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来墓地踏青的父子 “公园里人太多,这里安静。” 40多岁的李先生拉着儿子的手,正安静地从一排排墓碑前走过,看到有意思的墓碑,爷儿俩会停下来,好好品鉴。 天气晴朗,明媚的阳光从高大的柏树上洒下来,投下了一道道光影。到处都是鸟儿欢叫的声音,唧唧喳喳。一只只灰喜鹊从树枝间忽起忽落。最多的是麻雀,成群结队散落着。有小松鼠偶尔在墓地间穿梭…… 临近清明,已经有人来这里扫墓了,有些墓碑前面放上了鲜花。时间是早上,墓地里间或有三三两两的人走过。没有想象中的呼天抢地,没有走在大街上的喧嚣。肃穆的表情中带着从容,忧伤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下。有带幼儿的,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叫悲伤,已经在边上玩开了,从一个墓碑绕到另一个墓碑。 两个年轻的女孩,一个提着一桶矿泉水,一个捧着鲜花。站在过道上,其中一个掏出手机来打电话,隐约中听见,“顺着陶金的墓往前走一点就是。”女孩挂了电话后,两人钻进了树林中。 李先生带着孩子不是来万安公墓扫墓,他家的亲人以前埋在八宝山,不过“文革”中已经被破坏,“北京已经没有我亲人的墓地了。”他说,“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玩。” 他说自己对于宗教没有兴趣,但是对于名人和历史文化都非常感兴趣,“这里的墓地历史悠久,一个现代人身边埋着的很可能是一位清朝的老太太。” 名人的墓地是他兴趣的焦点,他这次来这里,除了去李大钊烈士陵园瞻仰外,还循着墓地里的指示牌一个个寻找名人的墓地,“墓碑浓缩地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这里,能够感受到很多东西。” 记者问:“你都感受到了啥?” 他说:“具体说不上来,但是来这里走走,会让人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生终极问题。” 他11岁的儿子就读于朝阳区某所小学,紧接着他老爸的话笑着说,“我比较喜欢明朝的历史,来这里,是希望能够感受到名人的风采。” 李先生说,利用空余时间来各大墓地走走,寻访名人的墓地,已经成为了他的一大业余爱好,“前段时间刚去八宝山陵园转了一圈,就当是踏青郊游吧。”
“这儿墓地里什么样的鸟儿都有,灰喜鹊,百灵什么的,还有野鸡、野兔、蛇、刺猬。墓地周边都是果园,果农们在果子快成熟时,会放鞭炮吓跑这些小动物,这里就成为它们的天堂。”万安公墓书记侯咏晨幽默地说:“在这里,它们生活得安逸着呢!” 除了这些小生灵在这片墓地里生活,墓园中的植物也品种繁多,“万安公墓是北京市乃至全国最早建立的公墓,所以里面的绿化搞得特别好,整个墓园大部都被高大的松柏所覆盖。”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前被很多人认为是阴森的墓园也逐渐成了不少人喜爱的休闲之处,对应着这个思维上的改变,万安公墓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早在多年前,万安公墓就引进了北海道黄杨,这种类似冬青的灌木四季常青,只是这种植物耐寒不耐风,一到多风的冬季,只好找工人将植物用布围裹起来。记者在李大钊陵园看到,这些裹着的布还没有拆除,“再过几天就可以拆了。” 除了引进植物,万安公墓还有自己专门的花房,一年要培植5000多盆鲜花,其中最常用的是“瓜叶菊”,由花房自己培育而成。这些花平常都低价(每盆仅5元)售给墓地的家属凭吊时摆放,“其中烈士的免费供应。” 记者采访时,正有一位导游带着十多位游客来到李大钊烈士陵园参观。侯咏晨说,由于陵园坐落在墓地的中心位置,这些游客在参观完李大钊陵园后,也会去那些自己熟悉的名人墓地前看看。 他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万安公墓打造成一个清新休闲的地方,不但要让来这里的人们祭奠故人时能够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还能享受宁静优美的环境。” 万安公墓在公墓门口附近设计了一条林荫小道,路上铺着常青的草坪,建了四个亭子,典型的古典小桥流水设计,还建成了百米长的休闲长廊,就是为了让这些来墓园的人在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的时候有个休息的地方。 万安公墓目前存放有一万六千余份遗体、骨灰,每年来墓地的人高达20万人次,其中光是清明就有6万人次,除了来扫墓的,越来越多的游人和学生们也把万安公墓作为一个必到之处,其中去年光是来这里参观的有组织团体就达400多批次,“简直是爆棚了!”侯咏晨说。 北京市旅游委前年年底批了八家“红色旅游景区”,万安公墓是唯一一家墓园,这一点,尤其让侯咏晨有成就感,“这说明我们工作做得不错。” 启功先生的墓碑刻了20多天 季羡林先生的墓地坐落在前几年才开发出来的新水区中,深色的墓碑上雕刻着季老的半身像,下面基座上雕刻着荷花。“这说明着季羡林先生生前比较喜欢荷花,也象征着季老的高贵品格”,侯咏晨解释道。 著名哲学家、宗教专家任继愈先生和夫人的墓地坐落在不远处的新水区,由两块磐石组成,简洁自然。刻有“生也有涯,学无止境”的墓盖上放着两枝红色的花,寄托着瞻仰者的哀思和缅怀。 侯咏晨说,任继愈先生的墓碑形状是“随形”,不追求雕琢造型,显得大气从容,有别于传统的方正的墓碑。 目前《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墓地的面积最大不能超过3平方米。而地上墓碑的设计就相对自由,“我们也提供墓碑的范本,但是具体的式样由逝者家属来决定,一般都尊重他们的意见。” 一位在万安公墓工作了20年、专门给墓碑刻字的老师傅告诉记者,墓碑上的碑文也是由家属自己来决定和撰词,然后交由工人们去雕刻,一般需要几天时间,但是有些墓碑家属们有特殊要求,所以花费的时间要长。 启功先生的墓碑被设计成了砚台形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傅就是墓碑的雕刻者,“一共花了20多天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刻,才完成。” 侯咏晨说,从1930年万安公墓建立到现在,墓碑的材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的大多是沙石墓,就是用水泥沙石搅拌而成。现在的墓碑材质多样,大理石、汉白玉等很受群众的欢迎,启功先生用的墓碑使用的就是太白青,是花岗岩中的一种。 侯书记指着一块粗糙的普通石料墓碑介绍说:“1933年李大钊先生安葬到万安公墓时,为了怕反动派找到,特意将这块墓碑埋在了墓地附近几米远的地下,直到1983年为李大钊烈士移灵时,这块墓碑才被发现,墓碑的前面刻有‘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李大钊陵园中的文物都是复制品,只有这座墓碑是真正的文物。”侯咏晨说,现在这座墓碑用玻璃罩了起来,是“珍贵的文物”。 除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墓碑的样式也丰富多彩。 侯咏晨说,跟西方的墓碑相比,中国的墓碑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其中,中国的古典建筑也相应在墓碑中有所体现。墓园中有不少墓碑设计成了亭台楼阁的样式,很有特色。 墓园中也有墓碑采用了西方人比较常用的方尖碑、十字架,这些逝者很多人信仰西方宗教,所以方尖碑、十字架的设计也算是跟逝者的身份和信仰相配。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5 , Processed in 1.0983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