后身的一个小三合院内。在那里,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期。现在的“天汇大院”即是清朝末年北京的一座大茶馆“天汇轩”的遗址。

    “天汇轩”在清末是京城较有名气的大茶馆,由于地处中轴线上,距皇宫北门神武门也就10多分钟的路,又紧邻后门桥、什刹海,宫中的达官贵人或有权势的太监常来光顾茶馆,生意非常兴隆。当年的什刹海是一片开放式的河滩地,比现在更开阔、更敞亮,水面和市场摊面交错在一起,每当盛夏是京城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卖鸡头米、菱角、莲蓬、莲子、荷花的一家接一家,络绎不绝。卖河鲜的小摊也生意红火,但它纯粹是市场,无休息之地。人们逛累了,就不免要到近邻的茶馆中歇歇脚,打打牙祭。

    “天汇轩”茶馆是我外祖父的家产,当时的少东家张文奎是我的外祖父,由于生意兴隆,茶馆面积一扩再扩,从面积上讲,在京城是数一数二的,从我父辈、祖辈零星的记忆了解到的,当时“天汇轩”茶馆的规模、结构以及当时社会、人物的命运和生意状态,与老舍先生所写的“老裕泰”茶馆中的生动描写相似得很。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抢掠, “天汇轩”茶馆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废墟,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我曾听祖辈人议论:为什么一座民间茶馆会遭到八国联军的忌恨,偏偏要把它烧毁? “天汇轩”茶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经营的对象决定了当时它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正是这一点惹怒了侵略者。

    “天汇轩”茶馆是一座包容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场所,上至皇宫中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下至车把式、三轮车夫、说媒拉纤的……连旧文人、旧官员、商人、作家也往往因某些生计的不顺来这里泄愤倒苦,茶馆成了议论、评说、交流、传播各种消息的场所。对此,入侵者极为头疼和不满,认为茶馆是聚众闹事甚至形成反抗的危险境地,便焚烧了茶馆,仅仅留下了大门和围墙,柜台、桌椅、茶具、灶台、供桌全部荡然无存,那把锃亮的大水壶也在顶棚烧穿后化为灰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18:31 , Processed in 1.10013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